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市民·市場·市長”這個主題,結合市民就是市民化;市場是兩個市場,人力資源市場,以及消費、生活和文化市場;這兩個問題給我們市長們提出什么挑戰,我們城市怎么管好,為什么出現城市病……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和思考。
政府應該注重社會效益,我曾經跟朋友調研過,對城市而言,農民工是負擔還是機會?比如,在深圳的某一個街道,95%以上都是流動人口,本地的原住民只有不到5%,政府部門的壓力很大,因為流動性太大了。我就問,你覺得這究竟是包袱還是機會?他想了5分鐘才回答這個問題——說是“機會”。而在兩年后,各個大城市就開始搶人了,事實證明人力資源對城市而言是一個寶貝,要提高城市化質量,人的流動性非常重要。
關于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也有一個例子,在農村大家都有養雞,那每家都會有多余的雞蛋,如果讓雞蛋只在這些人內部交易,肯定是賣不出好價錢的。當前,幾乎所有資源流動都是農村流向城市,我喜歡用一個詞叫“單向高速路的流動”,導致了如今的城市患“城市病”,農村則患“農村病”—空心化。城市向農村的輸出流動有沒有?很少很少,往往只輸出了一些制度、管理、指示。企業家也好,知識分子也好,想到農村去買一套房子,不可以;想去農村買一塊地自己種點喜歡的作物,很麻煩。現在是能租賃、租借了,是一個進步,但還不夠。最制約人力資源流動的問題是戶籍制度,雖然改了,但實質附著在戶籍制度上的福利內涵并沒有改,今后在這個障礙破除之后,剩下最大的障礙就是土地制度。剛才用雞蛋理論來講農民的問題,那么農民手里最大的資產是什么?是土地以及宅基地上面的建筑附著物,就是農民自己的住宅財產,這筆財產對于農民而言是巨大的,但它不能流轉,不僅不能流轉,而且沉淀在了農村。因此,城鄉資源的雙向流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
關于城市化與鄉村振興,我談點粗淺看法,我認為,我國沿海城市的發展將會進一步聚集人口,農村人口會向沿海流動,而沿海周邊的農村地區可能下一步就會出現鄉村振興,引起城市人口向這些農村地區聚集。鄉村振興,在哪些地區率先振興?我認為是兩個,沿海地區、宜居地區。這些地方宜居,生態、空氣環境又好,產業發達、信息互聯互通,特別是5G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會給人類帶來美好的鄉村生活。關于剛才程道平老師提出由城市化委員會牽頭推進市民化標準的建議,我覺得非常好,委員會一直以來在做這方面工作,去年底推出的《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中,市民化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會后我們深入研究展開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