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觀層面推進城市經營與全域旅游
作者簡介:
于長江,副教授,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執行院長、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研究方向:都市文化藝術、城市化、社區與社會建設、民族問題等。
據報道,在 “五一”期間,北京公交為方便游客觀賞城市夜景,開通由前門至奧林匹克公園的雙層夜景公交專線。
這個看似平常的一個增設公交線路的舉措,包含著有關城市發展的重要內涵,值得點贊!
夜景專線項目,是利用城市現有景觀,發揮公交這種最大眾化、平民化交通方式的優勢,通過改進提升服務,為本地和外來人士提供一種便捷且便宜的觀光方式,實實在在提高人們幸福感,同時樹立城市良好形象……這是個“經營城市”不錯的案例。
在國內城鄉建設中,“經營城市”概念曾經一度很熱門,引起很多城市競相追求,但一個城市到底該如何“經營”,想法卻千差萬別,甚至針鋒相對。曾幾何時,“經營城市”一度變成了“經營土地”——拆舊房子、賣地、置換指標、搞房地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土地財政”,當然,也有不少城市從地方特征入手,極力“發掘”本地各種潛質,從區位、產業、考古、民俗、申遺等多方面建構自己城市的IP,從搶占區位樞紐地位,到爭奪某些名人故里稱號,竭盡全力“打造”軟實力。
本文想長話短說的是,“經營城市”不該變成大拆大建折騰城市來追求GDP的過程,而是應該切實針對各類居住者真實的、公共的、難以個人解決的需求,實實在在優化城市生活工作條件,多快好省地解決具體問題。
北京開通夜景專線,就屬于這種小步快走、微觀優化、推進交通功能優化的努力。它不是全面改弦更張,不盲目求新求奇,而是根據已有成熟的經驗,最大限度利用已有城市景觀、道路、公交線路、現有員工等條件,在保留公交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某些必要的更新改進,就近轉型,同時注重實用,充分考慮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實際需要,不貪大求洋,不盲目追求高檔高價,保持物美價廉,簡單實用的本色,符合一般民眾真實需求。
這種精細化的優化措施,有助于推動北京城市實現真正意義的“全域旅游”,近年來很多城市引入“全域旅游”概念,但存在著誤解和誤區——“全域旅游”變成“全域景點”——其實“全域”的概念本身,就是要弱化“景點”概念,消除人為制造的所謂“景點”與“非景點”的差別,讓游客直接欣賞和體驗城鄉區域中現有真實的環境、設施和相應的人文生活,進而消除過去專門化“旅游點”造成的隔離和局限……而開通公交夜景專線,就是把公交設施、日常生活和全域旅游相融合的案例。
總之,城市不是企業,不該以利益收入為先,城市的宗旨是“人”,其他目標都應該往后排。城市開發應以各界各類居民為中心,充分考慮各種運作經營的實際結果和副作用,盡量滿足人們切身感受的需求……這是北京“夜景專線”帶給我們的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