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天津市城市化率已達76.31%。盡管天津市在城市化過程中取得了不俗成績,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如耕地面積減少,小城鎮建設缺乏資金等問題。這些日益突出的問題愈來愈制約天津市的城市化建設步伐,也驅使天津市政府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大膽探索新的發展思路。這一次,天津市華明鎮無疑走在了前列。在堅持承包責任制不變,堅持農民自愿的原則的前提下,華明鎮通過“宅基地換房”的形式,高水平規劃和建設有特色、適于產業集聚和生態宜居的新型小城鎮,一舉破解了農村城市化的難題。如今,華明鎮的4萬農民在一樣的土地上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2008年,華明鎮在全世界87個城市106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上海世博園區內唯一反映農村城市化城市最佳實踐區案例。
曾是典型的北方農村
華明鎮位于天津市東麗區中部,緊鄰濱海新區,距天津市中心區13公里。其管轄12個村,總人口41063人,1.3萬戶,村莊建設占地804.7公頃,并且散落分布在華明鎮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華明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暢達,周邊環境良好。這里東連“天津濱海新區”,西靠天津市中心區,南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北通東三省。津漢公路、北環鐵路貫穿東西,楊北公路、外環線南北并行,京津塘快速路在境內都有出入口。從鎮中心區到天津機場僅5公里,到市中心僅12公里,完備的交通設施使這里成為連接天津市區與濱海新區、國際機場、首都北京以及東北三省的重要樞紐。
然而,華明鎮盡管靠近市中心,交通暢達便捷,但昔日的它仍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北方農村。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村莊空間無序拓展,排水溝還被村民隨意建房所阻斷,以至一些排水溝因為一端(甚至兩端)被堵,而成為不能通水的死溝,臭水溝,溝內倒滿垃圾,臭不可聞。冬天寒風凜冽,天寒地凍,為了度過這寒冷的季節,華明鎮幾乎家家都盤有一個大土炕。一到冬天,整個華明鎮上都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煤煙味兒。
由于居住分散,建筑密度低,整個華明鎮的產業空間布局雜亂分散,未能實現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就業崗位少,剩余勞動力無處安置。經濟與人口的集約度很低,產業發展活力不足,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無法帶動和促進華明鎮農村城市化。
此時,華明鎮文化活動也幾乎是一片空白。全鎮大多數行政村都沒有圖書室。鄉鎮基層圖書室、村級圖書室藏書量普遍不多,且多為一些過期過時的舊書,甚至還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書,群眾看書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文化活動內容缺乏創新,形式老化,公共投入不足,文化發展相對比較滯后,不能滿足華明鎮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
雖然華明鎮的農民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但他們的生活和生產狀況仍令人擔憂,農村社會保障發展的滯后更是使這種狀況雪上加霜。在社會保障方面,華明鎮的農民基本上沒有辦理社會保險,很多人甚至還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養老院也是寥寥無幾。而此時,天津市區的發展步伐卻越來越快。看著日益拉大的城鄉發展差距,這讓華明鎮的領導感到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探索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道路,全面推進華明鎮的建設和發展,讓這里祖祖輩輩習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也過上城里人的生活迫在眉睫。
空客A320為華明鎮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經過一番思索、探討之后,華明鎮人認識到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充分發揮自己距離市區近、交通便捷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土地綜合整治上入手,徹底改變此前毫無規劃的蔓延式發展。
很快,華明鎮便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由于空客A320項目落戶天津,東麗區有五個村要整體撤村。這給華明鎮隨后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此時,國家及天津市也連續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條件成為東麗區及華明鎮實施宅基地換房這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發展的一大跳板。
2005年10月11日國土資源部印發《關于規范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天津市成為增減掛鉤的試點。接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給予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包括對在濱海新區設立并經天津市科技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定的內、外資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海關總署針對濱海新區出臺的14項措施也將對天津口岸“大通關”建設、濱海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同時也積極推動了加工貿易監管改革。14項措施的出臺將使天津逐步實行“量體裁衣”式的海關監管制度,從而促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同時,當地的政府也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入駐當地的企業加入到城鎮化發展的系統工程中來,如可以給予土地優惠,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
在這些天時地利的大背景下,華明鎮逐步突破、創新,找到了城鎮化發展的新思路——“宅基地換房”,即在國家政策框架內,堅持承包責任制不變,堅持耕地保護總量不變,堅持農民自愿的原則,高水平規劃和建設有特色、適于產業集聚和生態宜居的新型小城鎮。經過3年多的建設,現在回過頭審視它可以發現,東麗區華明鎮最初以“宅基地換房”為名的實踐活動就是典型的土地綜合整治。
華明鎮的土地綜合整治自實施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認可,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肯定和支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華明鎮等試點小城鎮的工作十分有效,符合我國保護耕地基本國策,符合整體區域發展的經濟水平,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改善農民生活質量,保障農民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天津市市長黃興國說,以“宅基地換房”推進示范小城鎮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充分發揮濱海新區“先行先試”功能的重要內容。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華明考察時也指出,“華明示范鎮的建設將為城鄉發展探索出一條科學、有效的途徑。要把試點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要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制度,讓農民享受到城市化帶來的成果,使農民實現‘安居、樂業、有保障’”。
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首位
華明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中一個重要的參與主體就是當地村民,項目涉及到村民的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不僅僅是簡單地將農民集中到一起居住,它更強調的是農民生活方式、就業、社保等方面的維護。因此,在實施土地綜合整治時,必須保護好農民各項權益。華明鎮在這一方面的舉措十分完善。
首先在項目前期,華明鎮政府便充分考慮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和監督權,并組織人員不遺余力地進行村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政府堅持自愿的原則,絕不強迫農民搬遷。到2008年10月,華明鎮已遷入村民39860人,入住村民達到85%。
同時,華明鎮政府對進城的農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首先,對接受搬遷的農民給予合理的補貼,以降低他們進城后帶來的生活成本壓力。其次,實施社區股份合作制,使村集體有自主經營的實體經濟,農民在產權量化的基礎上取得股權收益,增加農民收入。
并且,華明鎮對于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也高度重視。目前實行的“四金”(薪金、股金、租金、保險金)政策,有效地拓寬了農民就業增收的渠道。華明鎮還建立了財政供養為主,集體保障、土地保障和社會幫扶為輔的農村五保供養體制,建設區級敬老服務中心,力爭全區五保老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現在全鎮從16歲至55歲的適齡人員中已有88%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00%的農民上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達到規定的年齡(男60周歲、女55周歲),可以享受到平均每月470元的社會保障金。80歲以上的可享受平均每月570元的社會保障金。
全方面、多角度保護農民權益的措施有效而有力地提高了進城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也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實現了“人”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走工業集約化農業產業化之路
華明鎮南依津漢公路和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北靠北環鐵路,東鄰華明新家園和東麗湖旅游度假區,西接華明經濟功能區。距北京市四環線120公里、天津市中心區10公里、天津港30公里、天津國際機場3公里。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華明鎮在規劃設計時,除了考慮了農民生產生活的傳統外,還充分考慮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需求,科學劃分居住、服務、產業等功能區,形成布局特色,實現工業的集約化發展。
由于臨近濱海新區空港物流加工區,華明鎮在做發展規劃時為二、三產業發展留出足夠空間,沿津漢公路一帶預留了130公頃的經濟功能區,建設運輸物流服務園區,為今后產業立鎮、產業興鎮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土地的集約節約利用,大力發展全鎮八大支柱產業,包括包裝、食品、通訊電纜、電控柜、化工、編制、造紙、汽車銷售及其檢測維修。如今,在華明鎮涌現出華明集團、有容帝康線纜公司等數家年產值上億元的大企業。
華明鎮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前,許多農戶已經不再以糧食生產作為生活來源,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產出效率不高。根據規劃,華明鎮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后的宅基地復墾將進行設施農業的建設。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按照動植物生長發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
2008年12月20日,東麗區華明鎮宅基地復墾設施農業園區開工。該復墾項目將在華明鎮的原胡張莊、永和村這兩個村原址上建設一座高水平的設施農業園。這也是天津市首個宅基地換房地塊正式恢復耕地的項目。
華明示范鎮宅基地復墾設施農業園,將重點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該園區位于津漢公路兩側,占地2126.7畝,擬建二代節能溫室573棟,智能連棟溫室2棟,形成生態景觀帶、水景生態休閑區、現代農業觀光區、設施種植區、農產品加工配送區和設施葡萄區“一帶五區”的新格局。園區已于2010年4月建成投產,總投資超過1.66億元。
華明鎮土地綜合整治的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是利用。建設用地指標對城鎮和農村的建設用地進行置換,并對置換后的建設用地進行復耕,這樣確保了耕地面積的不減少和質量不降低,堅持了國家保護耕地的精神。根據華明鎮的統計,該鎮建設涉及的12個村莊共有宅基地12071畝,建設示范鎮只需要8427畝(還遷房與土地出讓)就能實現還遷住宅建設和平衡建設資金,可以節約建設用地4000畝。
這種做法改善了過去農村土地地塊零碎、利用率低、無法規模化經營的問題,實現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華明鎮在土地綜合整治之后,土地開始向大戶流轉,實行大戶經營,用于搞經濟作物種植,發展農業產業化道路,有力地提高了華明鎮的農業競爭力,并為實現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增加了產業支撐。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
實施宅基地換房短短三年多時間后,華明鎮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同一片土地上,昔日破舊的平房、狹窄的馬路、污濁的環境早已沒有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規劃整齊,風格統一的新式樓房,一條貫穿區域的生態綠化帶,統一配套的社區服務中心、醫院、學校。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通過土地綜合整治,華明鎮農民的家庭財產大幅增加:根據對天津市東麗區華明鎮農民置換前后的財產估價,農民原有宅基地和房屋估價2~5萬元,三口之家在示范鎮置換一套90多平方米住宅,價值超過40萬元,增值10~20倍,使農民家庭財產大幅增加,不僅如此,為保證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華明鎮還確定了每人補償7平方米的商業用房指標,相當于每年實現至少3000元的收入。加上為農民提供的就業機會、社會保障的,實現了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達到了城鄉統籌發展。
另外,華明鎮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實現了生活方式的改變。過去在農村,農民生活用水是村子里的機井,做飯、取暖依靠燒煤爐子,村子里的道路、活動場地等條件都很差;現在搬進了樓房,自來水、煤氣、地暖、太陽能熱水一應俱全,每天吃完晚飯還可以在小區專門修建的活動場地扭扭秧歌、跳跳舞,實現了生活方式由“農民”向“市民”的轉變。
華明鎮的土地綜合整治中,還包含重要的“土地換保障”思路,而這一思路才是對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唯一可靠和可持續性的安置模式。只有失地農民用土地換回了生存權,就業權、發展權和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才能真正的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華明鎮,政府為換房的農民提供了社會保障和就業促進的各項措施。社會保障的內容主要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住房補貼等,資金主要來源于土地征收補償、土地出讓金返還和市、區兩級政府的稅收返還。就業促進措施包括:面向全市企業推介、輸送人才;在本區域企業安排物流、保安、保潔等就業崗位;設立新區居民培訓學校,免費培訓農民,開始駕駛、電焊、保潔等課程,提升農民工技能和素質,以適應城鎮發展的需要。這種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根本上對農民的利益做到全面的保護。
為廣大農民提供公共服務的最大難題是農民眾多且居住極其分散。因為農民居住十分分散,農村公共服務共享率低,致使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就非常高。如果能讓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則可大大提高公共服務的共享率,從而極大地降低公共服務的成本。而建設小城鎮就是集聚農村人口的有效途徑。為集中居住在小城鎮的人口解決水電氣等公共服務問題,要比他們分散居住在農村提供相同的服務要節約許多倍。
為此,天津市東麗區華明鎮將原本分散居住的12個行政村近5萬農民集中居住在華明鎮,并有專門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物業管理,小區內從學校、醫院、商場到各種文化娛樂設施均十分完備。有的農民說,華明鎮的居住環境要比天津市區的大部分小區還要好。如今居住在華明鎮的農民享受到了比城市中心還要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再加上華明鎮對周邊農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實現了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一方面顯化了農民宅基地的價值,實現了富裕農民,達到城鄉統籌發展的目標,另一方面也實現了農村經濟的集約發展。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