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世界設計之都!
這里是設計師的搖籃!
我國六成已建成高鐵,七成長江上的大橋,三分之一的重點工程……都是“武漢造”!
2017年,武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國第四個“設計之都”。武漢獲得一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行動上也匹配“設計之都”的稱號。武漢建設“設計之都”三年來,整個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
經創意設計改造后的歷史文化風貌街區黎黃陂路,設計“活化”后的114歲的老建筑平和打包廠,都成為武漢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熱門打卡地、文創新天地。而且這樣的改造不勝枚舉:“設計之都客廳”翟雅閣、歷史街區戈甲營、曇華林、青山的紅房子等等。改造后都具有了強烈的創意特色,變身城市文化新地標。
通過武漢“設計之都”建設,設計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增加值比“十二五”末期翻一番,設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9%。經過多年培育,武漢各門類設計紛紛綻放異彩。
2020年的武漢,歷經抗疫、防汛、重啟,再一次在人類歷史的關鍵時刻,武漢的創意設計產業和建設大軍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全球“戰疫”提供了“武漢模式”,給出了“中國方案”。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后,設計師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正在復蘇中的武漢。思考如何憑借創意設計讓武漢這座擁有3500年歷史的歷史名城煥發新的神采。11月1日,2020“武漢設計日”正式成立的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將充分發揮曇華林設計之都產業示范區的優勢作用。
11月1日下午,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考察團,走進曇華林,為“疫后”煥發別樣生機“把脈”,向武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曇華林至美。
考察團走進曇華林
武昌古城擁有1790年的歷史,是悠久璀璨的楚文化發源地,也是充滿浪漫詩意的黃鶴古樓文化的所在地。這里有敢為天下先的辛亥首義文化,有教派齊全的中外五大宗教文化,有學府文化熏陶著的文人墨客,還有山水交融的園林文化。歷史的印刻也讓古城日漸斑駁殘舊,武昌古城的保護工作被提到了日漸重要的位置。
2004年,曇華林整體保護和改造啟動。武昌區政府以展現古城風貌為口號,提出打造曇華林,欲改造成曇華林藝術村。
2004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武昌曇華林歷史街區保護和利用控制規劃》,《規劃》提出曇華林保護重點是“一條街(曇華林正街),兩條巷(戈甲營、太平試館),三座山(螃蟹岬、花園山、鳳凰山)52處優秀歷史建筑,范圍1平方公里。”
2005年以來,武漢市政府,武昌區政府先后投入2.3億元,分三期對曇華林進行改造:整修道路,修繕優秀歷史建筑,整治周邊環境,使得曇華林地區重新煥發青春。
2006年,武昌區委、區政府提出依托湖北省美院、湖北省美術學院打造曇華林藝術村,建筑面積達104公頃的文化創意產業園。
2012年7月,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正式確定建設曇華林、漢正街、一元路等16大歷史文化風貌街區。
2013年,武昌區委、區政府在制定《筑城—武昌戰略構想》發展規劃中提出:把曇華林歷史街區建設納入武昌古城整體規劃,整合紫金村,中醫藥大學,14中,曇華林正街,東、西城壕形成大曇華林地區,打造武漢國際文化藝術區。
曇華林亦稱武昌古城之根,為武漢歷史的縮影。位于武昌老城東北角,南倚花園山,北靠螃蟹岬,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后逐漸形成的一條古樸的街道。1200米長的老街周邊,散落著50多處“百歲以上”的“老房子”,被譽為活著的武漢近代史書。
這里有,上個世紀初為紀念文華大學創始人瞿雅閣而修建的健身房,完全按照西方體育館功能設計建造的中式建筑。也有120多年前瑞典基督教在武昌建設的傳教基地,武昌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外國領事館——瑞典領事館就此得以保留。這些中國傳統建筑、近代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曇華林的整體建筑風貌,呈現出中西交融的特征。
通過保留古老街巷與歷史建筑,青瓦坡屋、石庫門頭、青磚小道、烏漆大門、銅制門環的民居與西式廊柱拱券、精美浮雕、彩色琉璃玻璃窗的哥特式建筑排列在街區兩旁,完整呈現當時各階層人居環境與傳統民居的精神內涵。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注入新的動力,使設計融入市民的生活,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近十年來,曇華林在保留原始歷史建筑風貌上,陸續引進三漢雕塑工作室、楊小婷漢秀研究室、半畝園美術館、尚藝坊淘藝、徐世明畫廊、中華360行博物館、融園咖啡廳等一批藝術創意文化休閑企業入駐,已成為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地。
走進深秋的曇華林,好似走入一幅濃墨炫彩的現代油畫,忽然有些目不暇接。穿過層層疊疊的巷道,那些新舊交錯的樓間巷角,那些不經意間飄出的煙火氣息,卻又訴說了另一段停留在時光深處的老故事。
行走于小巷之中,畫室、陶藝、雕塑工作室、服裝設計屋、咖啡屋、漢繡坊,一個個頗具特色的小店映入眼簾。老房子、手繪的海報、夸張的涂鴉.....文藝氣息撲面而來,處處都充滿著文藝小清新。來這里拍照打卡,藝術創作,喝杯咖啡,是很多年輕人閑暇時光的首選。
但年初,新冠疫情的無情肆虐已給曇華林帶來一定的經濟影響。疫情之后,曇華林如何發展的更好?多年來從事城市化發展研究的住建部原總經濟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李秉仁,帶領考察團走進武漢,走進曇華林,為這條老街“疫后”發展出謀劃策。
11月1日下午,幾位眼神挑剔的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考察團,從曇華林東段路口開始,邊走邊看,還不時地拍下路邊建筑。走在前面、發問最多的中國市長協會顧問、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考察團成員還有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副秘書長顧晴等。以及來自城市建設領域的領軍人物、城市化專家學者、商界精英齊聚一堂,各抒己見,揭示曇華林未來走向。
詹旭軍:古城老街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
在“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調研曇華林設計之都產業示范區座談會”上,武漢設計之都促進中心常務副秘書長、武漢設計之都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詹旭軍,現場展示PPT,“展現出設計之都在武昌,設計之都發軔于武昌”,武昌的設計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和政府支持,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所在地的種種事實。數十張PPT詳實記錄著武漢城市發展取得重大成績,講述著曇華林古街區今時今日的發展變化,舉辦各種特色活動的震撼場面,令現場眾人贊嘆不已。
詹旭軍介紹,曇華林藝術產業聚集區依托大黃鶴樓片區和大曇華林片區,充分發揮湖北美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專業機構以及所在古城的文化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以藝術設計產業為主。結合歷史文化街區和文化旅游行程的藝術設計、藝術休閑、藝術品交易和旅游為主的產業集聚業態,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湖北美術學院和曇華林藝術區為核心的藝術設計機構的集聚。
主要包括湖北省美術學院、湖北美術館、湖北中醫藥大學、長江人民藝術劇院、中國書畫研究院湖北分院、胭脂山衣坊、近現代教育博物館、曇華林歷史文化陳列館、三百六十行展示館、翟雅閣博物館、湖北省漢劇團等企事業機構。通過文化創意設計與旅游休閑結合形成的文化街區包含文化創作和文化消費于一體,有力促進文化與藝術設計、都市旅游融合。
目前,曇華林藝術產業聚集區占地面積約為51.2公頃,位于武昌古城民主路以北、得勝橋以東、中山路以西和以南區域。園區辦公類建筑面積為5.2萬平方米。曇華林園區入駐企業中從事文化創意、設計類(包括工程設計、 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動漫設計等)企業共有72家,企業數量達到25%以上,辦公面積超過30%以上。
詹旭軍說,武漢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非常強,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工程設計產業需求大。我們成立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是為了滿足單位、家庭或者個人的微觀設計需求,將武漢的文化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曇華林未來發展的更好,是歷史文化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
王家滿:歷史街區商業價值與保護的平衡術
武漢武昌文化創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家滿認為,對歷史街區先有一個比較長的培育過程,既要做到保護片區的歷史文化積淀,同時還要發揮它的一定商業價值保護,尋找合理的價值地位平衡點。
他說,“疫后”我們運營方和商戶已不是簡單關系而是聯盟,業主方和銷售方,多方一起,都抱著對歷史街區的深厚情懷,一起推動歷史文化街區更新延續的同時,各方一起加強探討、分析調整自己思路的方向。這是我們下一步作為國有資產運營方,在歷史文化基本上讓老城新生的義務和責任。
王家滿提出國有企業運營方有待解決的問題時說:“我們本身是國有企業,有時候經濟效益是擺在第一位的,還需要政府對歷史街區的商業政策方面的扶持進一步落地,讓企業實現收支很關鍵,比如對商戶落實的政策。作為企業沒有產出,怎么可能有付出?在培育期這個階段,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地方加大政策處置力度,同時也需要各個商戶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市場。”
在王家滿看來,歷史文化街區的業態很有文化藝術價值,拓展產品是實現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的思路,落戶到其中。把產品和藝術設計結合起來,從產品創新方面做完之后,進一步拓寬市場,創造其商業價值,又可以使其在歷史街區進一步深入和發展下去。
據王家滿介紹,他們運營方和租戶之間主要是走訪機制,核心區還沒有很多商戶,大概10 -18個。如果將來由他們負責承接運營,也準備跟街道探討,跟黨委政府建議,把街區里面有限的國有資產加以整合,交給一家國有企業統一運營,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磋商私人資產化產生的效益,有助于街區今后統一規劃管理。
肖海:保護古街不再拆遷
其實,武漢對曇華林的區域保護是重中之重,武昌古城保護發展中心的保護范圍更大。武昌古城保護發展中心2019年4月30日成立,管轄范圍為中山環路及南側津水路與臨江大道圍合而成的區域,面積為7.7平方公里。
武昌古城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肖海說,古城保護發展中心去年才成立,但對整個古城保護工作我們一直在做,主要是以宣傳現代化城市為主,所以先要把歷史街區保護好,不能再有拆遷。
他介紹說,2015年在曇華林開始探索性地做了一點征收,但以保護為主。先讓瑞典教區的老百姓遷出去,對一些不合理的建筑進行有效拆除,其他凡是具有歷史年絡、印記的老舊建筑都被整體保護。這里形成新的曇華林核心區,征收面積接近4萬平方米,沒有新建1平方米,所有的都是好建筑。
李秉仁:定義歷史街區“綠色價值觀”
“綠色設計創造綠色產品,綠色消費保護地球家園。”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李秉仁說,歷史街區是保護的價值,使用的價值觀。他舉例說,深圳創意產業街區改造做得很好,用原來的廠房建辦公區,價值翻倍增長。既保護了歷史,又提升了價值。他強調說,歷史街區要考慮產業發展,沒有產業就沒有價值,可持續發展成問題。但不能完全靠政府投入,要適當的做些理財投入。
李秉仁提出,對于城市安全的城市風險防控,設計上非常值得研究。城市規模越大,功能越復雜,風險必須進行協調。大家都從設計的角度去想,航空母艦也好,一個杯子也好,它都是一個設計產品。所以,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創新、是創意。就是裝修房子,設計師也可以創造出各種風格,但要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安全、環保、舒適的空間,別把整個空間都占上,弄得亂七八糟,這是純粹的浪費。
他說,綠色產品,一方面是節約,怎樣在成本之下搞好裝修。一方面是環保。現在室內污染、裝修的污染,第一個是材料。裝修房子不要為了省錢買不好的材料,這種帶來的危害不是錢能夠解決的問題。第二個污染,則是家具家電。家具家電不是越多越好,包括材料、包括家具,單體上都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但累積起來就有可能超標。
設計師應該對消費者負責任,不要為裝修賣材料去掙錢,這是職業道德問題。我們的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做為第三方,要約束設計師的行為,這是職責所在。李秉仁希望設計師們在創造價值的同時,推廣文化藝術。
金志宏:老城古街如何“活化”
目前看曇華林存在兩種情況,比如政府投資修好后的仁濟醫院,鎖著大門,也不用。還有一種情況,山頂上原來的教堂給畫家做工作室,但畫家煩人來人往,經常鎖著大門。像這類政府已經投資修建好的場所,實際上并沒有“活化”的,該如何解決“活化”問題?
肖海認為,這個事情很復雜,涉及產權、資產問題,這個層面的事情還是要由區政府協調解決。
但武漢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理事長金志宏卻認為,“活化”還有更高的層面。他說,文化的思想是要達到安全生產,其實不需要很好的管理,而是需要很強的服務。
11月1日,2020“武漢設計日”正式成立的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將充分發揮曇華林設計之都產業示范區(翟雅閣·武漢設計之都客廳)的優勢作用,線上利用“武漢設計之都云平臺”創建“曇華林云市集”,線下利用“武漢設計之都客廳”設立“翟雅閣展示館”,打造翟雅閣設計師之家。金志宏解釋道,和以往關注橋梁、大壩、車站等基礎設施不同,獨立設計師聯盟把零散分布的、直接服務于廣大市民的設計師、藝術家和創意者組織起來,使市民在線上輕而易舉地尋找各類獨立設計師,滿足個體藝術設計需求。使獨立設計師以“一技之長”為更多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服務。
金志宏認為,用這種模板“活化”古城老街沒有問題。努力形成一個簡單的市場需求,供給創造消費。就像淘寶一樣,不需門面,在家里可以完成,可以做很多事情。在他看來,這才是做文化長久事業的意義,不是靠投資來拉動,是靠供給能力。
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分為視覺藝術、空間設計、創意生活、數字傳播等4個領域,并細分為視覺傳達、動漫插畫、時尚藝術、影像媒體、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藝術衍生、創意產品、交互藝術、泛文化等10個類別,同時確定首批由150名獨立設計師組成聯盟。計劃在5年內公開招募1000名獨立設計師加入聯盟,為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設計創意服務。推動武漢設計之都建設從構筑城市空間和主體功能向服務市民美好生活延伸,從引領工程設計產業發展向帶動更多更廣泛微小設計力量拓展。
金志宏繼續說道,怎么把曇華林古城老街搞活,這是我把翟雅閣拿出來做“武漢設計之都客廳”的初衷,成立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要全面深化打造,也讓翟雅閣這棟樓用起來。
李津逵:曇華林“活化”政府規劃森林,民間生長樹木
中國市長協會顧問、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總結說,這就是翟雅閣的“活化”,作為“武漢設計之都客廳”的百年老建筑翟雅閣,不用這個方法還真不行。其實這就是叫“政府規劃森林,民間生長樹木”。詹旭軍博士那里幾百個、幾千個設計師就跟老百姓結合,獨立生長,對于曇華林未來的“活化”,這種生命力賦能,發揮著作用。
蔡義鴻:打造設計師網紅打卡地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說,比如武漢設計之都·獨立設計師聯盟里面有1000個或10000個設計師,把有個性、有潛質的挑出來,類似這個叫劉永浩,那個叫永浩劉,孵化成設計師網紅,使曇華林成為設計師網紅直播打卡地,使設計融入市民的生活,與城市的文化、經濟、社會、生活和環境相互滲透,提高城市生活新品質。
他說,設計讓城市和生活更美好,用創意設計引領和推動古城老街有機更新,歷史文化街區或古城的保護,復興復活是關鍵。古城老街走向市場化要和各行各業聯動起來,實現跨界聯盟。曇華林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一旦失去,將無法彌補。如何保護歷史又合理利用,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