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自然資源部11月5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近期印發的《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第一批)》介紹有關情況。《案例》收集了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土地綜合整治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4種類型共10個案例,其中包括以生態修復改善生態環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建、生態修復與城市建設發展結合、生態修復與脫貧攻堅融合、生態修復帶動旅游業發展等生態保護修復模式,發揮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介紹,這些案例的共同特點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踐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立足當地實際,因勢利導、因地施策,積極探索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新路子,形成了一個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在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要求,自然資源部積極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市場化機制建設,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工程實施。2019年以來,陸續出臺了《自然資源部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等政策文件。通過制定自然資源產權激勵政策,為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投入生態保護修復增加動力、激發活力、釋放潛力,努力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途徑。在實踐中,各地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科學性修復、開發式治理,摸索出一些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新模式、新路徑、新做法,涌現出一批具有推廣和借鑒作用的典型案例。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將這些案例進行整理,并從中選取了10個典型案例印發推廣。
印發這些案例,主要是為各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提供借鑒,供各地在工作中參考;同時,也希望各地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不斷創造新經驗。今后自然資源部還將陸續發布新的典型案例,總結推廣新的經驗。據悉,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在研究起草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涉及許多配套政策,需要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