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和往年兩會不同,受疫情影響,今年人大會議創造了許多歷史“之最”和“首次”,尤其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十分務實,簡明扼要,被輿論稱之為“最短的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有一個數字值得汽車行業注意。報告提出,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重大區域戰略深入實施。記得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及,過去5年全國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近1400萬農業專業人口在城鎮落戶,這些數字應該引起汽車行業足夠重視。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出口與內需。過去30年來,中國乘用車市場發展主要依靠內需拉動。從2017年開始,中國乘用車市場從增量市場開始進入存量市場。汽車產業因此開始擔心,中國汽車會不會長期陷入低谷?我想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中國市場仍然有機會,而且機會很大。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 4 億中等收入人群和 10 億較低收入人群,兩個群體的需求還遠遠沒有滿足。需要注意的是,前者雖然在汽車、住房等諸多領域需求尚未被滿足,但這些都是復雜需求,尤其是在汽車消費領域,受到來自政策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響很大。如何釋放出4億中等收入人口在小康社會中向往更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包括汽車行業在內大家都在努力的方向。這次兩會我們看到,很多汽車代表對一線城市汽車限購、稅費改革提出建議,說明無論消費者還是企業,都希望小康社會下政策應該釋放出這些消費需求。
與4億中等收入群體相比,中國城鎮化發展還在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這是包括汽車企業在內必須看到的市場發展新動力,不能用停滯的眼光看待汽車消費內需。為什么有這種判斷?這要與中國城鎮化速度結合來看。中國目前城鎮化率增速盡管逐年放緩,但與歐美國家80%的城鎮化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另外,中國人口基數較大,區域化發展不均衡,造成城鎮化聚集在東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的發展潛力還很大。據測算,我國的城鎮化進程至少還有15-20年時間。在當今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波動較大的背景下,城鎮化所帶來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將為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長期的動力。
那么,城鎮化率提高能為汽車消費帶來什么?專家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大體能夠帶來7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需求。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在大大提高產業集聚度、基礎設施利用率和土地集約使用效能的同時,將釋放出巨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潛力。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預計,隨著中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未來15年內,如果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增長4億人口,僅汽車、空調和住房需求的提升每年將至少帶動 GDP 增長速度提升 0.7-0.75%左右。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汽車市場未來很有可能出現“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的轉換,但這不意味著所有車企都有機會。中國城鎮化已經經歷了兩次高增長時代(1999年-2009年增長15.7%;2009年-2019年增長13.41%),接下來城鎮化增速絕不是過去傳統增量市場下的普惠模式,對企業、政策等各方面都將提出更高要求,這意味著今后城鎮化發展紅利將完全聚焦在具備核心競爭力、適應中等收入群體需求的汽車企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