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在2020年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了前一年的財政收支情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四川、云南尚未召開省級地方兩會。《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根據29個省份在地方兩會上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梳理,結果顯示,25個省份財政收入同比增長,但增速放緩。廣東財政收入以1.2萬億元繼續全國領跑。
在25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的省份中,約有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安徽、福建、山西、山東、遼寧、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13個省(市、區)未完成2019年初制定的財政收入增長目標,其中,北京、上海、山東等財政收入大省增速不到1%,均低于年初預期增速。
此外,吉林、重慶、黑龍江、西藏4省份財政收入則由增轉降,同比分別下降10%、5.8%、1.6%、3.6%。綜合來看,約有17省份2019年財政收入不及年初預期,占29個省份的近六成。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計發現,有多個省份下調了2020年財政收入增長預期。作為財政大戶的北京、上海,甚至很有默契地將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目標設定在0—1%之間。
專家指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經營更加困難,難免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從而加劇地方財政收支矛盾。
01 14.4%!天津增速為何第一?
天津的表現十分亮眼。2019年,天津市財政收入以14.4%的增速暫列第一位。
要知道,此前的2017年與2018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兩年下降,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310億元、下降10.4%,2018年為2106億元、下降8.8%。
天津市財政局2019年2月曾預計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為“降幅收窄至-6%左右”。此次公布的數據大幅高于此前預估,不僅一舉扭轉了連續兩年負增長的局面,而且增幅遠遠高于預期。這得記“地方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功勞。
天津市財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天津非稅收入776.1億元,增長61.2%。對此,天津市財政局解釋為:非稅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天津市盤活變現政府資產,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混改,轉讓部分國有企業政府持有股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大幅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天津共13家市管企業完成混改,涉及資產4984億元,涉及職工78730人,共引入社會資本447.50億元,帶動二級及以下混改企業480余戶。
但是,由混改增加非稅收入拉高了財政,這種增長顯然不可持續。記者注意到,天津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目標僅定為“保持增長”。
此外,在實現了財政收入增長的諸多省份中,還有一些省份實現了財政超收(按照既定的財政收入計劃,到某一時點,財政收入實際完成數高于應完成數),比如河北比年初6%的目標超出0.5%;廣西比年初5%的目標超出1.4%;江西比年初4%目標超出0.8%;河南比年初7%目標超出0.3%;湖南比年初4%目標超出1.1%;海南比年初8%目標超出0.2%;貴州比年初2%目標超出0.3%等。
02 廣東繼續領跑,京滬增速不到1%
2019年財政收入前三強依然被廣東、江蘇和上海摘得。
2019年,廣東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651.46億元,比上年增長4.5%,成為全國財政最富的省份。不過,4.5%的增速低于年初6%-6.5%的預期增速。
同樣是財政大戶的江蘇省,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802億元,全國排名第二,比上年增長2%,也低于年初4.5%左右的預期。
不僅是廣東和江蘇兩省,2019年財政短收(按照既定的財政收入計劃,到某一時點,財政收入實際完成數低于應完成數)的省份有不少,如北京、上海、安徽、福建、山西、遼寧、山東、甘肅、陜西、青海等地均未完成年初設定的目標。
其中,北京、上海、山東等地財政大戶的增速甚至不到1%。
2019年,北京市財政收入增速為0.5%。回看2018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85.9億元,同比增長6.5%,2019年0.5%的增速與年初制定的4%預期目標相差了3.5個百分點。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誕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分析,2019年應該是北京歷史上收支平衡最緊的一年,主要面對的是城市減量發展帶來的財政收入增速逐年放緩的問題。“一方面,受減稅降費政策影響明顯加大,另一方面,在京央企及分支機構、金融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等的遷移,也對北京市的產業發展、財政收入的格局產生影響。”
上海2019年財政收入為7165.1億元,全國排名第三位,但是0.8%的增速與年初預計增長5%相差了4.2個百分點。
據上海市發改委報告,財政收入低增長態勢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減稅降費效應持續擴大、部分重點工業行業稅收貢獻下降等,今后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將加大。分行業來看,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稅收增勢較好,汽車、石化、鋼鐵等重點工業稅收回落明顯,房地產業保持低增長。
山東距離目標的差距更大。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0.6%,與年初制定的5%以上增長目標,相差了4.4個百分點。山東財政短收的主要原因也是減稅降費。山東省財政廳表示,2019年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1500億元以上。
除了一些省份“財政短收”,還有一些省份財政收入同比下降。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吉林、重慶、黑龍江、西藏等4地2019年財政收入由增轉降,同比分別下降10%、5.8%、1.6%和3.6%。
以重慶為例,2019年重慶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5.8%,官方給出的解釋同樣是減稅降費所致。
重慶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重慶市減稅降費,稅收下降了3.9%。重慶市去年的大規模減稅涉及增值稅等12個稅種,占現行18個稅種的2/3,再加上社會保險降費,去年重慶市減稅降費700億元左右。重慶市財政局測算,如果將減稅因素還原回去,稅收的增幅是6.6%,與經濟發展是基本協調的。
03 專家:地方可能未考慮到中央減稅降費的決心和力度
“減稅降費,將公共財政資源讓渡給市場主體,企業繳納的稅費少了,財政收入也會減少。”在張學誕看來,2019年多省份財政短收的主因是2019年3月全國召開兩會以后出臺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所致。
2019年以來,一系列為企業減負的政策持續發力。2019年1月起實施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小微企業迎普惠性減稅,4月起下調增值稅稅率,5月起降低社保費率,7月起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等。
“增值稅改革是2019年減稅降費‘主菜’。自2019年4月起下調增值稅稅率,將制造業等企業現行16%的稅率降到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到9%,重點是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分析。
下調增值稅稅率以后,全國增值稅收入相應減少。2019年國內增值稅收入為62346億元,僅比上年增加了800億元;增長率只有1.3%,增幅比上年回落了7.8個百分點。
“由于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在2019年3月出臺,而各省份制定的財政收入目標在更早的地方兩會期間,盡管各地也能判斷2019年制度性減費降費的大趨勢,但是具體到底會怎么減、怎么降,地方是判斷不了的。很多省份可能根本沒有考慮到去年減稅降費的力度會這么大,這也會導致不少省份不能如期實現年初的既定目標。”張學誕說。
隨著2019年一系列力度大、內容實、范圍廣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多地減稅降費力度空前。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根據29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統計,廣東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超3000億元,屬全國之最。其次是浙江為企業減負2280億元,江蘇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也超過2200億元,山東全年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免稅費達到1500億元以上。
從全國范圍看,2019年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占全年財政收入規模超過10%。
汪德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減稅降費是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從長期看,對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我國實施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短期效果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長期看,能夠有效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04 10余省份下調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目標
在2019年財政收入增速不及預期、2020年將繼續實施減稅降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至少有10個省份降低了2020年財政收入預期目標。比如,海南提出增長6.5%左右(2019年增長8.2%);廣東提出增長4%(2019年增長4.5%);江西提出增長3.3%(2019年增長4.8%);廣西提出增長5%(2019年增長6.4%)等。
此外,有5個省市提出的2020年財政收入目標跟去年基本一致。北京、上海和安徽均提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河北、新疆分別提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也與去年增速相同。
還有一些省份逆勢提高了今年財政收入增速目標。比如,江蘇提出增長2.5%左右(2019年增長2.0%);福建提出增長2.5%左右(2019年增長2%);遼寧提出增長2%左右(2019年增長1.4%);山東提出增長1%以上(2019年增長0.6%)。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河北、海南等3省份提出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在6%以上,尤其是河南,2020提出了財政收入增長7%的目標,目前在各省份中最高。也有一些省份,比如湖南、廣東、廣西、甘肅等預計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在4%-5%之間。
還有些省份提出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同步。比如,浙江提出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一提法跟去年基本一樣。2019年浙江GDP同比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也是6.8%。青海也提出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
汪德華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很多省份在制定今年目標的時候,更多的還是會考慮減稅降費政策的持續性。在減稅降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會根據地方實際情況,下調2020年財政收入增速預期,這樣預算支出安排會更加準確,財政運行也會更有保障。
“要辯證看待減稅降費的作用。去年減稅降費范圍和力度前所未有,雖然即期會減少一部分財政收入,但是從長遠看能夠促進和刺激經濟發展,‘放水養魚’、涵養稅源、增加財政收入。”汪德華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份全國和地方財政收入大跌。
3月24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232億元,同比下降9.9%。2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同比下降21.4%。
地方財政收入跌幅也不小。公開數據顯示,浙江2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28%,相對而言受疫情影響較小;上海下降11.81%,江蘇下降16.17%,北京下降6.63%。江西下降12.7%,山西下降39.9%。而疫情重災區湖北2月份財政收入僅為個位數(3.7億元)。
張學誕認為,下一步要多措并舉,緩解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問題。“主要是刺激經濟發展。財政上要從兩個方面著力:一是減稅降費。這能使不同行業和群體的活力被有效激發,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后勁;二是增加財政投資,這樣可能會使赤字加大。以前一直強調,赤字不能突破3%,去年赤字率是2.8%。今年我估計赤字率即使不超過3%,也會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