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19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國土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首席顧問、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胡存智指出,新時代下,區域發展呈現新的發展特征,東南西北各區域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而目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想要實現國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和布局,以此推進區域的整體發展,使得國土開發更為均衡”。
“西快東慢、南強北弱”
從2008年以來的10年時間,我國東南西北四大板塊區域經濟總量占全國份額,呈現出明顯的態勢變化。
從東西部對比來看,胡存智指出,在成功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后,中西部地區占全國的經濟份額由2008年的37.35%,提升到2018年的41.18%,經濟增長格局呈現“西快東慢”的特征,而且,東中西區域發展差距持續縮小。
如果回顧近十年的經濟發展脈絡,可以發現,東部地區經歷了先降后升的“U”型變動。胡存智給出的數據顯示,2008年東部的份額占全國54.31%,到2014年降至51.15%,隨后又逐步回升,到2018年恢復至53.35%。
在胡存智看來,“由于東部發達地區基于創新的內生力量相比其他地區更強勁,GDP份額的提高,是東部地區經濟轉型成功的標志”。胡存智補充稱,雖然東中西區域發展差距持續縮小,但未來在東部地區,要繼續實施供給側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國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南北版塊的對比是另一個維度。胡存智表示,“當前經濟增速‘南快北慢’和經濟總量占比‘南升北降’的現象正持續演進”。
2018年上半年,南方地區占全國的經濟份額占到62%,北方占比下降到38%,尤其是東三省,2018年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比重已經降至5.78%。“中國經濟重心已經明顯南移,且南北方差距還在拉大。”胡存智表示,2018年全國經濟增長最慢的10個省份,除了海南省,東北、華北、西北各有3個,且都在北方。
19個城市群梯度定位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舊突出,想要實現國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胡存智認為,必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和布局,以此推進區域的整體發展,使國土開發更為均衡。
以中心城市帶動發展城市群,進而帶動區域發展,實現國土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全國共規劃布局了19個城市群。
胡存智給出數據統計:這19個城市群包含了257個城市,占城市總量的40%左右,常住人口占全國比重達到73%,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GDP的81.7%。全國大中小城市、城鎮承載了8.1億人口,創造了近90%的國內生產總值。
不過,這些城市群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發展和培育,而且胡存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各城市群的定位有梯度、需要差異化,大致分了三個層次。
對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區、長江中游等5個核心集聚區而言,需要形成國家級城市群,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
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哈長、關中平原、中原地區等地區,則旨在帶動區域發展,構建人口、產業和城鎮密集的骨干集聚區,形成6個區域性城市群,引領區域經濟的發展。
至于北部灣、晉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地區,其作用更多是對省域經濟發展形成拉動,最終形成地區性的城市群。
胡存智表示,提升地區均衡發展,促進國土均衡水平提升,除了城市群的集聚發展,還需要以縱橫軸帶規劃開發格局。他指出,在現有的“兩橫三縱”的戰略格局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以“四橫四縱”為主干的“多中心網絡型”國土開發格局。
引導人口、產業和城鎮向開發軸帶以及軸帶上的開發中心聚集,提升開發強度和效益,促進人口產業由東部沿海向內陸梯度轉移,進一步深化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每經記者:吳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