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16條通道過江 一主三副八新城構建新南京
未來20年,南京城會“長”成啥模樣?經過南京市60多個部門和規劃編制研究單位的共同努力,《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成果草案(2007年-2030年)》昨天在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向全社會公示,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據介紹,今后,隨著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完成,南京將在總規的框架下,繪制城市的藍圖。
城區和城際交通
2小時可達長三角中心城市
新總規把南京定位為“著名古都,江蘇省省會,國家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在今后20年中,區域協作和城際協調發展成為南京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布局城鎮體系的主題。為此,南京規劃了“2133”的城際交通和“3155”城市交通體系,連接長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內城市,城區和城際交通實現無縫接駁。
所謂“2133”城際交通圈,即指長三角中心城市2小時通達,南京都市圈1小時通達,都市發展區(城區、棲霞、雨花臺、浦口全部和六合大部)3刻鐘(45分鐘)通達,主城內30分鐘通達。
支撐這個城際交通體系的,是南京規劃建設中的高等級鐵路、高速公路網。規劃到2030年,南京將構建“一環十五線”的鐵路線網格局,都市圈內形成6條快速軌道交通線。公路方面,將形成“兩環兩橫十四射”高速公路網:“兩環”為繞城公路和繞越高速;“兩橫”為常馬和蕪太高速,“十四射”包括寧鎮、滬寧、滬寧二通道、寧杭、寧宣、寧馬、寧巢、寧洛、寧連等。
在城市內部,南京還將形成“3155”城市交通圈:城市任意一點,驅車15分鐘上快速路、15分鐘上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規劃村15分鐘內到達國省干線,城市居民步行5分鐘到達公交地鐵車站。為此,南京城區規劃了1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線網總里程645公里,中心城區線網密度0.66公里/平方公里,主城區線網密度0.86公里/平方公里,全市軌道交通站339個。都市區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密度與日本名古屋、法國巴黎等世界先進城市的現狀規模相當。
“3155”城市交通圈與“2133”城際交通圈珠聯璧合,目的是打造高效率的都市圈交通體系。
人口上限
南京人口規模上限1400萬
說到大城市,有人會“談虎色變”,認為一定會帶來各種“城市病”。根據規劃,到2020年,南京市域總人口將達1060萬,成為一座“千萬級的城市”。
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葉斌介紹,對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來說,集聚是個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破解“城市病”,南京這次總規修編開出三劑“藥方”:一是多中心、開敞式、軸向組團的城鎮布局網,二是軌道交通、高快路組成的交通網,三是利用江河山林和人工綠化構成的生態網。為避免市民就業、因工作與居住場所分離造成的潮汐式交通,南京要求三大副城形成較為完善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服務周邊新城、新市鎮;新城則是制造業的承載區。南京到2020年發展成“千萬級城市”,之后會否無止境地擴張?葉斌說,不會。南京總規預先確立須“死保”的基本農田、建設生態市必備的森林覆蓋率,以及文化資源,在空間上劃下來,再算出建設用地、環境承載力。由于這些“硬約束”,南京人口規模的上限是1400萬。
過江通道
將在上下游新增兩條過江通道
根據遠景規劃,南京軌道交通線網總規模由原規劃13條線增加到14條線。軌道線網建成后可實現主城30分鐘內通達、都市區45分鐘通達。軌道建好了,如何方便市民進行無縫換乘?據介紹,和南京地鐵一號線沿線的小行、邁皋橋、安德門三個樞紐站類似,總規規劃了南京有90多個重要地鐵公交換乘站,200多個公交首末站。
據介紹,為配合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南京在江寧東山、仙林新市區和河西至少要建三個地鐵公交換乘中心,另一方面,在客運交通上,做好長途客運站和公交車的對接。考慮到公交車的出行速度,規劃提出在一些城市次干道上規劃公交優先道路,在有條件的地方開辟公交快速道,讓城市居民步行5分鐘抵達公交、地鐵車站。為支撐跨江發展的要求,跨江通道由現行規劃的8條,調整到10條,遠景還預留4條。具體來說,新增加的2條過江通道,一個位于長江下游的錦文路過江通道、另一個位于長江上游的仙新路過江通道,是城市軌道16號線過江通道。
總體布局
“一城三區”變“一主城三副城八新城”
南京是一座有百年現代規劃歷史的城市,再過20年,南京將會變成啥模樣?正在完善之中的《規劃》如此描述——2020年,全市總人口將達到1060萬左右,城鎮人口為910萬左右,城鎮化水平為86%左右;2030年,全市總人口將達到1260萬左右,其中城鎮人口為1130萬左右,提及南京的藍圖,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葉斌侃侃而談,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成果草案把南京城市性質從2001年提出的“長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調整為“長三角承東啟西的中心城市”,因為“長三角比長江下游區域要廣、地位更加鮮明重要”。
在昨天規劃公示現場,市民張先生對記者說,聽說規劃公示,一大早就來了,他發現,隨著城市的變大,以前南京規劃提的是“一城三區”的說法也變了。對于市民的疑惑,葉斌介紹說,總規將以前南京的“一城三區”的說法,變成了“一主城三副城八新城”。為了保持規劃的延續性,東山、仙林、江北將繼續保持其新區的地位,只不過不叫以前的“新市區”,而是叫做“副城”。
同時,“主城”也和“老城”的概念有了區別,原先的主城就是指明城墻以內的老城區,而現在河西、南京南站也算“主城”了。此外,還有龍潭、橋林、板橋、濱江、湯山、祿口、永陽、淳溪八個新城,“一主三副八新城”合稱為“都市區”,這顯然要比以前的南京城大大地擴容。
醫療衛生
河西、仙林、江寧都要增加“大醫院”
新城區“大醫院”要增加了。頭疼腦熱的小病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看很方便,但是隨著南京城區不斷擴大,老百姓越住越遠,對“大醫院”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將南京建成具有全國一流水平的醫療服務中心”,這是《規劃》中醫療衛生設施的規劃目標。
主城區的大醫院可以說每天都人滿為患,規劃中醫療衛生設施布局明確指出,現有的三級醫院除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外,原則上不再擴大規模,在河西新城區增設一所三級醫院。仙林、江北兩個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級醫院,東山副城擴建江寧區人民醫院為三級醫院。同時,加強原浦口區人民醫院、六合區人民醫院等二級醫院的建設,提高床位規模和服務質量。而對距離主城區較遠的溧水和高淳也有利好消息,對兩縣的人民醫院進行改造提升。而其他新城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一所二級醫院或相當于二級規模的醫院。
家住新城區的市民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半夜生病了,無法就近就醫,因為附近的“小醫院”沒有設兒科。記者看到,《規劃》中明確指出,要適當調整專科醫院的布局,加強南京市第二醫院(傳染病醫院)的建設,加強綜合醫院的兒科、婦產科建設,特別是副城綜合醫院要新增兒科、婦產科病房。此外,還要鼓勵新建老年病、老年護理、康復、臨終關懷以及有技術特色的專科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