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小平同志提出: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并多次強調,要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30多年過去了,“前半句”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今后要在“后半句”上多下功夫,實現小平同志遺愿,把共同富裕搞好,以圓滿完成改革開放的偉大任務。
據重慶日報消息 24日至25日,共同富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在渝召開,國內4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匯聚山城,深入研討縮小“三個差距”的思路措施,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市委書記薄熙來到會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奎元主持研討會,市長黃奇帆、市政協主席邢元敏,中國社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王偉光等出席了會議。
必須高度重視解決
貧富城鄉區域差距問題
與會專家認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時俱進、頑強拼搏,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正昂首闊步邁向全面小康。
與會專家提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必須高度重視解決貧富、城鄉、區域差距問題。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縮小“三個差距”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國民經濟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是科學發展之路,意義重大深遠。
與會專家認為,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民生導向、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五個重慶”建設個個關乎民生,改善了整體環境,增強了發展活力;“十大民生”三年內就要投入3000個億,為中低收入群眾蓋公租房,支持微型企業發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在中小學設立校警等等,這些政策實實在在,解民困、聚民心、促發展;“打黑唱紅”既清理了社會上的污泥濁水,優化了發展環境,也鼓舞了廣大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還有“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三進三同”、“大下訪”、“結窮親”等工作,都是踐行科學發展觀,推動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
與會專家還建議,縮小“三個差距”,要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重要作用,既發展市場經濟,又加強宏觀調控,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強財稅調節,利用稅收杠桿達到“限高補低”的效果,并建立起財政增加對民生投入的長效機制,確保財力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要大力促進就業創業,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博采眾長集思廣益
以改進重慶的工作
薄熙來說,這么多知名專家來到重慶,深入研討共同富裕的問題,很有意義。大家長期從事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研究,而且與時俱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又靜心思考,綜合分析,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我們愿博采眾長,集思廣益,以改進重慶的工作。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一定要做好共同富裕這篇大文章,努力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開放后,小平同志提出: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并多次強調,要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30多年過去了,“前半句”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今后要在“后半句”上多下功夫,實現小平同志遺愿,把共同富裕搞好,以圓滿完成改革開放的偉大任務。重慶這些年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五個重慶”建設,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推出“十大民生工程”,積極探索縮小“三個差距”。只要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的、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發展路子。
市領導張軒、何事忠、馬正其、范照兵、陳存根、徐鳴、童小平、凌月明、王立軍、于學信,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慎明,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董宏、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萬寶瑞、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劉國光、國防大學教育長夏興有、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梁柱、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等,也參加了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