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寨子村的紅葉成為運城一景
城市化網訊(田紅星 報道)深秋時節,晉南大地,秋光無限,城市化委員會一行再次來到了七彩鹽湖之畔的運城。
初夏五月,城市化委員會曾來運城參加“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院士專家系列活動,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春華秋實,當再次踏上這片土地,這里已是碩果累累。
圖為解州關帝廟
11月10日,陽光燦爛,暖意融融。上午11時左右,城市化委員會專家一行抵達運城,即受到了熱情歡迎。“運城是一個大運之城,這里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鸛雀樓,它祝福你事業步步高升;這里是關公故里,它祝福你財運亨通;這里是《西廂記》的原創地,它祝福你愛情幸福美滿!”運城市科協主席孫艷當起了導游:“歡迎你們再次來到運城,為鄉村振興再做指導。”
嵐山根 山西的袁家村 城鄉融合實驗田
嵐山根是城市化委員會調研的第一站。午后時分,在孫艷和山西永濟蒲韓鄉村社區理事長鄭冰等的陪同下,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書記兼副秘書長、農業管理專家劉首文,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洋,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海渤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念強等即來到了位于運城郊區的嵐山根。山西海翔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順、山西中邦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嵐等一起陪同參觀考察。
說起嵐山根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提起袁家村,大家可能有所耳聞。打開百度地圖,這個地方的全稱就是“袁家村·運城印象——嵐山根景區”。是的,沒有錯!這個地方就是“袁家村”,它就是山西的袁家村。
圖為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在嵐山根小吃一條街調研食品制作流程
為什么這里叫嵐山根?運城市原文化局長楊金貴一打開話匣子,就是一串排比句,他介紹:此地在運城方位上慣稱“南山”,“南”、“嵐”諧音,故取嵐代南。嵐,本意為山林中的霧氣,宗教陰陽學中為贊美智慧和美貌。古人認為此字可除難、求財。根為植物之根系,事物之本源。根乃源,根是基,根為本。根的境界是樂于奉獻;根的品格是質樸真誠;根的作風是腳踏實地;根的情操是友愛融合;根的精神是頑強拼搏;根的力量是堅韌不拔。
據悉,嵐山根是山西中邦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與陜西袁家村策劃運營管理公司合作的一處鄉村旅游景區,位于鹽湖區東郭鎮東郭村。其中,包含小吃街、作坊、酒吧街、文化街、13個縣市(區)創業孵化基地等內容。
琳瑯滿目的小吃一條街把嵐山根串聯了起來。品陳醋、吃麻花、喝酸奶等等,城市化委員會調研組一路品嘗一路參觀一路交流。
“進了嵐山根,就是一家人。”這就是嵐山根的主題宣傳語。那怎樣成為一家人?王嵐介紹:“食品安全,是嵐山根最大的經營特色,也是嵐山根的成功之道。正是懷著這樣的初心,想做好一件事,保障游客和市民的食品安全,我才懷揣夢想到這里創業。”
那么,怎樣保障食品的安全?王嵐介紹:“除了要求全體商戶、項目工作人員共同履行保障食品安全的職責外,還有以下法則:首先從源頭管控。這里所有的食品經營戶所需的材料,如面粉、肉、油、醋、辣椒、粉條、豆腐、醪糟等,一律由公司統一供應。例如小麥就是從平陸、臨猗等質量上乘的產地糧庫統一調出,然后在嵐山根的面粉廠進行加工的,這樣就保證了從原料到加工的安全;再例如,所需要的豬肉,是跟憨香土豬肉合作的,因為它無添加劑,是綠色喂養的安全豬肉。
圖為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在調研傳統食品的工藝制作
其次,每一個顧客都是嵐山根的食品安全監督員。這里每家食品經營戶都采用前店后廚的格局,每一家小吃商鋪都采用開放式門店,制作食物全透明,以此來保證食品制作過程的安全。顧客可以清楚地看到制作的每一個流程,無意中他們就成了監督員。
再次,除了自己成立監督隊,還主動向食藥監局申請設點監督。為確保袁家村食品安全,監督隊挨店挨鋪進行檢查,從穿衣戴帽、用具擺放、地面環境、原料來源及新鮮程度,逐項檢查、問詢,眼看鼻聞,再加快檢手段,發現有問題的地方,值班負責人會立即找到店主,要求及時整改,整改情況及時查收匯報。
其實,保障食品安全是最基本做法,但正是把這看似簡單的事做好了,市民和游客也就放心來了,人氣也就旺起來了。
圖為夜幕中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在嵐山根大戲臺觀看宣傳片
雖然嵐山根開業只有一年多,但是卻帶動了一大批人就業和致富。據悉,嵐山根以匠人作坊方式生產糧油副食和老字號產品,并以原料訂單生產的方式與周邊村莊簽訂合同,帶動周邊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既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又增加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讓農民就近、就地就業,許多項目是當年投資當年收回成本并有盈利。不僅如此,對于經營較差的攤位,經營較好的項目還對他們進行補貼,這樣就體現了互助精神。據悉,嵐山根開業一年來,接待游客360多萬人,營業額超過4000多萬元。
蒲韓合作社 鄉村振興以人為本
11月11日,陽光明媚,和風拂面。永濟市蒲韓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城市化委員會調研的第二站。
城市化委員會調研組一行參觀了寨子村。這里東靠中條山,西臨黃河灘,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人杰地靈,是蒲南的文明村。委員會專家一行走村串巷,感受了農村人居環境的變化,走進田間地頭,只見一片片火紅的柿子樹葉和翠綠的桃花樹葉交替出現,成為了永濟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農戶家門口擺滿了玉米和紅薯,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圖為寨子村的柿子掛滿枝頭
舊村的改造是這次考察的重點,對于房子的規劃布局、風水朝向、門窗設計等等,專家們提出了許多可行性的建議。在村巷深處,傳來了一陣“唧唧復唧唧”的聲音。專家們走過去一看,只見一排藍磚房的院子里幾個老太太們正在紡紗織布。這種情景和手藝已經很難見了,這里就是紅娘手工藝作坊。
藍磚房改造成手工作坊,看起來是小而美的作坊,但卻是大而美的產業。據悉,紅娘手工藝作坊2004 年7 月正式創辦成立,是由35 個村的 120多名婦女參加的、以發掘和弘揚民間藝術為目的合作組織。目前已經開發出來的有布貼、織秀、剪紙等藝術形式的500 余種作品。其土布床單、包藝深受國外市場青睞,作品“布貼女孩”榮獲山西省藝術展覽二等獎;藝術剪紙也登上了成都國際標榜大學的展廳。
圖為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在紅娘手工制作坊調研
鄭冰介紹,紅娘民間手工藝作坊、蒸饃作坊等陸續創辦起來,連古老的木制紡車技藝也復活了。80多人紡線,40多人織布,60多人做縫紉活,200多人合作生產,細分工序,分工協作。正是寨子村這種完全的手工方式,最原始的紡織原理,被香港公平貿易局選為合作伙伴。村里的土布被子、土布床單等銷往北京、西安等地,已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并產生了效益。
全國有那么多的合作社,為什么永濟市蒲韓種植專業合作成功?在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辦公室舉辦的座談會上,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李人慶建議蒲韓合作社在搞好生態農業的同時,要加大觀光農業的開發。
圖為蒲韓合作社座談會上演示的項目計劃書
鄭冰介紹,蒲韓合作社經過20 多年的發展,現有會員3800多名,服務范圍以寨子村為中心輻射周圍43 個村,奠定了以農民教育、文化服務及經濟合作等為基本內容的綜合農協的發展模式。一說到農村,許多人都認為農村很窮,但我認為農村很美,也漸漸富裕了。
鄭冰談了自己的感受,對于網絡電子信息軟件管理這一方面,合作社剛開始是不了解,也不接受的,但是在城市化委員會的建議下,就把軟件管理系統開發建立起來了,幾個人就可以管理幾千戶農戶,既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又提高了效益,還積累了大數據,非常值得!
圖為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在蒲韓合作社召開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現場演示了“小農戶+蒲韓聯合社+農業投資公司全面立體發展合作社循環經濟項目計劃書”,受到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邵念強說,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值得肯定,村莊的道路建得也不錯,也很干凈,但缺少情趣,例如農民就可以在院子里種點花草,在窗戶上擺點花,在墻上畫點畫,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就可以吸引城里的人來觀光。這里的水果資源豐富,但是一定要規模化生產,這樣才能降低成本,同時引進產業基金更有優勢。建議盡早設計蒲韓社區的LOGO系統,便于別人識別,形成自己的品牌。
“你想讓你們這里的人坐車1元錢、吃飯1元錢?”劉洋與大家分享了江西省農村合作社為民服務的經驗。
蔡義鴻說,城市化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要讓中國的城市建得更像城市,讓中國的農村建得更像農村。蒲韓社區二十年來在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方面開了一個好頭,其模式和經驗值得總結,蒲韓自身的大數據開發有了好的開端,今后能否有一個“蒲韓合作社指數標準”?希望蒲韓社區做得越來越好。
劉首文總結:“不管是什么樣的合作社,其根本點和出發點就是服務,合作社就是服務農民的,就是服務生產、生活、生態。習總書記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合作社的初心就是服務。但是服務并不是說不發展,那么社區的發展是什么?就是為全體村民的致富服務,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服務。蒲韓社區的基礎打得比較扎實,大家提倡小步快走,但我提倡小步穩走,只要你們一步步穩步向前走,你們就前途無量。你們是為農民農村農業服務的,我們就是為你們服務的。農民最懂農民,我愿意把全國優秀的合作社與你們對接,和你們一起交流,共同發展。”
資源整合 構建舊村改造新模式
11月12日,陽光普照,分外妖嬈。城市化委員會一行應邀來到了山西海翔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圖為海翔裝飾設計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
窗明幾凈、寬敞明亮、石材優良。一走進公司大樓,城市化委員會一行就感受到了裝飾設計公司的專業氛圍。
“做大多數人不愿做、做不到的事。”
“每個員工要以`一次做好,次次做好`的工作質量為標準,完成本職工作,確保產品和服務使客戶滿意。”
這是一個文化氛圍很濃厚的公司。在公司的墻面上掛滿了勵志警句和行為規范。同時,墻面上又展示了公司獲得的不少從全國到地方的榮譽。
來了就來一場頭腦風暴。在座談會上,蔡義鴻說:“經過這兩天的考察,我很有感觸,裝飾公司和蒲韓合作社能否加強合作,開創一種舊村改造的新模式?這個市場很大,蒲韓有信用良好的3000多農戶潛在的市場,海翔裝飾有雄厚的資金和成熟的裝飾工藝,由城市化委員會來搭建一個舊村改造平臺,為村民提供一種定制的服務。”
圖為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在海翔裝飾設計公司召開座談會
蔡義鴻把話題一拋出,即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農村的房子需要變革,既要為村民省錢,又要建得好,還要投其所好。”鄭冰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希望能加強合作,推出一些定制的產品,為村民服務。同時在設計中,要考慮村里的院子以怎樣風格來蓋?怎樣有效合理利用空間考慮其功能性?實用性?引領農村的舒適度?美感度?怎樣避免假冒產品的堆積?等等。”
對于冬天供暖的問題,有人建議使用沼氣。
劉首文說:“我不建議使用沼氣,因為這個地方冬天氣溫相對較低,有時不發酵,就產生不了沼氣,還會造成污染,所以我建議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同時,要注意在古村的恢復和保護中,工業化的農業和有機農業走向極端是不對的。山西的木雕、磚雕很不錯,這方面是否有傳承人?還有關帝廟、鑄鐵、石雕等等都是寶貴的遺產。有徽派建筑、京派建筑等等,山西能否推出晉派建筑風貌?”他認為:“舊村改造這個市場很大,是細水流長的、永遠的市場。”
邵念強說:“農村村貌的更新要在最經濟的情況下做得更好。把一個樣板做出來,然后再普遍推廣。同時,還要把舊村改造打造成旅游的目的地,例如荷蘭的羊角村就很典型,很火爆,寨子村的舊村改造也可以因地制宜,推出適合于自己的建筑風格,讓這里也可成為旅游目的地。”
圖為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在寨子村調研舊村改造
劉洋說:“現在農村攀比的現象很突出,比如說我家建了3米的房子,鄰居就有可能建3.5米或者4.8米的房子。因此推出一些有個性設計風格的房子很有必要。”
周文順介紹了公司的情況后,他說:“感謝城市化委員會牽線搭橋,我們將積極和蒲韓社區溝通對接,看怎樣搭建平臺,以實現共贏。”
山西的大院建筑文化享譽海內外,如果在“農家小院”的建筑中構建一種新模式,將對舊村改造、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