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間架起橋梁
高標準建設萬里碧道是廣東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走向“有實”的重要抓手。我省計劃2022年建成總長超過5000公里的碧道,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廊道,成為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在近日召開的廣東萬里碧道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咨詢會期間,資深水資源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城市化委員會榮譽顧問王浩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專訪。
王浩認為,廣東的萬里碧道建設在全國有示范引領作用。其不僅將建成碧水清流的生態廊道、人水和諧的共享廊道、水陸聯動的發展廊道,還將建成文化發展的紐帶、經濟輻射的走廊,碧道建設將帶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他建議,在碧道建設中要進一步統籌生態系統治理,建智慧化萬里碧道。
談意義▶▷
以水為紐帶抓生態系統治理
南方日報:廣東建設萬里碧道有怎樣的意義?
王浩:萬里碧道建設體現了廣東敢想敢干、先行先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全國有示范引領作用。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國務院出臺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推動河流治理。水是連接生態系統、生產系統、人居系統的一個紐帶,不管是生活、抑或生產,還是生態,都離不開水,所以抓生態文明從科學上講,應該以水為脈,以水為魂,以水為紐帶來抓整個的山水林田湖草,包括城鄉人居環境的統一治理。
去年9月,廣東發出第一號省總河長令,率先開展“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違)專項行動,而后又結合水利部的部署,開展“清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專項行動,成為廣東河湖治理的1.0版。隨后,廣東又同步開展“讓廣東河更美”大行動,系統推進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等八大重點任務,成為廣東河湖治理的2.0版。今年開始規劃建設的萬里碧道,則是廣東河湖治理的3.0版。
南方日報:為何說萬里碧道建設是廣東河湖治理的3.0版?
王浩:這是因為通過萬里碧道建設,可更好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城系統化治理。這是從廣東具體省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提出來的重要舉措。廣東約有2.4萬條河流,總長度逾10萬公里,河流兩側5公里范圍內的農田占全省農田的75%,水系周邊2公里范圍內,建設用地占全省建設用地的82.2%,集聚了廣東80%的人口,集中了全省83%的高新科技產業。因此,把河本身及河周邊地方治理好,廣東的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就形成了基本的格局。碧道成為治水的一個紐帶,從岸線的治理、河灘的治理,到河邊綠道的治理,然后延伸到山上,形成一個水體全循環過程的系統治理。
談建議▶▷
融入信息化手段建智慧碧道
南方日報:您對萬里碧道的建設有什么建議?
王浩:廣東在建設萬里碧道過程中,應注意加入信息化內容,建設智慧碧道。當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萬里碧道在建設、優化調度、自動控制、監督管理乃至長期的運營、維護上,都可以增加智慧化的內容,融入智慧水務、智慧流域、智慧城市、智慧廣東的理念。在碧道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可進一步融合文化休閑、行洪通道、旅游休憩、親水走廊、聯系破碎化斑塊的系統廊道、文化廊道。
此外,目前的碧道規劃比較重視河湖庫的治理管護,可進一步加強與咸淡水界面,河口、海岸線的有機結合,并注意中小河流山洪、滑坡、泥石流的預防和避讓。碧道建設中,應強調順應自然,順勢而為,減少施工擾動,加大對建設過程中產生渣土的資源化利用,要保護好古橋、古建筑、古碼頭等,既傳承又發展。
南方日報:萬里碧道建設涉及多方面,該如何統籌實施?
王浩:碧道建設應注意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銜接,并發揮河長制的高位推動作用,由各地河長辦統籌各地各部門開展碧道建設。在碧道規劃建設過程中,需要凝聚多方面的智慧。萬里碧道建設是全方面的,比如治水需要水治理方面的專家;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需要農業領域的專家;為老百姓打造休閑游憩的場所需要旅游管理領域的專家;發展提升岸邊產業需要綠色發展領域的專家;要讓珠三角碧道把粵東粵西粵北帶動起來,協同共進,還需要區域發展規劃的專家。
談效應▶▷
推動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在率先建設的省級碧道試點中,粵港澳大灣區試點的長度占了一半以上,建好碧道對大灣區發展有何作用?
王浩:廣東萬里碧道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十分重要,一是將治水作為一個紐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形成全循環的系統治理。二是行洪通道更加順暢,提高了防洪標準,并結合了海綿城市建設。三是碧道建設城鄉協同推進,帶動交通、新型城鎮化、生態旅游農業等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四是在文化層面上,以東江為例,碧道建設可以將流域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等氣息凸顯出來,把歷史人文資源串聯起來。可以說,萬里碧道建設架起了一座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橋梁,對帶動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系統化治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協同發展”是廣東萬里碧道的顯著特點:萬里碧道既保護生態,又發展老百姓休閑游憩的場所,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美麗廣東”會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南方日報:廣東水網密布,當前水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仍艱巨,您認為碧道建設如何與其相結合?
王浩:治理黑臭水體是治水,碧道建設是水陸同治。黑臭的現象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因此要提升黑臭水體治理的達標率,須體現以流域為基礎,源頭減排、過程阻斷、系統治理這個思路,重點抓陸域,抓匯流過程,最后是水體的末端原位修復。而這些內容,在萬里碧道中都有體現,對于黑臭水體治理來說,碧道建設不是互相矛盾,不是疊床架屋,而是一個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