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處長三角包郵區,江蘇和浙江之間的對比從不缺席。
從經濟總量上看,今年上半年江蘇省GDP總量高達48582.7億元,而浙江僅為28256.3億元。但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浙江達到26356元,江蘇則為21624元。
作為我國民營經濟的先發地區,兩省民營經濟的發展無論對經濟社會的貢獻還是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017年江蘇全省民營企業增加值4.8萬億元,占全省GDP比重達55.4%,同年,浙江民營經濟創造增加值近3.4萬億元,約占GDP的65.2%,
同為省域經濟的“半壁江山”,兩地民營經濟的發展如何?日前,江蘇、浙江先后發布了2019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或許可以作為參考。先從整體情況來看:
江蘇民企100強入圍門檻161.99億元,其中營業收入千億元以上企業11家,500億元以上企業21家。100強企業2018年度營業收入累計達5.26萬億元,資產總額3.46萬億元,利潤總額2101.6億元。
浙江民企100強入圍門檻109.67億元,其中,年銷售額突破千億元的企業增加到9家,營收超過800億以上的企業增加了6家。2018年浙江民企百強銷售總額達到4.23萬億元,凈資產總額達到1.2萬億元,凈利潤1479.06億元。
整體來看,江蘇更勝一籌,那么細分到省會和區域層面,情況是否會有所不同?
杭州聚集,南京“短板”
以大都市圈帶動區域發展的時代,省會城市的表現備受關注。從兩省的百強榜單來看,今年南京占11席,數量列全省第四;杭州占33席,列全省第一。明顯,在百強民企的數量上,杭州的聚集力要遠高于南京。
杭州,一直是民營企業高地。從2003年起,杭州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由全國工商聯發布)榜單的企業數量已連續16次居全國城市第一。有人說,浙江的民營經濟更多地由“草根經濟”發展演變而來,“每11個浙江人里就有1個人是老板”。
在這種“基因”加持下,杭州在優化營商環境、主動扶持創新創業方面,是動作較早的城市之一。
舉個例子,2014年,杭州開始打造夢想小鎮,一方面重點支持“泛大學生”群體在互聯網領域創業,另一方面集聚天使投資基金、股權投資機構等等建設金融服務體系。直到現在,多地黨政考察團到杭州調研時仍會將夢想小鎮作為行程之一。
在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中,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毋庸置疑。2018年,杭州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75家,市科技型初創企業711家,小微企業95420余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曾表示。
數據顯示,2018年杭州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8175億元,占GDP比重為 60.5%。同一個數據,南京則為5953.76億元,占GDP比重46.4%。
實際上,不需要對比省外城市,即便在江蘇,南京民營經濟占GDP比重也遠低于全省的整體水平(55.6%)。
南京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鄧煒曾指出,“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國家對南京的工業化投入龐大……在較長時間里,以重化工產業為代表的國有資本,承擔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主力作用。”不過,這一過程中的政策導向及形成的產業生態,客觀上也導致了對民營資本的“擠出效應”。
南京民營經濟規模偏小,發展層次也不高。面對如此問題,南京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民營經濟GDP占比要達到55%的目標。
此后,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多次表示,要把南京建設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新高地。并強調,民營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重要創造者,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者。
2018年11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充分肯定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以數字佐證:整個經濟體系中,我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在這之后,多座城市接連召開民營經濟大會,出臺扶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這其中,也包括了杭州和南京:
杭州召開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暨爭創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動員大會,目標是經過3到5年的努力,在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平臺建設、開放合作發展、綠色循環生產、現代企業治理等五個方面力爭做到全國領先示范。
南京則發布了《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包括成立100億元民企紓困和發展基金、組建10億元民企轉貸互助基金、撬動政銀合作貸款500億元以上等8條舉措。
蘇錫常VS杭紹甬
除了省會之外,百強民企的聚集地還有哪里?
大體上,浙江百強民營企業主要聚集浙東北部,尤其是杭紹甬地區(杭州、紹興、寧波),2019年發布的浙江省民營企業百強榜中,杭州33席,紹興18席,寧波15席,三地占全省66%。
江蘇的百強民營企業則聚集在蘇南地區,此次無錫登榜民企26家,蘇州的25家,常州9家,三地已占全省60%。
拉長時間來看,2015年-2018年三年時間,兩省的百強分布格局已有變化。無論江蘇還是浙江,均出現了省會城市占比量下降的趨勢。杭州從2015年的42席降至2018年的33席,南京從15席降至11席。
在江蘇,不僅南京占比下降,蘇北地區也從12席下降至7席,蘇南的常州也從14席降至9席。而與此同時,無錫與蘇州的百強企業分別從17席、16席上漲至26席、25席,聚集趨勢非常明顯。
從無錫、蘇州三年中新入圍的民企百強來看,絕大多數企業屬于冶金礦產、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機械機電等行業。實際上,江蘇百強民營企業的半壁江山基本來自于這四個行業。
與江蘇不同,浙江萬億雙子星均呈下降趨勢,杭州下降9席,寧波下降1席,而這些新“名額”則較均勻的分布在了浙江其他中小城市中。今年舟山實現從0到1的突破,嘉興也在兩年間增長2席。
可以說,隨著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浙江嘉興、湖州、舟山等擁有較好地理位置的中小城市,正在加速共享溢出紅利。
比如,此次“嘉興代表隊”中進入百強的民企聞泰通訊,在10余年前從上海來到嘉興,到如今成為手機ODM行業龍頭企業,這種迅猛發展得益于結合滬嘉兩地資源,將研發成果在嘉興轉化為產品。
同樣,此次獲得百強榜中第17位的嘉興企業——浙江桐昆控股集團,其一個與上海寶鋼合作的項目今年4月開工,預計建成后年產值將達130億元,年實現利稅約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