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各地即將出臺全年經濟數據,與此同時,人口數據也引起廣泛關注。
人口問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廣東既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同時也是人口大省、生育大省、勞務輸入大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最近十年的廣東常住人口變化情況發現,最近4年,廣東省的常住人口增量均超過了100萬,一方面這得益于出生率的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外來人口流入加快。
2018年,廣東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1346萬,繼續位居全國之首,占全國人口總量的8.13%,比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人口密度為全國的4.35倍。
如果在世界范圍內按照人口來排名,廣東大約能排在第12位,人口數量低于日本,遠超過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
但在人口加速老齡化的背景下,廣東也將面臨人口紅利消退的挑戰,如何應對?在內陸省份經濟加快發展吸引人口回流的情況下,廣東還能否持續引來“孔雀東南飛”?
廣東人口出生數量超山東
2018年,廣東省的出生率為12.79‰,在全國省市區中排名第八,排在前七的分別為海南、青海、廣西、江西、寧夏、山東和福建。
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所長王金營認為,各地生育率與發展水平相關。越是發達的地區,城鎮化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普遍來說,城市人口生育意愿相較于鄉村要低一些。
某種程度上,廣東算得上是一個“特例”,2018年,廣東的GDP總量位居全國省市第一,城鎮化率也達到了70.70%,是除上海、北京、天津直轄市以外首個城鎮化率突破70%的省份。
橫向對比,GDP總量排在第二的江蘇省,2018年出生率為9.32‰,與廣東大概相差了3.5‰。同樣被視作富庶之省的浙江,2018年出生率為11.02‰。此外,北京和上海的出生率分別僅為8.24‰和7.2‰。
從絕對數量來看,廣東2018年出生人口為143.98萬人,總量在全國省市區中位居第一,超過了生育大省山東。
廣東省人口和就業處在《2018年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報告中指出,2018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長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人口出生率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85個千分點;二是人口死亡率處于全國較低水平,比全國平均值低2.58 個千分點。
從年齡分布來看,0-14周歲1949.24萬人、15-64周歲8418.73萬人、65周歲及以上的978.03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總量的17.18%、74.20%和8.62%。總體而言,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兩頭低、中間高”的特征,人口紅利尚存。
但這并不意味著廣東可以高枕無憂。要想保持人口良性再生產、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必要保持適度的生育水平。2016年,廣東人口出生率為11.85‰,2017年升至13.68‰,但到了2018年出生率又出現了下降。
全面二胎政策的累積效應逐漸釋放之后,廣東如何持續提升居民的生育意愿?
2018年印發的《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完善鼓勵按政策生育的制度環境,強化公共服務的資源支持等。具體措施包括鼓勵用人單位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支持婦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崗位,合理規劃配置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
深圳一家金融機構人力資源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除了擔心育兒成本高之外,對于職業女性而言,如果在產后能夠更好地重返職場,將會很大程度降低她們的顧慮,而重返職場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嬰兒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
今年8月底,廣東在全國率先發布了《嬰幼兒托育服務規范》和《早期教育機構管理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嬰幼兒早期發展服務領域的空白。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
從廣東省近十年的人口數量變遷來看,從2015年起,常住人口的年增量回到了百萬量級,并且有逐年加快之勢。
排除自然增長人口的影響之后可以看到,外來流入人口的數量在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52萬,到2016年和2017年的69萬,再到2018年的84萬。
2015年恰是各地開始爭奪人口的年份,廣東諸多城市稱得上行動迅速,包括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在內,多個城市的戶籍政策陸續放寬。
《2018年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指出,隨著廣東周邊省份的經濟快速發展,新的外來人口進入廣東的數量將會有所減少,回流的情況也將會逐漸增多,要及早做好勞動力供給變化的應對工作。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珠三角城市率先感受過用工荒的壓力,所以在人口政策方面表現得更寬松。
而關于人口問題,除了數量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關注點是人口結構和素質。
《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人口發展要從控制人口數量為主向調控總量、優化結構和提升素質多措并舉轉變,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同時,引導人口與經濟布局有效對接,實現人口與技術、產業、公共服務、社會就業良性互動。
事實上,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有關數據顯示,盡管廣東就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優于全國水平,但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就業人口占比卻低于全國0.27個百分點,分別比江蘇、浙江兩省低3.53個和1.82個百分點。
但近幾年各地的人口爭奪,主要吸引的是以大學畢業生為主力的年輕勞動人口,一方面,這將延緩當地人口紅利的消退,年輕群體的增長還將有助于提升生育率,另一方面,高學歷人才的引入將有效改善人口素質結構。從這些角度來看,廣東又是爭奪“人才紅利”的贏家。
以深圳為例,2016年4月,深圳一位官員曾透露,全市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為24%,低于其他一線城市。但到了2018年,深圳全市各類人才總量達到510萬,占同期常住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39%。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人才的平臺和載體主要有三類,好的大學、研究院所和企業,靠它們來容納和吸引人才。
對于廣東而言,企業的引才效果尤為顯著。近日,一份針對42所雙一流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分析指出,有17所學校畢業生的最大流向地是廣東省,而流向北京、浙江和上海人數最多的學校分別只有7所、3所和3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上海交大2018年就業人數10人以上的單位(非醫療)中,排在前十的有4家是廣東企業;復旦大學2018年畢業生赴重點單位簽約的前十名單位里,廣東企業占了5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