劉世偉
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要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要求,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12月30日,由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指導,河南全順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農民工就業服務研討會”,在鄭州中國中原人力資源產業園區成功舉辦。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何曄暉,河南省軍區原司令員、河南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盧長健,河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長助理盧大偉,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丁巍,河南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余學友等領導,以及河南省18個地市分管農民工工作的主管領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負責人等200多人參加研討會。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劉世偉在致辭中說,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上億農村富余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規模之大、流動之大,貢獻之大、潛力之大,在世界范圍內前所未有。他們在支持城市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產業融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一直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導服務農民工有序外出務工就業,鼓勵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目前我省農民工返鄉規模達到3086萬人,居全國第一位,其中省內就業1851萬人,省外就業1236萬人,在農民工就業過程中,各級各部門以及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了大量特色化、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形成了與用工服務單位基本相匹配的服務鏈條,為促進人力資源有效配置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黨委書記、博導季林結合自己兩次參加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經歷闡述了國家對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視:我曾參加過兩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一次是在2013年,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這其中與農民工就業服務有直接關系。第二次是在2017年,會議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這其中農民工就業培訓至關重要。剛剛結束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村鄉村振興戰略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業要高質高效,農村要宜居宜業,農民要富裕富足,這都對農民工就業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張全收
從事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20年,被稱為“農民工司令”的張全收在發言中說:作為“農民工司令”,我感到,農民工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農民工的打拼與奮斗,不僅僅代表了這個群體,還代表著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國家發展的見證與深度參與。外出打工的切身感受,讓我始終有一個樸素的心愿,就是愿天下所有農民工都能有一個穩定的就業崗位,農民工家庭都能過上好日子!他表示,目前農民工就業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比如第一代農民工退出,第二代、第三代農民工成為主力帶來的觀念的挑戰;勞務輸出地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返鄉創業、家門口就業同時并舉的挑戰;產業升級帶來的簡單勞動被復雜勞動取代,對技能要求、文化要求、人員素質提升的挑戰;勞動關系領域,“政府管制——企業自制——勞資共治”不斷變化,新的勞資治理模式對勞務輸出和用工企業以及員工新的要求的挑戰;國內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就業市場的挑戰。面對挑戰,他表示,將通過幫助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開展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擴大勞務派遣范圍等做好農民工高質量就業工作。
在主題分享環節,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對農民工就業服務的觀點和看法。
李秉仁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是中國奇跡的重要創造者和實踐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科學技術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李秉仁在發言中說。他通過列舉兩組數據加以說明:一是197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17.8%,2019年中國的城市化率超過了60%,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4億人左右,這4億人就是在城鎮就業后長期定居在城市的農村人口。二是2019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其中本地農民工1.2億人,外出農民工1.7億人,建筑業從業人數5427萬人,比上年減少了136萬人,建筑業從業人數在全社會從業人數中占7.01%,建筑業總產值24.8萬億元,增加值70900億元,建筑業在GDP中的占比一直在6.6%以上,2019年達到了7.16%,是近10年來的最高點。建筑業從業人員絕大部分是農民工,所以,農民工在這個行業的貢獻是最大的。建筑業在吸納農村轉移人口就業、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持續發揮著關鍵作用。他認為,解決好農民工就業服務,關鍵要為農民工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提供適宜的居住環境以及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
蔡義鴻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直言,目前進城農民真正實現城市化的是少數,大多數仍處于“半城市化”狀況。資金、人才等要素多年來向城市傾斜,導致我國的城市化一直處在“單向高速路”,直接造成城市患上了“大城市病”、農村患上了“空心村病”。在他看來,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讓農民工真正實現城市化,要通過讓市民下鄉,打通城鄉資源流動的雙向車道,實現城鄉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一是要讓城鄉最核心的要素“人”相融合,打通城鄉居民雙向流動;二是政府部門的政策要相融合,避免重復建設;三是要讓政策資本與社會資本相融合,激活農民住房沉淀的財富;四是要與對標城市的資源秉賦相融合,承接城市產業轉移和升級;五是要與人力資源部門和用人單位相融合,聯合創辦技術培訓學校,鼓勵就近就業、定向培養就業;甚至可以針對各城市落戶政策實施有針對性的培訓,幫助農民工市民化邁出關鍵、扎實的第一步。
李津逵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資深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在演講中表示,根據自己的調查發現,今天中國90%的農戶90%的收入來自非農業,他反問,如果沒有進城打工,怎么能有脫貧攻堅的勝利?他還通過身邊兩位農民工的實例闡述了農民工進城的重大意義:那些在城市取得成功的農民工,他們改變的絕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命運,他們改變的還有他的家族、他的親友、他的家鄉!他們的家鄉還會跟著他一起走上與世界接軌的道路,他們弘揚的是一種家文化,很像全順模式,他們要培養的是技術能手、管理能手、未來的企業家!那些在城市不成功的回鄉后會做公益、會帶領鄉親們去向上級部門反映問題。他認為,農民工即使進城后回到家鄉,他的視野、他的觀念、他的價值觀都不一樣了。所以,農民工就業服務這件事就是中國的現代化!是“兩個一百年”的核心!是五千年來中國擺脫了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關鍵!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做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張全收的“全順模式”是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在現代化、在城市化中的應有作為!
于建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于建嶸,通過回顧2006年帶領4位博士生到深圳跟蹤調研張全收,跑遍張全收所有的工廠,訪談所有的管理人員、工廠的大部分農民工,向與會者闡述了什么是“全順模式”:
在當時大家還不知道什么叫勞務派遣的時候,張全收摸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民工訓練模式。對于當時河南人外出打工受歧視,他對員工加強教育“我們河南人要守紀律、要守信用、要做好表率,這樣才能讓人看得起”。他提出口號“找不著工作找全收”,為在深圳的河南打工者建立了一個家。就這樣,他逐漸建立了一支河南外出打工者的隊伍,也因此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司令”。張全收不僅讓河南打工者在就業市場不再受歧視,還在工資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直言,“全順模式”是新型的農民工就業模式,是符合未來發展的模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民工就業模式,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同時,他也對“全順模式”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利用當前的互聯網大數據,建立農民工數據大平臺;二是建立大培訓觀念,讓培訓更有目的性、軍隊性、有效性;三是要引導農民工有效轉移,讓他們真正融入城市;四是要做制度創新,尤其是社保制度,探索出一種適合流動務工農民工的社保制度。
據悉,研討會結束后還將組織相關專家深入各地市及企業進行調研與探討,長期深度關注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致力于推動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