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北京在內,中國城市排水系統標準普遍偏低,且基礎設施升級困難、排水風險評估缺失
【財新網】(記者 崔箏)一場暴雨導致北京多處地面及軌道交通受阻。2011年6月23日下午,北京大規模降雨,北京立交橋、地鐵等處嚴重積水的照片隨即在網絡上熱傳,成為網民批評、調侃的話題。北京工業大學建工學院教授、給水排水專家周玉文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城市排水系統標準較低,并存在升級困難、評估缺失等問題,在快速城市化和極端天氣增加的背景下面臨嚴峻挑戰。
據中新網消息,觀測顯示,6月23日14至18時,北京城區平均降雨量達51毫米,西部雨量較大,五棵松、紫竹院等地雨量超100毫米,其中模式口降雨量達173.2毫米。大雨導致城區多個路段發生積水,交通嚴重受阻。同時,北京地鐵1號線、13號線和亦莊線的運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周玉文表示,中國大部分城市,包括北京等大型城市的排水系統在建設時標準偏低,受經濟實力限制,排水等基礎設施的設計當時夠用,但依現在的標準來看是很低的。
“北京最常用的排水標準的設計是一年一遇……比這個標準更大的雨就排不走了。”周玉文稱,有些設計標準甚至達不到一年一遇。一旦降雨超標,路面就會產生積水,需要一段時間方能退去。
“我們所有的設計標準都不高,天安門才是十年一遇。和防洪大壩等可以經受百年一遇的標準不能比。”
周玉文稱,歐美發達國家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較高,并分為兩套,除了雨水排水系統之外,還有應對極端情況的大排水系統,一旦超標的大雨出現,地下蓄水池、停車場和運動場等可以作為臨時的存水場所,犧牲一些地方以保全其他地方。
然而,要升級中國城市現有的排水基礎設施非常困難。“即使是我們現在有錢了,也提高不了現有排水管網的標準。”周玉文稱,在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 城市地下的空間被不斷發展的電力、熱力和電信等管道占據,已經沒有足夠空間供排水系統升級。
此外,周玉文還指出,要統籌安排排水、防洪措施,首先需要摸清現有排水系統的能力,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做風險分析。在歐盟國家,排水風險評估已成為房地產交易中的重要參考因素。然而,在北京,除了奧運之前對奧運中心區域做了風險評估之外,其他區域的評估并沒有完成。
“首先是資金的問題。”周玉文指出,國內多家單位已經具備技術,但開展評估仍然比較昂貴。“最大的問題是數據,現有基礎設施的數據并不完全準確。”
周玉文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極端天氣增多“湊到了一起”,因此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全面考慮,謹慎決策。
他指出,提高目前中國城市的排水設施標準,需要像一些發達國家正在嘗試的那樣,將基礎設施繼續深埋。中國在之前的發展中一直“重地上、輕地下”,改革開放以后地上的建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排水等地下基礎設施的發展,難以支撐城市日益發展的需要。“我認為,在地上、地下的資金投入應該達到一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