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球智庫峰會7月2日隆重召開
2009年07月02日19:13 來源:人民網-跨國公司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首屆全球智庫峰會今天下午17:30在北京隆重開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孟加拉鄉村銀行創始人尤努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桑頓等出席了今天的開幕式。
本次峰會為期三天,主題為“共享人類智慧共謀全球發展”。峰會共設一個主論壇和五個平行分論壇。主論壇將重點討論金融經濟危機應對政策評估及預測、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金融經濟危機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影響等問題。五個平行分論壇將分別討論促進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可持續發展與宏觀經濟政策、跨國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的合作與責任、全球消費儲蓄及金融安全、重大經濟問題與智庫合作等議題。
峰會由中國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據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由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擔任理事長,鄭新立任常務副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常務理事團隊包括中國政、商、學界一大批在任和退休的部長級官員,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國際知名的中國經濟學家,如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為常務理事。國經中心還包括香港政、商、學界的重量級人物。如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分別出任執行副理事長和副理事長,前特首董建華應邀擔任顧問。
本次峰會是該中心今年3月成立以來首次主辦的大型對外活動,會議開幕式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主持。包括全球30多家頂級智庫代表、100多名前政要、諾貝爾獎得主和全球500強CEO聚集一堂,探討金融危機下的全球經濟發展。
中國為何建智庫?
智庫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全球趨勢看,智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一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決策的滲透也越來越深。近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可圈可點,但智庫發展受到忽視,是個短腿。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更提醒了我們智庫建設的重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目標就是辦成民間智庫,融匯高層、權威資源,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研究,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撐,為企業跨國經營提供咨詢服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為國經中心標明的方向是:著眼于國際經濟方面的重大熱點焦點問題,開展戰略性、宏觀性、前瞻性研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表示,他的心愿就是把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智庫,為中國的智庫建設作出有益探索。
中國智庫任重而道遠
全球智庫約6000家,其中近1800家在美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超過2000家智庫,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等等,但和美國蘭德公司、布魯斯金學會這樣的國際頂尖智庫相比,力量都不夠強大。
美國智庫有一大特色就是“旋轉門”機制,所謂“旋轉門”,即智庫成員的身份在政要與研究者之間變換,有人甚至“旋轉”兩三次,使政府保持活力,使智庫成為給政府培植、儲備人才的地方。正因如此,發達國家智庫的社會能量相當大,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學界,對政府決策、公共輿論有直接影響力。在美國,每逢重大政策的決斷,一般是智庫先提建議,然后是媒體討論、國會聽證,最后政府采納,智庫的參與度、公信力都很高。
智庫在對外交往中也有特殊作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就有多位擔任過駐外大使,積累了深厚人脈,在世界舞臺往往左右逢源。智庫的聲音有時更具說服力,而中國多年來缺少政府之外的智庫與國際智庫溝通,急需建立這一全新的公關渠道,塑造中國軟實力,掌握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