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雙雄引領。
在今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的描述為“廣深港澳共建”,中心最終花落誰家仍屬未知。
如今,深圳被寄予厚望,最終獲得了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這一殊榮。
8月1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廣東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中,還提出,選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特定區域,攜手港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大數據硅谷和國際數據經濟創新中心等。
在受訪專家看來,從“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到“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大數據硅谷”,反映出粵港澳大灣區對于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雄心與決心。未來粵港澳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廣州、深圳、香港與澳門的鼎力支持。
20個產業園落地
“縱觀世界各大灣區的發展經驗,東京灣區、紐約灣區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全球產業中心、金融中心;舊金山灣區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讓硅谷成為全球科創中心。”民進廣東省委員會專職副主委胡獻表示,在全球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之時,粵港澳大灣區一定要抓住大數據帶來的機會。
而粵港澳大灣區在大數據產業方面確有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人力資源豐富、產業門類齊全,數據流量大、密度高,發展大數據的條件得天獨厚。
例如,大灣區確實有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基礎。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粵港澳大灣區的9城是廣東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核心區。早在2016年,廣東軟件信息服務業的收入就排名全國第一,高達8147.7億元,約占全國的16.63%。
而廣東的光纖入戶率已高達88%,其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在廣東制造業企業的應用率也均超過20%,沉淀了海量的產業數據資源。
因此,民進廣東省委員會向廣東省政協提交了一份《關于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優勢,打造全球大數據硅谷》的提案。提案內容被采納和融入到大灣區規劃和廣東省數字經濟規劃中。
頂層設計已出,無論是廣東省層面還是下轄地級市,均提出了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路徑圖。如今,廣東已前后批復了三批省級大數據產業園(創業創新孵化園)。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9市中,已有大數據產業園(創業創新孵化園)20個,方向集中于大力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從大數據產業園(孵化園)的數量看,廣州擁有包括廣州開發區大數據產業園、獨角獸牧場、天河大數據產業園等5個,東莞擁有包括中科云智大數據創業創新孵化園、東莞市松山湖光大We谷產業園等4個,佛山擁有包括廣東省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園、佛山南海區大數據產業園等3個,中山擁有火炬大數據產業園、美居智能制造大數據產業園等3個,深圳與珠海各有2個,江門、肇慶、惠州各擁有1個。
“雙雄”引領
實際上,珠三角已是國內大數據產業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
憑借廣州、深圳等地區的兩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布局與電子信息產業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內珠三角9市發展成為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培養了騰訊、華為、中興等一批實力較強的大數據創新企業,呈現出“廣深引領”的態勢。
近年來,思科(廣州)智慧城、廣州南沙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廣州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云從人工智能視覺圖像創新中心等大數據產業項目相繼落戶廣州……
從產業集聚度看,廣州開發區打造“1+N”大數據產業園發展模式,產業引進及招商工作全面展開。到2020年,廣州市計劃培育1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20億元的大數據龍頭企業、10個大數據產業園區(小鎮)、10個大數據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初步建成全國大數據應用先行區、大數據創新創業示范區、大數據產業核心集聚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大數據強市。
從大數據企業規模看,廣州已擁有云從科技、巨杉軟件、金域醫學、廣電運通、佳都集團、藍盾股份、科大訊飛、唯品會、鼎甲計算機、艾媒數聚、賽寶聯睿、思邁特、極天信息、億航智能等重點大數據企業,企業類型實現大數據基礎支撐、分析與服務、融合與應用等全覆蓋,門類齊全,行業整體穩健發展。
而深圳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最突出優勢則是應用場景。
深圳長于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金融科技、生物醫藥等與大數據相關的產業創新能力強,而這些產業為大數據技術提供了非常好的應用場景,產業之間的碰撞有利于形成大數據的技術、業務突破。
華傲數據CEO賈西貝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深圳在智能制造、金融、醫療健康等領域形成了豐富的應用場景。
8月21日,微軟中國首席技術顧問管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盡管應用場景豐富,但當前大灣區發展大數據產業一個明顯的劣勢恰恰在于沒有足夠的人才去支撐大數據的挖掘。“懂大數據技術的人很多,懂產業的人也很多,但真正能跨學科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