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球智庫峰會7月2日在京隆重開幕 首屆全球智庫峰會7月2日下午17:30在北京隆重開幕。開幕式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三位。與此同時,對外的依存度也明顯提高,世界經濟波動對中國經濟影響的程度在加深。 李克強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深化,對中國經濟運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中國政府按照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總體要求,實施出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們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果斷地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減緩,對外貿易急劇下滑,工業增速大幅回落,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就業面臨很大的壓力。面對這些不利影響,我們及時把宏觀調控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 今年,財政預算赤字9500億元,在大幅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時,又實行了結構性減稅,這樣可以減輕企業和居民的負擔,總計約5500億元。同時,多次下調存貸款利率,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流動性。系統全面的實施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 去年底中國政府出臺了新增40000億投資計劃,分兩年實施。其中,中央政府新增投資11800億元,地方政府相應投資帶動社會資金投入,重點投向基礎設施、社會保障、農村建設、困難群眾住房、環境保護,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等領域。同時,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培育家電、汽車、旅游、文化等消費熱點,注重把公共資源向教育、衛生、就業等方面傾斜,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從而來穩定消費者的預期,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同時,采取措施穩定外需,落實金融措施,推動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加強科技支撐,推進自主創新,并穩定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 我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的嚴峻壓力,中國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也凸顯。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制訂和實施了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推進這些領域的企業兼并重組,并淘汰落后的生產工業,鼓勵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力爭突破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推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堅持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注重運用改革的辦法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去年以來,全面推開了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實施了增值稅轉型改革,這樣有利于企業擴大投資,啟動了醫療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社會提供,逐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努力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目前中國政府采取的政府措施,已初見成效,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總體形勢起穩向上。主要表現在市場銷售持續較旺,投資增長平穩加快。1—5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15%,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了32.9%,農業基礎比較穩定,夏糧已經連續六年豐收,實現增產。工業增速趨于回升,企業對經濟回暖的信心逐步提升,制造業采購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保持在50%以上,就業狀況保持穩定,1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4.3%,與去年大體持平,經濟下滑的效益有所改善,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總得來說,經濟企穩上升,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好,世界經濟復蘇之路復雜,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外部經濟環境依然嚴峻,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突出,不確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歷史的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技術突破,催生新的產業變革和結構升級。我們將堅持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促進經濟轉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努力使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國政府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來加快發展。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一點,我們將致力于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開拓農民和城市普通居民的消費水平,把擴大消費重點放在住、行消費上,推動居民消費升級。通過創新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來培育消費熱點、挖掘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應當看到,固定資產投資具有乘速效應明顯,對經濟增長拉動較大作用的特點,我們將繼續發揮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民間投資的作用,同時采取積極穩定的措施,穩定外資,以利于加快形成內需和外需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二,面向未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新能源、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為代表的一種新的發展方式的新興產業,不僅自身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綜合效益好,而且也是當前增加投資、次級消費、穩定出口的一個重要契合點,中國將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產品推廣,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鼓勵引導消費者更多的購買使用節能環保型產品。國家將在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加以鼓勵和推動。 三,開拓城鄉區域新的發展構建,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有利于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縣域經濟,同時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有重點的建設一批具有集聚效應的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承載能力強、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從西部、東北、中部和東部沿海等不同地區的特點出發,制訂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培育優勢產業,促進產業合理轉移,形成各經濟區域優勢互補、相應促進、共同發展的態勢,逐步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差距,不斷地挖掘發展的潛力。 四,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構筑社會保障安全網可以緩解群眾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信心,增加積極消費。我們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等問題。加快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逐步解決困難居民的住房問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理順收入分配關系,重點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 五,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表明,市場供求矛盾較為緩和的時候,往往有利于理順經濟關系。我們將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繼續推進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完善財稅金融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力求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改革的突破。同時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堅持實施互利共盈的開放戰略,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在國際合作中,實現自身發展,并促進世界共同發展。 李克強說,今年是中國經濟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最困難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運行形成的壓力不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但從總體上看,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已經做好了較長時間應對復雜局面的準備。有信心、有條件,也有能力克服各種困難,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李克強表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同時,也需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社會應該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合約》以及《京都議定書》和《巴黎路線圖》為基礎,堅持共同帶有區別責任的原則。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還需要高度重視注重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從各國國情出發推動建設,發達國家應當繼續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承諾,推動國際減貧進程,加強發展。最后,李克強說,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將繼續致力于與各國一道共同推動千年發展目標進程,并為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