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長、小巷管家、街道責任規劃師談街巷整治:環境整治不能“涂脂抹粉”,一定要符合居民的想法
北京為大城小巷“美顏”,2017年開始的首都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剛剛“收官”,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就已提上日程。前一階段的背街小巷環境整治遇到了哪些問題?啃下了哪些“硬骨頭”?如何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其中?對于新一輪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有哪些建議和期待?圍繞這些問題,洪娟、馬榕等街巷長,齊寶山、隋淑敏等小巷管家,以及惠曉曦、田申申等街道責任規劃師接受了新京報專訪。
1 小巷管家、責任規劃師投身環境整治行動
新京報:如何參與到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行動中,擔任小巷管家、街道責任規劃師等職務的?
齊寶山:我70歲了,在東城區禮士社區做了好幾年志愿者,3年前社區又聘任我當小巷管家。我打心里愿意干,為街坊鄰里做點服務。當小巷管家,身體也健康了,平常巡邏就相當于健步走,走的過程中發現有什么問題,就及時拍個照片上報。我們志愿者現在每天固定四個小時值班,上午9點到11點和下午2點到4點。最近推廣垃圾分類,又加了4個小時專班,早上7點到9點和晚上6點到8點,跟著垃圾車檢查垃圾分類的情況。
惠曉曦:我是東城區東四街道和朝陽門街道責任規劃師。2017年東城區啟動“百街千巷”行動的時候,需要專業人士在歷史街區風貌保護方面把關,就找了我們這些責任規劃師,主要幫街道做一些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審和把關,增強城市建設方面的技術力量。
田申申:我是在廣內街道長大的,后來到國外留學,學習建筑和城市規劃。回國后做過建筑師、城市設計師,也做過房地產,后來擔任了西城區政協委員。2015年,西城區政協建議政協委員下沉街道,我就主動回到了廣內街道,看到槐柏樹街那些樹,一草一木都能讓我回憶起童年最幸福的時光。但是,當時感覺廣內街道變得“衰老”,我希望廣內能“青春永駐”,就想做一個系統化的城市更新。我的團隊做了208頁的《城市街區整理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探索——北京市西城區廣內街道街區整理計劃》,啟動了廣內街區體驗館項目。2017年,首都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出臺,西城區最早提出來每個街道要做街區規劃,要有規劃顧問,我就開始擔任西城區廣內街道責任規劃師。
2 環境整治行動起初遭遇個別居民不理解
新京報: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行動啟動之初,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
洪娟:我2017年4月開始擔任善果胡同街巷長,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組建了文明街巷理事會,然后馬上召開了第一次胡同議事會,聽取黨員、志愿者和樓門院長的意見,請大家支持我。可是第一次開會,我就有點蒙。我還沒說下一步要做什么,居民們就提出了兩個難題:胡同里的華星大廈舞廳噪音擾民問題和洗浴中心的安全隱患問題,說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什么街巷整治都別談。居民們是擔心我們走形式。
隋淑敏:小巷治理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做法大家沒有馬上接受,比如安花墻。有人就很強勢地說不行,覺得占用了自己家的地兒。即使我們一趟一趟地勸說,還是有人不愿意。
馬榕: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拆除胡同內居民自建的違建。2017年我們街道成立了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辦公室,我除了擔任鋪陳市胡同街巷長,還被抽調到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辦公室工作,處理過多起違建拆除。何家胡同一位歲數比較大的阿姨,身患腦血栓后遺癥行動不便,由于家離公廁比較遠,就在住宅邊上蓋了一個衛生間,屬于違建,必須拆除。我們走訪了多次,阿姨不理解,認為自己是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蓋違建,能不能考慮不拆。
3 以幫助百姓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出發點
新京報:那么如何打開街巷環境整治的局面?
洪娟:解決舞廳和洗浴中心這兩個問題難度不小,比如舞廳有正規經營手續。我協調辦事處,召開了多次專題會議研究,一次次和產權方及經營者溝通,最后大家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由街道來接手租賃,將經營用房建設成街道文化活動中心供居民休閑娛樂。舞廳的問題解決了,反映大、存在安全隱患的洗浴中心也關停了。居民們拍手叫好。
隋淑敏:我們先給同意的居民安上花墻,剛開始不愿意的人過來一看,這花花草草弄得還挺好看,也開始松口了,到最后大家都接受了。
剛開始做小巷管家的時候,是有人不理解。其實我們就是為了美化社區環境,讓大家住得更舒服。經過一段時間,老百姓看見我們確實在干實事,也慢慢理解并且配合我們工作。
馬榕:其實拆除違建只要以幫助百姓解決問題作為出發點,就能取得老百姓的認可和支持。就像那位阿姨,因為行動不便,不得已蓋了一個衛生間,我們拆除違建的同時,就必須考慮怎樣滿足她的基本生活需求。她的住宅是公房,走訪后發現,房子其實已經屬于危房,墻體是老南城特有的碎磚墻,比較危險,我們找來房管所等相關單位,2017年先將墻體做了加厚處理。2019年開始翻建,請街道責任規劃師對住宅格局做了一個合理安排,將衛生間安排在了住宅里面。房子翻建了,還有了新的衛生間,這個阿姨很開心,后來就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
4 議事廳、花友會、自管會多種方式帶動居民積極性
新京報:在街巷環境整治過程中,如何發揮廣大居民的積極性,帶動廣大居民積極參與?
洪娟:街巷長要敢于碰硬,解決居民們反映的突出問題,把硬骨頭啃下來,獲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善果胡同的舞廳問題解決之后,小巷管家賈阿姨抱著我說太好了,解決了多年的大難題,以后我要好好協助你。
環境整治一定要符合居民自己的想法。現在我們有一個社區通議事廳,發了個通告招募居民自愿認養胡同里的花草,大家很踴躍,葫蘆架就被一層的居民自愿承包了,負責養殖綠化。
隋淑敏:以前我們小巷有個花友會,現在里面的成員基本都是小巷管家的志愿者,我們沒事兒就會去巷子里打掃一下衛生。有的居民看見我們在做這個工作,也報名成為小巷管家的志愿者,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更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社區的一員。一方面大家有事干了,另一方面也美化了環境,讓大家住得更舒服。我發現,自從參加了志愿活動之后,大家的關系比以前更融洽了。
齊寶山:我們小區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組織了大大小小十幾個自管會,現在每年還在增加。比如停車管理、文化活動、慰老服務等等,每個自管會都是居民自愿參加,針對這些問題商量解決的辦法。有什么事兒大家伙商量商量,對老年人來講是一件高興的事兒。身體好了,又把事兒辦了,把咱們社區活動搞好了,何樂而不為?
5 像繡花一樣開展胡同“微更新”
新京報:背街小巷環境整治過程中,啃下了哪些“硬骨頭”?
隋淑敏:我們這邊胡同特別多,大家住得也比較密集,所以難免有亂扔亂放的情況。剛開始只能以教育的方式溝通,有時候碰上不服氣的人,也不會和他吵,好言相勸。大家都是老街坊老鄰居,還是不好意思駁面子,基本上都是這次說了,下次就注意了。
齊寶山:現在垃圾分類是我們小巷管家的一個重點工作。去年北京開始推廣學習,居委會專門帶著我們一幫志愿者先學,再去引導大家。學起來其實并不太難,重點是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尤其是廚余垃圾,要培養大家的習慣。
洪娟:從2017年底開始,善果胡同試點“微更新”,從居民身邊需求入手,開展不大拆大建、資金小、規模小的改造。短短大半年,增添了“空中花園”“美麗棋園”“動力廣場”“陽光溫室”4處風景。比如胡同公廁,我們調查居民需求的時候,發現廁所后邊雖然又臟又亂,可不少老人就喜歡湊在那兒打牌,從自己家搬來舊沙發舊椅子,一坐就是半天。我們干脆就在廁所后邊建起涼棚、種植植物、擺放下棋用的石墩和桌子,廁所后墻上安了一排鏡面不銹鋼,原本逼仄的空間在鏡面的反射下,變得又豁亮又寬敞,初來乍到的人,誰也想不到墻后頭竟然是公廁。
最難的是最初獲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不過局面打開之后,現在最難的不是動員居民參與的問題,而是停車難。現在幾乎家家有車,老舊小區停車難是一個普遍問題。比如善果胡同,大概只有20個車位,遠遠滿足不了停車需求。去年我們街道啟動老舊小區停車治理,規劃車位,跟居民溝通征求意見。老舊小區停車問題必須整體一起做,整合資源,引入第三方物業公司,由專業人員負責停車管理。
田申申:遇到過的最大困難還是“微更新”。“微更新”像繡花一樣,是一項很細致的工作,里面既有設計創新,也有制度創新,很多時候需要突破,堅持下來并不容易。善果胡同開始試點“微更新”,因為之前沒做過,有的老百姓不認可,比如改造車棚初期清理廢棄車,有的老百姓就想報警。我們反復和老百姓溝通,描述改造之后的愿景,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發揮了很大作用,很會做居民工作。當我們“微更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居民們就說,要知道改這么好,我們早就支持了。
6 街道風貌整治盡量不留下修補痕跡
新京報:3年來,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
隋淑敏:改造院子的時候,有一家我印象特別深刻,不管你怎么說,他都不同意別人動他們家的臺階和院子。我們和社區負責人一趟一趟地上門溝通,帶著他去其他改造完的小巷參觀。他家院子坑洼不平,晚上走路不方便,我們就站在他的角度,告訴他院子改得平整好看,對他也是一件好事,最后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對方才點了頭。
惠曉曦:當時我們去胡同里,發現前期的街道風貌整治留下了一些問題。可能一些施工隊保護意識比較薄弱,沒有考慮到整體形象的完整性,在臨街的墻面上留下了一塊塊水泥的“小補丁”。我們不希望簡單刷點東西或者貼些磚就行了,就想了一個方法,先找專門做古建的施工隊,把以前補的材料剔掉一層,大概2-3厘米,然后用跟傳統青磚同一種材質的青灰涂上,再按照原來的接縫畫出磚的形狀。當然,現在看還是有修補的痕跡,再過兩年,慢慢染上時間的痕跡之后,可能就沒有那么明顯了。這是一個折中辦法,并不是很完美,但至少給大家一個導向:在進行修補的時候,我們會以比較謹慎的態度去做。
田申申:廣義街甲6號院里,原來堆滿了垃圾和雜物。老人們拉著我的手說,垃圾和雜物占地方,讓他們曬不了太陽。我們就把甲6號院“微更新”成了社區居民活動場所。竣工不久,一個冬日,我父親想回善果胡同看看。那天天挺冷,但是陽光很好,一位九十多歲的老爺爺坐在原來堆放雜物的地方曬太陽,光線照在“善果”兩個香檳色大字上,畫面很美好,我爸看了也很欣慰。“微更新”剛啟動時,有些居民不理解,但是隨著工作的推進,老人們把我當成了晚輩,其他居民也把我當成了朋友。有一次遇到一個小男孩拉著小女孩跑到我改造出的活動場,說“去我家吧,我家有好玩的”,然后兩人一起騎我設計的小馬玩具,我當時真的特別感動。我是廣內街道的女兒,如今通過自己的努力反哺廣內街道,很幸福。
7 街巷整治不要做“涂脂抹粉”的加法
新京報:過去的三年,有哪些感受和經驗想要分享?
惠曉曦:在街巷整治中,要盡量做減法,不要做“涂脂抹粉”的加法。設計中盡量不要有過度裝飾性的東西,還是要恢復原來老北京胡同灰磚灰瓦的淡雅狀態和那種安靜的氛圍。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也要考慮改善居民生活。比如設置一些無障礙設施,增加服務設施和活動場地,在公共空間做些口袋公園,添置休憩的椅子。老年人沒事兒可以坐那曬曬太陽,這些改變居民都是比較歡迎的。
胡同不是做實驗的場地,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改造對象,更多的還是去保護和改善它。整體來看,背街小巷改造有兩個最主要的目的,一個是維持傳統,既然劃成歷史文化街區了,傳統風貌一定要盡力保護傳承下來;另一方面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尤其是常住居民,要考慮到整體居住條件的改善。
田申申:街巷整治過程中最需要考慮的是“系統”。做任何事都要深謀遠慮,把基礎功課做扎實。這是我在位于廣內街道的北京小學上一年級時老師教的,“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把所有能做的功課做足。
馬榕:我的切身感受就是街巷長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讓我們機關干部走到街巷中,跟居民們打成一片。原來對轄區里的胡同一點都不熟悉,2017年夏天,用兩天時間把88條背街小巷全部走了一遍,心里才有了底。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并不清楚應該怎樣跟居民打交道,進門就談政策,談拆違等硬性要求,不被居民理解和接受,效果并不好。后來跟著老科長走訪了幾次,才明白工作應該如何開展。拆除一處違建,先期工作經常需要兩三個月,要先跟居民聊家常,了解他們的基本生活情況,比如,因為什么原因蓋了違建,生活中有哪些困難。有的居民對政策不了解,是不是街道有些政策沒有享受到?跟居民們熟悉了,特別是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工作就容易展開了。
8 文明街巷創建能夠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新京報:《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2020-2022年)行動方案》已于今年4月出臺,對于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有哪些期待和建議?
隋淑敏:這兩年,北京老城保護推出了“共生院”,不但留住了老北京胡同的格局、肌理,還為老城區注入了新活力。現在好多人都盼著像推出“共生院”一樣,加快改造一下平房院,讓大家住得更舒服,胡同也變得更加漂亮。
田申申: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我會繼續參與。我現在是幾個街道的責任規劃師,接下來的三年,居民期望值高了,也會涌現出新的需求,我們的壓力會大一些,但是城市有美好業態和面貌,人民有獲得感,我就特別有幸福感。
馬榕:作為北京中軸線南段不可忽視的節點,天橋地區藏蘊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行動,我們天橋街道正在把緊鄰南中軸的胡同——九灣胡同、鷂兒胡同、留學路胡同、鋪陳市胡同等,打造成老北京建筑“活態博物館”,作為天橋文化探訪路徑。這些胡同保留了很多明清時期以及民國時期的歷史遺存,胡同肌理保存完整。
這些胡同的環境整治,我們將采取最小干預的方法進行修繕,聘請有資質的古建修繕隊伍,采用磨磚對縫等傳統方式恢復原有建筑的風貌。
同時,文明街巷的創建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居民、商戶共建、共治、共享,實現人文目標。特別是天橋街道,作為緊鄰中軸線的街道,更要留著北京的鄉愁,擦亮古都金名片。(首席記者 王姝 記者 倪偉 黃哲程 實習生 劉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