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000立方米——這是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然而,在中國的首都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00立方米,緊缺程度已逼近極限。
隨著氣溫的升高、夏季的到來,用水難的問題在這個有著19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正變得越發突出。
通州——距北京著名CBD不過20多公里的地方,在夏季用水高峰時段,這里的很多住戶家里的水流會變得像筷子一般細。
對住在這個區的居民蒲明澤來講,在夜里十一二點洗個囫圇澡,也成了家常便飯。因為只有那時,他家的熱水器才能痛快出水。對此,有關部門的答復通常為“供水量不足,導致水壓減小,他們也無能為力”。
在用水緊張情況最嚴重的通州西北部,這里的居民甚至將自己居住的地方比喻成“上甘嶺”——這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抗美援朝時的一場著名戰役,在這場艱苦與慘烈的戰役中,中國軍人極度缺水。
近日,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的一則消息讓象蒲明澤一樣“為水所困”的北京人充滿了期待。這則消息稱:今年北京將投資30億元,用于水廠和城市供水管網的新建和改造,預計今夏市區最高日供水量將達到297萬立方米,迫近城市供水能力臨界點,刷新百年供水史上的最高紀錄。
和國際標準相比,中國整體而言也是缺水國度——人均水資源量僅為500立方米。據中科院院士、中國水科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分析,在中國所有缺水的大城市中,北京排名“墊底”的原因也是多重的。
自1999年以來,北京遭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旱情最嚴重的干旱期,除2008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兩成外,其余10年的降雨量都比多年平均量少了130毫米,甚至更多。按照北京市民用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密云水庫現有蓄水量10.5億立方米計算,10年里北京差不多少降水20個“密云水庫”。
另一組數字顯示,北京的大生活用水量由1988年的6.4億立方米上升到2009年的14.7億立方米。大生活用水涉及機關、學校、醫院、賓館、飯店,以及餐飲、娛樂、游泳池等用水。此外、高爾夫球場、滑雪場、洗車店、洗浴中心等用水也統計在生活用水之內。
“人均”二字將水困的罪魁禍首指向了人口的快速膨脹。粗略統計,作為京城CBD的“后花園”,過去一年多,通州人口從109萬人擴容至130萬人,日供水量從6萬立方米增長至8萬立方米。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提前10年突破總體規劃中的“紅線”。
為此,北京不得不下大力氣尋找水源。目前維系首都人口的水資源,2/3來自地下水,四塊應急水源地本應遵循開采兩年、涵養三年的原則,但現在卻不得不每年都在動用。
水問題專家王建表示,很多地下水歷經千百萬年形成,一般作為戰備水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用。但北京已提前支取,把子子孫孫的水都用上了。在用水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與此同時,北京還想盡辦法拓展水資源渠道,包括鼓勵使用再生水、引入市場機制從周邊省份調水、補貼資金讓密云水庫上游流域居民改種節水型作物……即使這樣想方設法新增水資源供給,依然會很快地被新增人口“吞噬”。
為了應對資源短缺,北京也開始運用市場等手段調控人口發展速度,謀劃有關交通建設、就業布局、產業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同時下大力氣推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
根據市情和水情特點,北京市還確定了以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量為三條控制紅線,實施最為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將與各級政府的年度業績掛鉤。
最“渴”的北京為了節水,今后也將不再審批高檔洗浴場所項目,滑雪場等行業今后也都要納入規范。從今年起,這個城市的居民節約用水,不光給自家節省水費,還可以為小區的節水考試是否合格助一臂之力,甚至可以獲得專款專用的獎勵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