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5-25 13:11:29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汪昌蓮
“8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主體。近日,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動態監測調查。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月均收入高于老一代,為5850元,比老一代高896元。(5月24日《北京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新生代農民工有知識、有文化、有個性、有主見,彰顯的是新時代的精神。因而,對于新生代農民工來說,月均收入5850元,比老一代高896元,并未帶來真正的獲得感。事實上,在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和消費觀念中,承載著對現代城市的多重訴求,如情感歸屬、社會認同、國民待遇、向上流動等等;他們融入城市的愿望更加迫切,在城市發展的愿景更加美好。
可見,為了使新生代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適應社會,就應該讓他們享受均等公共服務和發展機會,減輕生活成本。但現實情況卻是,包括新生代農民工,他們還是“農民”的代名詞,未能真正被城市接納和尊重,他們非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甚至在城市還沒有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特別是,農民工所代表的城鄉隔離、社會保障不公和歧視性待遇等一系列問題,在一些城市還依然存在。
既然城鎮化的發展,離不開廣大農民工的融入和貢獻;既然城鎮化本質,是農民工市民化;那么就必須更加重視改善農民工的生存條件,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使農民工能夠在城市安居樂業。有關部門和企業要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為農民工創造一個安心工作和生活的外部環境,并用行政和市場手段,及時淘汰一批靠低工資維持經營和“道德認證”不過關的企業,嚴厲打擊惡意欠薪、工作環境惡劣、剝奪休假權和休息權等損害農民工權益的行為。
同時,應實行城市公共服務全覆蓋,并建立農民工權益保障長效機制,在培訓、就業、社保、維權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為農民工在城市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環境,從制度上給他們以心理認同和歸宿。換言之,要努力解決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主要做到“十有”,即進城有工作、勞動有合同、上崗有培訓、勞動有報酬、參保有辦法、住宿有改善、維權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發展有目標。
換言之,新生代農民工:更希望現代城市,將他們定位于“新市民”。“新市民”最需要的是上升的通道,通過自身努力可以成功地向上流動。如果仍將新生代農民工,置于社會正常秩序與制度保障之外,將給社會穩定帶來很大隱患。只有改良當前社會體制機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暢通社會流動渠道,新生代農民工的話語權、發展權等,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彰顯。保障和實現新生代農民工向上流動的夢想,他們將會自立自強地尋找改變自身處境的機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