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聯行(北京)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共發國際(柬埔寨)投資集團公司執行董事
城市化委員會委員
我這次參加調研非常關心產城融合中的經費問題。長期以來在城鄉建設過程中、城鄉融合過程中,一直困擾的是廣大農村、農民的經費問題。我是一個投資顧問,面對中國亟待挖掘的下一個技術洼地、經濟洼地、資金洼地——農村,如何在有盈利的情況下為農業做些事情呢?近十年來,國家在扶貧、惠農方面也成立了許多金融機構,如:農商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但是這些都是體制內的銀行機構,不可能脫離傳統銀行的抵押借貸和集體儲蓄方式,而今天的中國農村有沒有可能出現農民自主自發的互助資金以及管理模式?這兩天看了這么多項目,我希望能深入挖掘一下民間借貸的方式,尋找一種有農民歷史傳統的借錢方式。
今天我們最后看到的蒲韓聯合社讓我眼睛一亮,這是一種自發的互助社會,而且擴展到這個數量,值得欣喜,這是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的社會組織模式。他們在相互的生產、生活中互相信任,依靠信任可以擔保,村村戶戶通過村長或組長的聯保,貸款進行生產資料和組織生產。以前這種信譽叫村保,就是村里有一個頭為下邊人擔保,村民和村民之間相互是信任的,而且不會違約。這可能慢慢就會形成農民自己積累資本和投融資的金融社會雛形,我渴望發現這種模式。
山西是中國古代乃至在世界最早出現票號的地區,是最早出現以紙幣兌換現金的社會,可是現在,銀行卻得不到農民的信任,沒有抵押能力的農民不能到銀行借到錢。這次隨同專家團看的幾個經濟發展案例,冬棗也好,葡萄也好,皂角也好,誰來投資?大多數是國家政策支持貸款。國家給予了各種支持,政府也給土地,但對本鄉本土的農民真正起到作用嗎?不一定。我們基金雖然有錢,就目前的社會投融資環境,你讓我現在給他們投錢,我也不敢,因為沒有可行的導入機制。
這次來就是想學習學習,找找真正需要錢的人、解決錢的出入方式和方案,探討誰缺錢?誰用錢?誰保障?等問題,探討如何讓農村事業的發展得到有效資金的支持,這是我此次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