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后我國農民將由國家養老
2009年07月02日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無論是在城市打工,還是仍在鄉村,農民老有所養已看到了制度性保障的曙光
十年后,億萬農民由國家養老
中國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養兒防老”為“社會養老”今年起試點,2020年前這項制度將覆蓋全國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基本原則
保基本 廣覆蓋
有彈性 可持續
上周,國務院召開常務工作會議,決定從2009年開始在10%的縣(市、區)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試點,這是中央財政對于農村養老的一個分擔的開始,也被看作是具有和2006年廢除農業稅同樣意義的舉措———中國億萬農民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享受到有國家財政補貼的養老生活。
這一重大惠農政策能否落到實處?前天,央視《新聞會客廳》邀請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深入解析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亮點和難點。
幾千年的舊傳統從此打破
何平認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事件,中國農民幾千年都是“養兒防老,靠土地保障”,中央政府的這個決定改寫了幾千年的歷史傳統,農民的養老問題,自此變為“從養兒防老走向社會養老”。
唐鈞也認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意義之大難以想象,因為中國社會老齡化的不良后果,基本上會落在農村。城市里老齡化的一個后果是勞動力短缺,不過城市不愁這一點———勞動力短缺,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自然會來填補;而將來老齡化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農村的青壯年又都跑到城里了,農村的老年人怎么辦?所以這個問題現在就要開始考慮去解決。唐鈞說,時間很緊迫,他估計大概10到15年之間,農村的養老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唐鈞認為,原來城里的職工有養老保險,現在開始試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以說我國已經站在了城鄉統籌社會保障發展的起點。
全國農民實行社會養老,錢由誰出?
何平透露,國家決定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農村沒有錢,農民的收入也很低,他們的養老保險通常都要靠財政補貼,國內國外都是這樣。要由財政出資,由農民個人交費、集體補貼和財政補貼來共同組成這個資金來源,其中財政補貼占大頭。
十多年前,我國曾經實施的舊的農村養老保險基本中止,根本原因在于國家沒錢。
現在為什么有錢試水新農保?何平說,搞老農保地也不是沒想到由財政出資,但是十幾年前,全國的財政收入才幾千億元,現在6萬多億元,財政有這個實力了;另外從當前的金融形勢來看,也要調整經濟結構,要通過拉動內需來刺激經濟增長,這個錢如果用在相對比較貧窮的人身上,更容易直接產生效應。再有就是從目前農村的狀態看,兩億多農民進城務工,農村的老年人空巢化現象非常嚴重,傳統的那種“養兒防老,靠土地保障”已經靠不住了,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應該有一個國家的制度保障。
參保后每月至少可領55元
據了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其中,保基本是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的。
何平透露,現在還不知道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具體出資的份額,在不同的地區,中央可能會確認不同的比例,不會全國一刀切。但是有一條,就是中央出資應該占大頭,特別是對西部地區,因為總體上情況看,中央財政比地方財政情況要好一點。
何平還透露,實行養老保險以后,每個農民的養老保險金每月至少能拿到55元。
如果以55元為底線,國家一年要投入多少錢?
何平分析,現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1.5億,其中大約5000萬在城市,他們大部分已經有了職工養老保險。剩下一億人在農村,如果按55元算,每年每人需660元,一億人一年就是660億元。這筆數目,財政是可以承受的。
而要實現廣覆蓋,還取決于一個條件,就是農民參保積極性如果不強,就實現不了。
何平認為,這就是農民和城市職工最大的差別。由于城市職工有雇主,可以通過法律強制性地去約束雇主;農民大部分是自雇農,沒有辦法強制他,唯一的辦法就是采取引導性的政策。怎樣引導呢?就像前幾年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似的,政府出資占大頭,農民出資占小頭,比如說你出了10元錢我就給你出70元錢,這樣農民就可以算清這筆賬了,政府資金到位了,自然會帶動起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廣覆蓋的前景還是樂觀的,就像新農合,不到三年就從無到有,現在已經覆蓋8億多人了。
至于每個農民每年要為自己的養老保險支出多少錢,何平說,中央政府沒有確定具體的比例,具體的比例可以由地方各級政府根據自己的能力來確定。應該承認農民是很實際的,他出了多少錢,能拿回多少錢來,他的賬算得非常清楚。何平說他下農村調查時發現,農民即使兒子沒有錢,他去借錢也要把這個錢交了,因為交50元,他可能拿回200元。
每年六百億投入如何管好
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政一年要投入600億元左右,如果只是存在銀行里,其實就是眼看著貶值,這600多億元在專門的賬戶里如何保值和增值?在使用上有什么新的制度安排呢?
針對這一問題,何平的看法是,雖然我們遇到了金融上的一些風險,但是從社保基金這個角度來說,它還是可以通過發展金融市場,選擇一些安全系數比較好、風險比較低、報酬比較穩定的投資項目。不能因為現在金融市場暫時不好,就喪失了對農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樂觀認識。比如說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資金的投資運營,去年受到貶值的影響,今年又有了一個回漲,總的來說年化收益率還是比較高的,能達到7%、8%,基本上可以抵御通脹的壓力了。而那些存在銀行里沒有動的錢,相對來說回報率就比較低,平均算下來年化收益率才2%。
對于農民養老保險基金賬戶資金的保值增值,地方政府的決策權能占到多大比重,怎樣才可以保證它既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又不會過度地產生資金風險?
何平和唐鈞均認為,應該是有一套比較科學的方法,就是確立一個受托人、投資人賬戶管理人互相制約的辦法,防止其中某一個人出問題后,引起整個資金的損失。另外投資要采取市場化投資,現在市場上已慢慢培育出了一些投資比較優秀、人員素質比較高的機構,將來可以委托他們管理。但是受托人還是要適當地要集中,比如說至少要集中在省一級,因為到下面縣、市,一是資金量比較小,不容易形成規模,二是管理末梢也容易出現問題。
關鍵詞•農民工
主持人:我們替一些特定的人群問幾個問題,比如說農民工,他在城里打工時已經參加了城市的社會養老保險了,還能不能再買農村的養老保險?如果返鄉,能不能接續起來?
何平:農民工的養老保險辦法,據我了解也馬上就要出臺了。因為流動性比較強,農民工不能完全跟城鎮職工一樣,但是基本上應該在城鎮職工的框架內適當降低門檻,解決養老保險的問題,所以對農民工來說,我們的導向還是盡量鼓勵他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但是肯定有一部分農民工最后會返鄉,返鄉時應允許他把在城市里參加的養老保險全帶回去。從現在的制度設計上來看,農村和城市基本結構是一樣的,就是水平不一樣,所以他回農村,可以帶回農村,跟新農保結合起來。
主持人:但是他交的保費或者拿到的保險跟原來的水平不一樣,怎么能讓他心理平衡?
唐鈞:那是他自己的一種選擇,因為都已明著告訴你了,你參加這個制度你要一直參加下去,你以后就可以得到什么。但是你不能同時參加兩個制度,因為有國家補貼在里面,你不能再多得一份國家的補貼。
關鍵詞•現有老人
主持人:現有的農村老人,怎么享受新的養老保險?
何平:總體原則就是農民老得喪失勞動能力后,政府就應該有制度管他。但是因為以前沒有這個制度,現在到了制度起始的時候他已經沒有能力繳費了,這樣就可以根據他年齡的高低,確定一些不同的辦法,比如說他臨近60歲了,他原來沒有保險,他可以交,從55歲交,甚至可以交到65歲,具備資格了,他拿養老金。如果他已經60歲了,也沒有勞動能力了,也可以由子女幫他躉交,然后就享受20年、30年。
主持人:對很多人來說,那可能是一筆不小的錢。
何平:這個賬也是可以算的,因為他可能一共交兩萬元,但是后邊可能領回來20萬元。對高齡老人,比如70歲或者75歲了,恐怕政策就更加寬松了,因為本身沒有交費能力了,平均預期壽命也不長了,應該歸納在福利里邊,屬于老年性補貼。如果他不是高齡老人,但是他沒有子女,也喪失勞動能力了,就應該通過一些福利性的項目,由政府安排,但是他不應該算在社會保險的范疇內。
關鍵詞•爭搶試點
主持人:今年開始是在全國10%的縣市區試點,誰能成為試點誰就比較早地享受到這個保障,這個試點怎么確定?
何平:試點工作一開始,地方就非常踴躍,10%有可能打不住。我覺得這個也應該有一個彈性,如果大家都踴躍,我覺得10%的試點也可以放大,假如地方政府有這個能力,說我頂多今年不要中央財政那個補貼,我明年就可以得到這個補貼,愿意提前啟動這個事兒,我覺得是值得鼓勵的。反正就是廣覆蓋這個目標的實現,三年能實現就比五年好,五年能實現就比八年好,越快越好。
主持人:現在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年限,說哪一年開始全面實現?
何平:2020年以前,2020年以前必須全部覆蓋。
主持人:試點鋪開以后,何所長您覺得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和提醒大家注意的?
何平:我覺得三點,第一點就是要落實,農村的管理難度非常大,農村的很多基層政府在運作能力上、財政能力上都相對來說比較弱,所以中央下了這個決心,是不是能夠落實到農民身上,就是要抓落實,各級政府要抓緊。第二點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財政資金必須到位,不能說空話。第三點就是農民居住分散,所以這個保險的管理、服務、運行,一定要有能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