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萬科老總郁亮閉門講了一席話。
不可能找到賺錢前景跟房地產相當的行業(yè),當我們做物業(yè)、物流的時候,發(fā)現每平米賺的錢都是以了幾毛、幾分為單位時,大家便覺得無從下手。
簡單一句話:讓習慣賺大錢的人,突然間去賺小錢,難度太大。
這就是樓市的現狀:以前習慣了買房能賺大錢,現在很難適應不賺錢。
太原迎澤區(qū)某盤,部分房源售價下調了約2000元/㎡,毫無懸念的,以前買房的業(yè)主們,又拉起了標語。
膠州一知名房企項目,單價從1.3萬降到了1.1萬,前期業(yè)主們又不淡定了。
天津一個知名大盤,129平方米的房源總價直接降至88萬元一套,單價降到不足7000,老業(yè)主身家瞬間縮水三分之一。
太多了,還有合肥、濟南、三亞甚至廣州,遠郊盤的“殺傷力”剛剛釋放。
陶醉在升值美夢中的購房者,在初冬時節(jié),零度天氣,直接被澆了一頭冷水。
我覺得,沒必要去辯解誰對誰錯,畢竟過去10年房價上漲是“常態(tài)”,現在心理上有點不適應,也可以理解。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降價的房子多了,業(yè)主們也就習慣了。
至于降價的原因,看起來也是五花八門:項目定價不合理,拿地成本太高,開發(fā)商急于回款施工,裝修車位定價太高。
這么多因素,歸結成一條:需求不足。
城市不同,地段不同,產品不同,降價的時間有先后之分,趨勢的變化卻不可逆。
我經常在重復一個觀點:微觀和宏觀是可以互相印證的,現在只是預演。
我們幾乎可以接近100%的預測出來,10年后的房地產,面臨70%城鎮(zhèn)化率,以及3億育齡婦女和5000萬光棍。
先說育齡婦女的下降。
任澤平提到過一組數字:在修正人口普查數據中的低齡人口漏登后,1982年,育齡婦女規(guī)模為2.5億,到2011年達3.8億人的峰值,2018年降至3.5億,預計到2030年將降至3.0億。
到時候,20-35歲生育高峰期婦女將減少41%,后續(xù)出生人口恐將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8年減少26%。
注意這幾個數字,10年后3億育齡婦女,1100萬新生兒。
對比今年的數據,這個預測還是太樂觀的。
盡管2019年的新生兒數量還沒有公布,但是,母嬰行業(yè)觀察最近發(fā)布了一組數據,截止11月17日,2019年新生兒數量為1016萬。
距離2019年結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預計增長不會超過100萬。
也就是說,今年新生兒有可能會降到1100萬的水平,直接對標10年后的預測結果。
要知道,2016-2017年剛剛實行二胎政策時,新生兒大增到1786萬,去年降到了1523萬,今年如果降到1100萬,只能說明二胎政策已經對年輕人毫無吸引力了。
放開二胎都不行,難道三胎、四胎放開就行?照樣沒用。
育齡婦女規(guī)模下降的原因有兩個:1.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2.城市越大,愿意生孩子的女性越少。
這兩個因素,幾乎是人口流動格局的完美闡釋。
據《前瞻經濟學人》統(tǒng)計,16個新一線城市和典型城市中,西安只憑身份證、畢業(yè)證即可落后,堪稱0門檻;武漢計劃五年內留住百萬人才。杭州、成都和南京三地是近3年新一線城市中增長最快的人才引流地,其中杭州的人才凈流入率高達3.8%。
與此同時,京津冀地區(qū)就業(yè)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27萬人,下降1.2%;在珠三角地區(qū)就業(yè)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186萬人,下降3.9%。
年長的農民工在返回家鄉(xiāng),年輕的大學生、畢業(yè)生留在了大城市。
她們的受教育程度起步至少是大專,在沒有打拼出一套帶來安全感的房子之前,生孩子這件事,似乎有點奢侈。
對房地產而言,育齡婦女越少,房價長期走強的希望越渺茫。
再比如,光棍兒數量的增加。
不想結婚,結不起婚的未婚男性數量,越來越多了。
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指出,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2015年的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5年全國15歲以上的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4000萬人,其中農村地區(qū)更為嚴重,占到了3000多萬。
“農村多剩男”,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如果考慮到婚姻市場匹配、獨身主義等等因素,實際最終的單身數量可能遠遠不止4000萬。
10年后,這部分群體會增加多少?
專家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預測,但提到了另外一組數字:性別比。
正常情況下,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例是在1.02-1.07之間。
但從80年代初開始,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例不斷上升,且在1996年之后的10多年時間里維持在1.2附近的高位,直到“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后,新出生人口性別比才迅速回落至合理區(qū)間。
也就是說,從1996年開始算起,到2016年開放二胎的這十年時間,每出生120個男孩,對應的只有100個女孩。
隨著時間推移,男多女少的現象會加劇,未來10年,正是1996-2013年出生人口的婚期,明面上的光棍數量,不會低于5000萬。
有人會說,男多女少,婚房需求缺口大,房價應該持續(xù)上漲才對,畢竟有競爭才有動力嘛。
這話也沒錯。
但是,當絕大部分光棍都買不起房的時候,尤其是那些在縣城、地市月入3000不到的年輕人們,你覺得他們還能作為主力購房人口存在嗎?
10年之后,最關鍵其實還是城鎮(zhèn)化。
前兩天,潘石屹和馮侖做了一個節(jié)目,給出了預判。
馮侖說:我去了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發(fā)現一個規(guī)律,人均GDP超過8000美金,房地產的開發(fā)時代就結束了,所以他在2016年減持了萬通。
潘石屹附和道:現在誰都意識到房地產不太好做了。
房地產還有動力嗎?當然有。
根據國際經驗,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化大體上都經歷了類似正弦波曲線上升的過程,即“納瑟姆曲線”。
這個過程包括3個時期和2個拐點。
第1個時期,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處于緩慢發(fā)展的準備階段。
第1個拐點就是30%,自此進入第二個時期:快速發(fā)展階段。
第2個拐點是70%之后,城市化進程再次趨于平緩,步入第三個時期:成熟階段。
我們處在哪個階段?
2018年的城鎮(zhèn)化率為59.58%,到2030年,10年時間,我國城鎮(zhèn)化率目標為70%。
也就是說,未來10年,城鎮(zhèn)化率會有10%的提升空間,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這個過程美國用了15年左右,日本是12年,法國11年,韓國最快,只用了7年。
所以,十年后的房地產,只剩3億育齡婦女,5000萬光棍,還有70%的城鎮(zhèn)化率。
以前是農村人口的城市化,經歷風霜遷徙的人們,有個住的地方就謝天謝地了,不管哪里的房子都很短缺。
此時買房,是躺著成為“中產階層”的最佳通道,除非運氣特別差,碰到了爛尾和跑路。
以后是戶籍人口的城鎮(zhèn)化,大城市的房子、核心城區(qū)的房子、優(yōu)質學區(qū)的房子依然緊俏,其他的,多一套就是多個累贅。
這個時候買房,拼的是眼光、魄力、專業(yè)度和汗水,持有房產虧錢將成為常態(tài),已經不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所能駕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