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31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聯合主辦的“新時代、新經濟、新總部暨首屆縣域總部基地創新定制合作發展大會”在北京總部基地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諸多專家學者對中國縣域總部經濟、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有專家曾言,“中國縣域經濟的作用,就是縣市發燒,中國感冒,世界打噴嚏。”作為最基本的單位,縣域經濟如同細胞一般構成了整個中國經濟的重要機體。目前,中國大約有縣級行政區劃2862個,占國土面積約93%,人口占全國總量約70%,縣域經濟的總量占到全國水平的50%左右。從93%,再到70%,再到50%,這三個數字標明整個縣域經濟具有巨大的潛力,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同樣明確提出了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不僅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鄉村經濟的核心載體。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后凱認為,“創新”是縣域轉型發展的根本動力,當前我國縣域經濟已經進入到一個全面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其核心就是要實現縣域的高質量發展。總的來說,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實行差異化的轉型機制,實現全方位、全領域的綜合性轉型。
魏后凱表示,“創新”不是單一的技術創新,而是包括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模式創新等五位一體的綜合創新。科技創新要從縣域的特點出發,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立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提高農產品科學技術程度。制度創新的三個著力點則是發展民用經濟、科學強鎮和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管理創新不僅要統籌城鄉發展,更要建設和管理相結合,實現精細化管理。在品牌創新方面,要實現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的聯動。模式創新的例子是特色小鎮,從特色小鎮1.0到3.0,實現了從單純的產業園區集聚到產業、文化、生態三位一體與智慧化的結合。
從總部經濟角度來看,魏后凱認為,按照國際經驗,總部的布局經歷了從集聚、集中到分散的過程。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總部大體上還處于相對集中的階段,各種大公司的總部,都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從而形成了一些管理控制中心,包括國際性管理控制中心、大區域性管理控制中心、省域的管理控制中心、地方管理控制中心四個層級。他表示,未來中國總部的布局將逐步由過去的集中走向相對分散,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在大城市和都市圈的周邊地區;二是在交通條件較好的地區。
在魏后凱看來,總部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與縣域經濟創新轉型的步調一致。“我個人覺得發展總部經濟一定要考慮自身條件,要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突出地區特色,千萬不能照搬照抄,不能遍地開花。我想未來我們總部一定會從現在的相對集中逐步走向相對分散,我們的縣域經濟也將進入一個全面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對于縣域經濟發展的意義,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張兵從一名規劃師的角度給出了回答。首先,大部分新增城鎮化的人口流向縣域。2014年縣級單元的常住人口有8.5億,占到全國總人口的62%,從2000年到2014年的14年間,縣級單元的城鎮人口從1.9億增長到3.6億,新增的城鎮人口中間的56%都集中在縣域。在GDP的增量方面,縣級單元的比重也非常高。同時,縣域單元里面擁有我國最豐富的自然和人文的資源——84%的世界自然遺產,77%的國家風景名勝區,68%的國家森林公園,52%的世界文化遺產,55%的大遺址,68%的歷史文化名鎮,79%的歷史文化名村等等,都位于縣級單元。
縣域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對此,張兵對今后的縣域規劃方向提出了五點建議。第一是要制定差異化的城鎮化戰略,把握住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背景。第二要實現保護優先、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方針,要劃定三條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第三是縣域在尋找產業發展的道路方面一定要立足本地優勢,結合實際的產業環境。第四是縣級政府要完善縣城重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第五要尊重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規劃建設有特色的城鎮村。
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國際總部經濟聯盟主席、總部基地研究院院長、總部基地之父許為平表示,經過改革開放40年,中國縣域經濟迎來了新時代重要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總部經濟,不僅可以抓住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打造縣域經濟的名片,還可以提升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縣域總部基地可能是當前破解縣域經濟發展問題和大城市病等一舉兩得的重要良方。
2019年,總部基地率先踐行,運用總部基地模式與資源優勢,首次提出縣域總部基地理念,創新定制縣域總部基地戰略發展思路,在合作模式、投資與金融、產品研發、建設模式、戰略合作、運營模式、平臺建設等方面積極創新,以開放合作的姿態,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在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群經濟一體化和鄉村振興戰略主導的當下,中國縣域經濟可謂肩負重任。展望未來,承上啟下的縣域經濟或可以創新為驅動力,選擇合理的規劃路徑,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制,激發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