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認為,公眾對國企不滿,體現的是對收入分配不滿,國企之所以變成公眾“眼中釘”,本質上是國企的異化。
理順央企和公眾的關系并不容易,雙方可以說是“隔閡”和“積怨”已久。
一方面是央企還不善于面對公眾。就像一位中石油的局級干部在其年初的暢銷書《央企真相》中所說,因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政色彩濃厚,央企從 來都是“只做不說”,在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企業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做,并將損失減少到最小,至于解釋應該是政府要做的事。他在書中也提出,面對如今的 媒體傳播環境,央企要學會利用新媒體的能力,把握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對于目前高薪、職務消費以及公眾難以分享到央企利潤增長的現狀短期內也難以解決。經濟學家華生認為,現在是老百姓心里有氣,目前公眾對國企的不滿實際上體現的是對收入分配、財政收入方面的不滿,例如對“三公”消費的不滿等,這是一個大背景。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國資研究專家劉澄認為,包括央企在內的國企,目前之所以變成公眾的“眼中釘”,本質上是國企的異化,國企本該為全民利益所服務,但現在卻變成借助壟斷地位為一些部門和個人謀利的工具,沒有盡到它應盡的社會責任,與公眾的期待還差很多。
央企四大病癥探因薪酬分配及隱形福利等屢被詬病,研究人員對此解讀并提出解決辦法
近期央企曝出的“丑聞”,多集中在薪酬發放、福利待遇、職務消費等方面。本報記者梳理近期有關央企的新聞報道及17家央企審計公告,摘選出四類引發公眾關注的問題,采訪相關研究人員對此進行解讀,并提出治療這四類“病癥”的方法。
1 工資獎金病
【病例】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2004年至2009年,中海油未將所屬12家企業員工工資6.49億元納入總公司工資總額管理。今年5月初,被曝出人均38萬年薪事件。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至2009年,所屬3家企業薪酬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不夠完善,以“趕工獎”、過節費等名義發放職工獎金福利2268.30萬元未納入職工薪酬體系。
中石化云南分公司: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領導班子挪用640萬元黨員經費等發年終獎,后被中石化集團通報批評,違規獎金如數退還。
【把脈】
國企利潤分配監管缺位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工資首次超出了其他單位的收入水平,此后,二者之間的差距逐年擴大。2008年,國有企業人員平均工資比非國企單位(加權平均)高17%。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國資研究專家劉澄認為,國企利潤現在顯然已成為一部分人的利益。央企二三級子公司的監管由其集團公司負責,相當于自己給自己匯報,并
不可靠。老百姓享受不到其中的利益實際上還是一個所有權人“虛位”的問題,雖然國資委代表全體人民行使出資人的權力,但除了國資委這個機構,很多人缺乏對
其監管的途徑。
2 隱形福利病
【病例】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至2009年,南方電網公司及所屬單位違規動用工資結余等資金為職工購買商業保險19.40億元。
三峽集團:2007年至2009年,三峽集團為職工支付住宅物業管理費用86.28萬元。2007年,三峽集團為職工購買經濟適用房墊款2.254億元,截至2009年底尚有7001.33萬元墊款未收回。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2009年3月至6月,所屬中國原子能工業公司未經中核集團批準,自定標準發放一次性職工住房補貼2268.80萬元。
國家電網安徽分公司:今年4月底5月初,被曝出為全系統約300名副處級以上干部配備公務自駕車,并在合肥為職工建豪華小區。
【把脈】
國企可支配的財富過多
“很多事情能糊弄就糊弄過去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宏觀經濟分析人士表示。總結近年來央企的多數不良事件記錄,大多數事件都是不了了之,企業和相關監管部門基本都是失聲的狀態,“簡而言之,國企可支配的財富還是太多了。”
天則經濟研究所一份研究指出,“目前我國企業工資總額核算范圍所依據的是1990年國家統計局所頒布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該規定并沒有把保險
福利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公積金、額外保險、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隱性收入納入到工資總額中去,導致了大多數國企憑借工資掛鉤政策的漏洞,通過這些
灰色名目為員工發放福利補貼和隱性收入。相關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在一些壟斷行業內,工資外收入占整個工資總額的比重最高已達到60%。”
3 職務消費病
【病例】
三峽集團:領導人職務消費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標準不具體。
中國鋁業公司:2006年至2009年,中鋁公司工資總額制度執行不到位、職務消費和期貨保值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導致未通過工資總額列支職工保健費6232.01萬元、少申報職務消費574.27萬元和部分所屬企業未經審批從事期貨交易業務。
中石化廣東分公司:今年4月份曝出“天價酒”事件,總經理魯廣余未經集體同意,私自決策花費數百萬元購買茅臺酒和其他高檔紅酒,魯廣余后被撤職。
【把脈】
職務消費需有合理制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宏觀經濟分析人士表示,與國外相比,中國的職務消費確實很普遍,也被認為是正常的現象。很多央企的高管都有行政級別,因此職務消費也是“順理成章”。而在國外,職務消費相對較少。
經濟學家華生認為,職務消費確實需要規范。但他也表示,這并非是國企的特有現象,如在金融危機中美國通用汽車的老總坐著私人飛機去國會聽證,華爾街的銀行家們拿著政府的救濟去奢華度假也都算是職務消費,作為小股民和美國老百姓也有看不下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