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今天發布,中國完成了一次對國民經濟的高質量“體檢”。普查結果顯示,2018年末,中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經濟普查一系列數據印證了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協調發展取得的新進展。
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在同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介紹,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中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為宏觀調控及國家治理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數據支持。普查對象是在中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標準時點為2018年12月31日。
普查報告顯示,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產業活動單位2455.0萬個,個體經營戶6295.9萬個。2018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8323.6萬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萬人,增長7.6%。其中,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17255.8萬人,減少2005.0萬人,下降10.4%;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21067.7萬人,增加4726.2萬人,增長28.9%。
從資產看,2018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914.2萬億元。從負債看,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負債624.0萬億元。從營業收入看,2018年,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294.6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占48.8%,第三產業營業收入占51.2%。鮮祖德指出,從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產業占比均有很大優勢,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實至名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普查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行了摸底統計。普查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有66214個,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7%,比2013年增長了37.9%;全國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33573個,比2013年末增長24.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研發經費支出比2013年增長55.7%,申請專利數量增長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