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繼上海開展強制垃圾分類之后,北京的垃圾分類立法工作也提上日程。近日,記者從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新修訂的條例不光對單位,對個人也要明確垃圾分類的責任,且罰款不低于上海。
和上海不同的是,北京的垃圾分類標準將垃圾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北京每天會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目前全市29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都在滿負荷運轉。垃圾如果清運、處理不及時,就會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近些年,北京的垃圾分類是在爬坡前行,不斷升溫,但遠未達到沸騰狀態??梢哉f,北京的垃圾分類已經從宣傳教育悄然向制度立法轉變。那么,北京的垃圾分類到底何時進行,怎么進行?和其他城市相比又有哪些區別呢?
作為先行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上海推動垃圾分類也引起一些城市效仿。6月1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在直播訪談節目中表態,北京也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他說:“垃圾再不減量,首都不堪重負。垃圾分類的主力在基層,決定因素也在基層。垃圾分類的管理責任人不組織分類,或者分類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要移交執法部門處罰。要逐步建立不分類不收運這種倒逼機制,以后你住的小區,垃圾如果不分類或者分不好,環衛工人就會拒收。如果三天垃圾不收,這個小區就沒法待了?!?/p>
據了解,早在2012年,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政府部門、物業等管理責任人、收運處置單位、垃圾產生單位的責任和罰則。但是物業等管理責任人對居民個人參與垃圾分類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缺乏約束和強制,導致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增長緩慢。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以立法方式使軟約束逐步“硬起來”。孫新軍說:“強制分類必須得到立法的支持。新修訂的條例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不分類就違法。上海已經明文規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處以200元罰款,而北京也不會低于這個數。”
為了將北京的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得更加順利,北京市率先在黨政機關開展了垃圾強制分類。其中,在134家中央單位的帶領下,有將近2500多家市區黨政機關、2300多家公共機構加入強制分類的隊伍,這些公共機構包括學校、醫院、商超和旅游景點,基本上覆蓋了人群集中、垃圾產生量大的區域。
除了上海和北京,浙江、河南鄭州等省市也都紛紛邁入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先來看看目前廣受熱議的北京和上海。上海垃圾分為“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而北京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從字面上來看,二者有區別的地方就在于,上海的“干垃圾”和“濕垃圾”到了北京就變成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從本質上來說,二者雖然名稱不同,但在投放、運輸、處理操作等方面其實都是一樣的。
在處罰程度上,目前,上海已經明文規定,個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罰款200元;單位混裝混運垃圾,最高可罰5萬元。而北京的新修訂條例,罰款數額不會低于上海。此外,從實施進展上來看,目前上??梢哉f是已經進入了“全民垃圾分類”階段,而北京正處在“爬坡前行期”。目前北京市已在全市30%的鄉鎮街道創建了100個垃圾分類示范片區。今年,示范片區覆蓋率將達到60%,覆蓋200多個鄉鎮街道。
再看看其他城市是怎么施行的。在河南鄭州,垃圾分類方法和北京完全相同。而在處罰力度上,根據《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會先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未改正者對個人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而在施行進展上,鄭州和北京基本相當,今年年底覆蓋率要達到70%。
在浙江,生活垃圾的分類方法又玩兒出了第三種花樣,共分為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四類。和之前對比上海、北京時一樣,有所區別的“易腐垃圾”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廚余垃圾”之外,還包括產自飯店食堂的殘羹剩飯等這類餐飲垃圾,以及生鮮垃圾。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金華的實施進度比北京、鄭州都要快,8月1日起金華就將進入嚴管重罰期,其處罰力度和鄭州基本一致。在臺灣,垃圾分類主要分為資源垃圾、廚余垃圾和一般垃圾三類。
在國際上,日本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具體分類規則由各個縣市區自己確定。其實,垃圾分類并沒有必然的好與壞之分,只是方式要講究因地制宜,做法應該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我們現在依然處在最初的習慣培養期,需要每一個人從主觀上將“垃圾分類”變成一種生活習慣,逐漸讓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演變成為垃圾分類的“自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