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06 14:10:01
來源:東方網 作者:盤和林
2019年3月5日,原云南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橙創始人褚時健去世。說到中國當代商業史,褚時健是個無法繞開的風云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而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兩段故事,則濃縮在了他的兩個稱號里:“煙王”和“橙王”。
筆者認為,褚時健傳奇背后的內核是永不放棄的“企業家精神”,最先定義企業家精神的是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他認為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稀缺資源,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在這個意義上而言,我們今天哀悼褚時健,則在于如何呵護褚時健與生俱來、深入骨髓的企業家精神。
褚時健傳奇人生既有轟轟烈烈的創業創新精神,更有百折不撓的堅守。1979年10月,51歲的褚時健臨危受命,擔任云南玉溪卷煙廠廠長。彼時的玉溪卷煙廠已經生產經營了20多年,卻仍舊是半機械化半作坊式生產,跟其他諸多國營工廠相比,效益非常糟糕。效益上不去,工人的工資自然也上不去,于是工人們的工作狀態就很消極。整個玉溪卷煙廠的氛圍,就像工廠附近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而工廠周邊環境不好,正是生產工藝落后的結果。
在褚時健眼里,卷煙廠的根本問題在于制度扭曲,而不在于技術落后。因此,褚時健上任之初,首先就是明確各種制度和規矩,打破以前因為政治運動而留下來的看人說話而不是看事說話的觀念。定下規矩后嚴格執行,很快,制度就建立起來了,工人的行為也規范了。于是,褚時健就把精力放在了生產上。在他看來,企業的職能首要就是盈利,做企業必須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企業不賺錢,國家就沒有積累,國家就好不起來。
做生產,是褚時健的強項。早在他小時候在家里幫母親做烤酒時,他就學會了做事的“道”:“做什么事情都要學會觀察,規律搞清楚了,會總結,找到規律。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規律搞清楚了,辦法就出來了。”逐漸地,他發現做出好煙葉,三分靠設備,七分靠原料。在美國考察回來后,抓住機會開辟了玉溪卷煙廠自己的煙葉試驗田,很快就獲得了成功。
思路對了,玉溪卷煙廠也逐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而褚時健,也成了亞洲第一煙草企業“紅塔帝國”的締造者。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巔峰。但他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峰頂的大好風景,卻被卷入一起經濟案件,隨即被捕,并于1997年被判無期徒刑。在此期間,68歲的他痛失愛女。
直到2002年,褚時健因為嚴重糖尿病被批準保外就醫。74歲的他,和老伴一起承包了2000畝荒山,種起了橙子。起意的原因說來也很簡單,他嘗過國外的橙子,感覺口感偏酸,價格昂貴,并不適合中國人的口味。于是,他就想種出口感更適合中國人,并且品質不差于國外的橙子。
褚時健從未種過橙子,但既然認準了要做這件事,他的做事之“道”又再一次顯示出巨大的能量。他一切從頭學起,不懂的自己翻出看、找專家問,長此以往,他自己儼然已經是種橙專家了,很多問題掌握得比農民還仔細。從肥料配比、澆水頻次再到開花時間控制,每一個細節他都很認真地去抓。他的努力很快結出了碩果,人們現在吃到褚橙都會說“甜酸比例合適、味道好,果肉化渣”,這就是一顆好橙子的標準。而這,是褚時健花了好多年時間一點點調出來的。
后來他再一次總結道:無論做什么事,人吶,都要有一顆敬畏心,自然規律、市場規律都要遵守。人當然要努力,要全心全力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時也要實事求是,走得兩步,停下來想一想,以后的路才不會走錯。
我們今天之所以要紀念褚時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上有一種可貴的企業家精神。1979年,在坐機關和做企業之間,他選擇了后者;2002年,在安度晚年和重新創業之間,他還是選擇了后者。正是這兩次選擇,前者成就了“煙王”,后者孕育了“橙王”。
命運如此波折,褚時健卻總能從谷底爬起,重新站上巔峰,支撐他的正是“就是要做事,只想把事做好”的企業家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讓他不管是因經濟問題被判刑,還是遭受老年喪女之痛,都能夠堅強地扛過去;也正是這種精神,讓他被稱為“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
缺乏企業家普遍被認為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美國經濟學者威廉.鮑莫爾在企業家精神做出過重大貢獻,他在《創新經濟增長的奇跡》中有關觀點,企業家不可能突然同時在某一時刻大量涌現,也不可能突然消失,更合理地是,企業家創新創業活動的增長和減少的原因在于純粹的經濟因素----整個經濟體系報酬支付結構的變化。當然,這個變化背后則是社會制度環境的變遷。從褚時健傳奇人生也能印證這個觀點。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褚時健苦行僧般的努力與堅持,是值得我們這個時代永遠銘記并傳承下去的東西。盡管褚時健的人生是曲折坎坷的,但他的結局也算完滿,他的人生留給我們的太多的啟示,但我認為如何呵護褚時健們身上的企業家精神才是最寶貴的,也才是我們對褚時健最好的緬懷。
(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