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一體化” 奔跑再出發
詩畫高鐵,最憶杭黃。連接浙皖7個5A級景區,有著“最美高鐵”之稱的杭黃高鐵,1月下旬迎來首個春運。
從百年前的“徽杭古道”,到如今的杭黃高鐵。風馳電掣的速度,印證著區域協調發展的熱度。
通路更暢、平臺更廣、產業鏈融合更深、全球競爭力更強——2018年以來,一系列新的布局在長三角落子如飛,一連串新的變革在三省一市揭開大幕。挽起長江經濟帶,連接世界大舞臺,長三角的追夢人,在更高質量一體化的路上奮力奔跑。
帶有“長三角”印記的機構、平臺多了 一體化發展步伐更實
2019年第一個工作日,浙江省嘉興市一批新組建的機構部門陸續掛牌。這其中,“嘉興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辦公室”的招牌尤為引人注目。
打通斷頭路、規劃城際軌道交通、共建大項目大平臺……自2017年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以來,嘉興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動作頻頻。2018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嘉興的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戰略再次按下“快進鍵”。
“新成立的辦公室,將扮演好‘謀劃者’‘店小二’和‘急先鋒’的角色,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搶抓國家戰略機遇。” 嘉興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辦公室主任朱學軍說。
一隅觀全局。嘉興之變,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向縱深的縮影。
——合作機制更成熟。2018年年初,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滬成立,三省一市抽調17名精兵強將集中辦公。區域合作辦的組建,是長三角在做實決策、協調、執行“三級運作”機制上邁出的新步伐。
“一體化發展首先是破除觀念上的壁壘。”江蘇省發改委基礎產業處副處長羅偉光說。雖然三省一市的工作人員在合作辦也會“吵架”,但吵的過程也是彌合分歧、達成共識的過程,“面對面”溝通讓協調效率提升很多。
——合作載體更豐富。上海國際集團發起設立“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三省一市簽署《長三角5G創新發展聯盟倡議書》,上海市嘉定區與江蘇蘇州、浙江溫州聯合舉辦“首屆長三角科技交易博覽會”……
從投資、科創到公共服務,一系列帶有“長三角”印記的合作平臺不斷涌現。“長三角一體化的特點,就是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結合起來。這些市場化的平臺,將為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常務副主任阮青說。
——推進舉措更有力。2018年年中舉行的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公布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從交通能源到信用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提出300多項具體任務。
比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領域,三年行動計劃梳理出首批17個省際斷頭路項目。2018年10月,滬蘇之間的首條斷頭路盈淀路實現通車。而上海青浦區近期為鄰省居民開通的兩條公交線路,讓他們坐著公交就可以到虹橋機場登機。
打通有形和無形的“斷頭路” 民生獲得感更強
家在上海松江區的張斌,原本在松江出口加工區工作。2016年,張斌所在的公司搬遷至毗鄰的浙江省嘉善縣,他也從此開啟了“雙城”生活。
在兩個城市之間奔波,交通是張斌一開始最擔心的問題。不過,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高鐵、高速、軌交等立體交通網絡日趨完善,張斌的憂慮逐漸化解。“7點50分從家出發,8點25分就到公司了。嘉善與上海之間,不過是喝一杯咖啡的時間距離。”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秘書長郁鴻勝說,這要求政府在有形的“斷頭路”之外,打通各種無形的“斷頭路”,讓醫療、教育和社保等領域的制度體系對接起來,提供更為便利的公共服務。
辦好“一張卡”,是長三角一體化在民生領域的一大投影。長三角地區往來密切,群眾對“一卡聯通”“一卡結算”的需求非常突出。尤其在交通、醫保、養老等領域,民生“一卡通”既讓老百姓有獲得感,也能夠增進其對一體化的認同感。
2018年下半年,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正式實施。首批納入結算范圍的,包括上海華山醫院、瑞金醫院等“大院名院”在內的“三省一市”醫院約40家。
王文斌是南通一家企業駐滬分支機構負責人。按照新的政策,王文斌在南通的醫保部門辦理備案手續,然后在上海試點的醫療機構就醫,就可以直接刷卡結算,不用像以前一樣先自費再回總部報銷。“感覺在上海不再是異鄉人,而是長三角人。”
共認“一個章”, 讓長三角群眾辦事創業更方便。2018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從市場準入和大通關建設等方面著手,優化整體營商環境,讓三省一市的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
2018年9月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9個城市實現“一網通辦”,發出了全國首批異地辦理的11張營業執照,安徽宣城智谷眾創空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俞佺是“嘗鮮者”之一。
俞佺所在的企業想在上海設立一個研發中心。有了“一網通辦”,俞佺只跑了兩趟宣城的政務窗口,第一次提交資料,過了兩三天就把營業執照領回來了,“跟去上海辦的一模一樣”。
形成改革創新“場效應” 全球競爭優勢更突出
2019年初,浙江省寧波市宣布,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目前,長三角地區已擁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等6個萬億GDP城市,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GDP不是唯一指標。從長三角各地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傳來訊息:實現高質量發展,長三角地區在改革開放、創新轉型方面,布局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點和抓手,“場效應”日益凸顯:
打造改革試驗田、開放新高地,上海自貿區和浙江自貿區遙相呼應。
提升基礎研究能力,上海張江和安徽合肥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雙星閃耀。
培育新動力、形成新動能,上海張江、江蘇蘇南、浙江杭州和安徽合蕪蚌等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競相綻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8年11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長三角”元素格外突出。博覽會的兩大明星展品:“體量之最”金牛座龍門銑和“價格之最”意大利AW189直升機,最終都進了長三角采購商的“購物車”。
大手筆背后,彰顯出長三角創新轉型的強勁動能。當前,長三角地區正在加快布局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共同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
集成電路事關國民經濟命脈。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占據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半壁江山。上海華虹集團投資100億美元在江蘇無錫建設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阿里新成立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落戶上海張江科學城,三省一市在芯片領域的合作結出碩果。
“圍繞打造‘中國芯’,2019年浦東新區將加快建設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推進中芯國際12英寸生產線投產,推動國內集成電路制造工藝邁向全球第一梯隊。”上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說。
國產大飛機,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夢想。在江蘇鎮江,11家企業躋身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協作配套供應商,僅航天海鷹一家就承接了C919后機身的4個工作包。
“鎮江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得益于長三角一體化的思維。沒有這種理念和意識,就沒有今天的創新協作。”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楊承忠說。
小到芯片、大到飛機,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周振華說,上海和周邊的長三角城市正在形成一種平行的分工協同關系。“上海不是全能的,也不用在每個領域都是最強。只有避免同質化競爭,才能在更大范圍內互利共贏。”
風起云天,潮涌東方。
俯瞰長江口,長江之水浩浩蕩蕩,奔騰入海。江海交匯,融為一體,蔚為大觀。
各揚所長、形成合力,長三角這艘“超級巨輪”,就一定能夠劈波斬浪,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