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十年二十年,在中國的發展腳步還沒有那么快、中國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對外開放的時候,中國城幾乎是美國人認識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最直接的來源。一個美國普通
人竟然知道Cantonese(廣東話)和Chinese(中文)的差別,這也都是拜中國城所賜。當然,中國城的貧民區特征也給美國人普遍留下了中國人矮
小、精于算計甚至是臟亂差的形象,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國,個別從未親身到過中國、對中國懷有偏見的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仍然未有改觀,其中也不乏美國議員這樣
的主流高端社會成員。
對于普通的美國人來講,雖然世界的開放、媒體的發達使得了解中國的渠道多元化、深層次化,但是畢竟中美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得普通美國人接觸到中國人的機會仍然
很是有限,加之真正到過中國,體驗過北京、上海毫不輸于紐約之繁華的美國人畢竟只是少數。在這種情況下,所謂耳濡目染,中國城仍然是他們了解中國人和中國
文化最直觀的方式。令人遺憾的是,縱然中國發展日新月異,但是海外的中國城卻仍然是以近乎幾十年如一日的方式陷于靜態的停頓狀態,發展的腳步和態勢已經全
面落后于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說,海外中國城所承擔的“中國名片”的角色已經由正面轉為負面。中國城的“現代化”已經迫在眉睫。
中國城的“現代化”變遷
幾十年來,雖然中國城的一切還是記憶中的往日模樣,并沒有多大的變化,細心的人仍然能夠感覺到,不知不覺之間這里也有種新的力量在增長。
首當其沖的就是通用語言的變化。波士頓最有名的地方報紙《Boston Globe(波士頓環球報)》曾經專門就波城華埠的變遷刊登過一篇報道。內容大致如下:
你好——中國城迅速流行的語言正是普通話。由于中國大陸移民的增加,加之父母們渴望孩子們學習世界上強大國家之一的語言,普通話這種中國大陸的官方語言,如今正席卷全美講粵語的中國城。
中
國全球實力的上升,激發不同背景的父母把孩子送去普通話班,普通話如今越來越影響到中國城。在這個住著9000人的波士頓中國城,普通話在地鐵站臺、美發
店以及有著93年歷史的中華廣教學校,幾乎隨處可以聽到。普通話在中國城的影響是在過去5年里擴大的。中華廣教學校自從4年前開設普通話課程以來,已有
53%的學生學習了普通話。生意人說,普通話對于將來中國城吸引美籍華人很重要。
另
外一個相當直觀的變化是中國城的餐館飯莊,多年前一直由粵港式菜系壟斷,近年來也開始越來越多元化。和國內一樣,川菜系飯館開始出現并獲得了年輕人的青
睞。2010年春季,在筆者行將畢業離開波士頓的時候,中國城的入口處還開張了一家占地面積相當可觀的自助式川菜火鍋,雖然味道不敢恭維,但對于來自國內
大城市、熱衷于川菜火鍋的年輕留學生來說,顯然相當有吸引力,于是開張后是日日門客爆滿,生意相當興隆。
再
比如,在中國城中,年輕人經常光顧、好評如潮的飯莊還包括兩家日式火鍋,店名取得也相當日式,分別叫做“禪”和“風”,口味大概是港式火鍋和日式火鍋的結
合,偏重清淡,和川式火鍋的重辣形成鮮明對比,即使價格明顯貴于中國城內其他傳統粵菜老店,但是仍然每天賓客絡繹不絕。當然這其中的客源除去部分美國人以
外,還是以中國留學生為主。
新老分化的中國城
中國城的新老兩級分化,在餐飲業尤為突出,繼而由餐飲業擴張蔓延到其他行業。從這一點上來說,日式火鍋“風”和傳統粵式“喜臨門”酒家就是觀察中國城“新老交替”的最佳案例。
“喜
臨門”就典型的保留了粵港式茶餐廳的全部特征:從大清早的早茶,到午后的下午茶,從味道口感到經營模式,再到裝潢風格都是完完整整的粵式,除去結賬時要付
小費之外基本看不到任何美國文化摻雜其中。顧客雖然不在少數,但壓倒性的以年齡層次偏大的老一代移民為主,況且幾乎都是這家餐廳的常年老主顧,而年輕的留
學生一代光顧者相對有限,美國人好像也不太多。
日
式火鍋“風”則完全代表了新生代的風格,開業時間不長,內部裝潢時尚現代,雇用的服務員多是以第二代華人移民為主,服務語言也以英文為主。盡管價格不菲,
但是每逢周末還是有眾多中國留學生來這里聚會用餐。甚至不少的中國學生乃至華裔學生也會把自己的美國朋友帶到這里,即使是波城為數同樣眾多的韓國人和日本
人對于這家餐廳也相當認同。
“喜
臨門”和“風”的差異就典型的反映出中國城社區中涌動的兩極分化之勢。海外的華人社會普遍存在著三個層級:老一代移民,美國土生土長的二代華人,赴美時間
不長的中國留學生。平心而論,雖然三個不同的群體同為炎黃子孫,但彼此之間的差異和溝壑也絕非可以輕易跨越。特別是老一代移民和新一輩留學生之間,存在語
言、地域、年齡、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的障礙,雖同屬海外華人群體,但實際很難找到共通之處。
中國城的兩極分化之勢也自然而然是架構在華人消費群體的分化基礎上的。以“喜臨門”為代表的傳統華人產業仍然定位于服務老一代移民,而以“風”為代表的新生代華人則把顧客群體定位到年輕一代的國內留學生。
中國城“現代化”的動力何在?
傳
統而老邁的中國城開始緩慢的“現代化”進程,新生事物開始涌現,突破傳統的廣東——福建壟斷的模式,造就了傳統中國城社區的日益分化,這大概不僅僅是波士
頓中國城,而應該是全世界中國城所普遍存在的趨勢。不過這背后格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產階級的美國人常常抱怨中國城的貧民化而不愿光顧這里,但這么多年
來,中國城社區本身幾乎從未有意提高自己的檔次品味,改善給美國人留下的“臟亂差”的印象。反而,是近年來大批中國留學生的涌入,迫于吸引留學生群體的需
要,中國城社區的一些商家們才開始以相對高端的品味和檔次運營。也就是說,中國城“現代化”的原動力并非在于美國,而是在于大洋彼岸的中國。
這
其實是一個頗令人思考的命題。由此也引發出海外中國城的“歸屬感”和與當地文化的“融入度”的問題,雖然中國有俗話說“入鄉隨俗”,但是以海外中國城的現
狀來看,其點滴變遷的原動力卻仍然來自國內大批留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偏好,海外中國城之獨立,和游離于國外文化之外的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