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志愿者蘇珊與社區兒童一起做游戲
“衣著簡樸隨意,才和群眾走得攏”。這是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斌基層工作的經驗。這位年近40、在基層一干18年的憨厚書記坦言,想把和睦路社區打造成這樣的一個樂園——讓“386199”(婦女、兒童、老人)人群都能找到家的感覺。
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是北部新區的“明星社區”。在他們的陳列室中,立即就能被他們眾多國家級、市區級“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示范單位”榮譽所吸引。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斌坦言,還有很多成熟的想法沒有實施,遺憾不少。
和睦路社區有居民約14000人,租賃戶近400戶,大量居民均系農轉非。“留守兒童多、老人多、無業婦女多。”張斌說,這些因素都促使和睦路探索恰當的工作方法,為和諧新區、和諧社會建設做貢獻。
指著圖書室靠墻的一列工藝品,張斌介紹,這些精美的花瓶、天鵝、盆景等作品都出自社區居民之手。據了解,每年的“三八婦女節”,和睦路社區都要組織一場手工藝品大賽,鼓勵居民中的積極分子創作,在2008年的比賽中,有超過100名居民主動參賽,“擠滿了走廊,好作品目不暇接”。
正是這樣的活動,讓一些心靈手巧的婦女愛上了手工藝品制作,有的甚至開一小店創業,有的則制作來當走親訪友的禮物,“最有價值的是,讓很多居民漸漸遠離了曾經天天不舍的牌桌”。
在張斌看來,和睦路社區做得最有代表性的還是兒童活動中心。這個由英國兒童救助會深度參與的場所,被評價為學校、家庭之外的“第三課堂”,每周都有三四十名孩子到此繪畫、彈鋼琴、做游戲等,成為了居民子弟和農民工子女的樂園。據悉,2007年—2009年連續三年,英國駐重慶領事館在閉館日期間,30多名英方員工和中方雇員都要來此和孩子們做互動活動,和200多個孩子一起玩涂鴉、丟手絹、捉迷藏。
正是這個活動中心,得到了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黃晴宜“讓兒童身心得到快樂,無憂無慮度過一個童年”的評價。重慶市人大主任陳光國參觀后更是高度贊揚:和睦路社區在“五個重慶”建設工作中,生動體現出了和諧建設的理念。除此,和睦路社區打造的“失地農民留守兒童家園”的模式,頻頻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表揚。
當然,和睦路社區的工作也并非一直都順風順水。張斌說,一直想籌建一個老年人日托中心,為社區老人提供一個養老休閑的地方,也為那些子女外出工作的老人提供一個有人照料的場所。“但是,由于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雖然有了一個好的模式,但始終沒能建起來。”張斌言語中深感遺憾。
有人問他,是什么支持著你對基層工作樂此不疲?“只要群眾認可我的工作,內心就感到很欣慰。”張斌說,媽媽是黨員,爸爸是單位干部,他們對自己的影響最大,常常教導自己要“知足常樂、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