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23 10:56:10
來源:東方網 作者:丁慎毅
9月22日,首屆“建筑可閱讀”旅游線路推廣及文創市集啟動儀式在靜安公園舉辦。百余種與“建筑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產品在現場進行了集中展示,靜安、黃浦、徐匯、長寧、虹口、楊浦六個中心城區的87條微旅行線路正式啟動,帶市民游客在漫游、慢品中,領略歷史與現代交融的人文風貌,靜靜聆聽上海的傳承與發展。(9月22日東方網)
建筑游作為一種旅游形態,其實并不新鮮,比如作為“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故宮博物院、長城、布達拉宮、黃鶴樓等,但能把一個地域的各類建筑根據不同的主題串起來從而打造出建筑微旅行線路的城市還少見。此次上海推出“建筑可閱讀”文創市集暨微旅行線路推介活動,一方面得益于上海獨特的優勢。上海集中了世界各國的建筑精華,素有“萬國建筑博覽”的美譽,成為百年來東西文化交融的結晶和見證。另一方面得益于上海對全域旅游的深刻理解。全域旅游需要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這不能簡單理解為其它地方為景點景區配套,而要理解為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游與所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比如說建筑游,固然來上海進迪士尼游園的游客,可以順便看看上海的建筑,這樣的旅行線路方便了游客,但同樣也會有人專程來上海看建筑,比如建筑師、學建筑的大學生以及建筑愛好者。據統計,全國建造師總人數已超247.2萬,如果再加上相關專業的學生和愛好者,專業的潛在游客并不少,這還不包括國外的游客。而除了這些游客外,建筑本身與其它內容的融合,則會吸引不同的游客。比如,“尋源紅色初心之旅”,還可以吸引對紅色主題有興趣的游客,而“楊浦百年大學之旅”又可以和中小學生研學游結合起來。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不斷變化、層次不斷提高,作為產品的旅游客體業態也隨之不斷豐富,進而滿足了不同旅游主體的消費需求。具有專業性質同時又可打造出“泛旅游”特色,并非上海這樣有獨特優勢的城市才可以搞,事實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可以發掘的特色。比如揚州打造的全色彩、全載體、全內涵、全人群“泛旅游”,就把原來不是直接旅游對象的行業和事物轉化為旅游產品。凡是可游、可品、可體驗、能引起人們愉悅感受的對象都可以成為旅游產品。進一步說,即使再不濟的鄉村和縣城,同樣可以幾家聯合起來,以共享的方式推出獨具特色的全域旅游路線,比如公益性的扶貧游,只要打造出網紅氣質,照樣吸引游客。甚至還可以再開拓思路,比如公共服務搞得好的地方,完全可以搞公共服務游,滿足這方面的從業人員吸取經驗,比如北京的一刻鐘生活服務圈。
所以,在全域旅游實施過程中,各地應掌握旅游市場需求變化特征,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統籌協調區域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文明素質等各類要素資源,為市場主體與旅游市場需求對接搭建平臺,充分調動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全域旅游服務質量,營造讓本地市民和外來游客共享的生活、生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