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公布,其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引來關注。
其中,前三個制度涉及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亦早已被輿論熱議為“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
1月10日,時任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也在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提出,“十二五”時期,廣東要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并建立重點流域和區域“三條紅線”監測評價和考核監督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相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另有消息稱,在“一號文件”發布后,國務院將很快出臺《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操作層面上進一步規范。
廣東省水利廳介紹,從水量、水質和節水三個層面約束人們的用水行為。廣東正準備出臺“三條紅線”監測評價和考核監督體系。
■政策解讀
耗水量大項目不得立項 地方越“紅線”要問責
水利專家指出,建立水資源的“三條紅線”,是基于我國日益嚴重的水資源供需矛盾作出的。據介紹,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淡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水資源嚴重不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近年來,我國干旱缺水、水污染等問題嚴重。全國年均缺水量達400億立方米,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農業平均每年因旱成災面積達2.3億畝左右。
以廣東為例。廣東人均水資源量并不豐富,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830億立方米,按2008年人口計,全省人均水資源量1927立方米,比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略低,不到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4。
水利專家指出,由于廣東人均水資源量不大,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扼守“三條紅線”,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對緩解廣東水資源供需矛盾,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廣東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次將“三條紅線”上升到一號文件,表明了中央對加強水資源管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的重視力度。此外,過去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僅僅停留在水利部門內部的上傳下達,沒有與政府部門的考核與問責聯系起來,以至于沒有形成有效的壓力。
“一號文件”要求建立水資源管理評估考核制度,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負總責。嚴格實施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交由主管部門,作為地方政府相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這意味著,如果在水資源‘紅線’管理上,有的地方政府過了‘紅線’就會被問責。”一位官方人士對記者指出,將考核作為制度實施的一個剛性手段,能夠保證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值得關注的是,“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也明確寫入“一號文件”。這意味著,超過紅線的地區,或者水資源不足的地區,今后某些區域建設項目,尤其是耗水量大的工業、農業、服務業項目,將受到限批或者禁批,城市規模也會受到影響。而不進行水資源論證,沒有獲得取水許可,項目也將不得立項。
■廣東實踐
用水:實施水量分配與總量控制
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是“三條紅線”之一,廣東在這方面已有所探索。
2008年,廣東省頒布《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明確了在正常來水年和極端枯水年東江流域內各地級以上行政區域的取水水量分配指標,首次在廣東實施水量分配。同時進一步深化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和水資源論證制度,按照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程序,將經批準的水量分配方案作為取水許可審批的控制紅線。此外,鑒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已完成編制并于2010年初實行。目前,韓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也正在制訂之中。
對于取水許可總量控制,廣東也加強了監督管理。全面啟動了全省1.2萬余戶取水許可證的清理換證工作。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論證審批事項網上辦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對所有新、改、擴建需取水的建設項目,全面實施水資源論證,重點強化建設項目取、退水對水生態環境以及其他取用水戶影響的分析論證,遏制水資源無序開發和過度開發的現象,并將水資源論證作為取水許可審批的技術依據。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廣東將建設一批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跨流域調水引水骨干工程。完成珠海竹銀水源工程、湛江鑒江供水樞紐工程建設,加快雷州青年運河灌區、高州水庫灌區、韓江粵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實施珠三角“西水東調”工程、惠來中東部供水工程、茂名東南部沿海調水樞紐工程、汕頭市南澳引韓供水工程、潮州市饒平供水工程等引水調水工程建設。推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供水工程建設,逐步建立起跨流域、跨地區,覆蓋全珠三角的科學配置、高效統一的供水網絡。
水質: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5%以上
對于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廣東提出了控制目標,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70%以上,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大中型水庫全部作為供水或備用水源列入重要水源保護區。
為實現這個目標,2005-2007年,省水利廳組織力量對全省排污口進行普查、登記和管理,并于2007年編制完成了《廣東省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記報告》。嚴格執行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制度和已設入河排污口登記制度,重點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入河排污口的管理。授予省流域機構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權,加強了入河排污口監管力度。目前,全省已完成了703個水功能區確界立碑工作,設置了水源保護區,核定了水域納污能力。初步建立了水環境監測網絡,加強對江河湖庫、供水水源地和重要排污口的水資源監測與管理。
節水:2015年全省萬元GDP用水量75立方米以下
為了實施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做好節水工作。在今年1月召開的全省水利會議上,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提出了“十二五”節水目標,到2015年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以上,全省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5立方米以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50立方米以下,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控制在每人每天188升以內,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81%以上。
據悉,為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廣東制訂了《廣東省用水定額》(以下簡稱《定額》),促進定額管理,并于2007年3月1日起開始試行。目前,廣東正在組織開展《定額》地方標準制定工作。
由于農業用水占廣東總用水量的50%以上,農業節水潛力巨大,“十二五”期間廣東將完成高州水庫灌區、雷州青年運河灌區和韓江粵東灌區等3宗大型灌區、15宗重點中型灌區和50宗一般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目前,高州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作已于2010年底全面鋪開,工程概算總投資12.068億元,總工期3年。工程建設完成后,將可恢復、改善灌區原灌溉面積63.29萬畝,灌溉總受益367.1萬人,農田灌溉用水保證率達90%,工業、生活供水保證率達97%,年節水1.65億立方米。此外,為提高用水效率,廣東選擇了深圳、東莞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