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莉: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綜合業務部門干事
二十年來,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簡稱聯合社)在運城市、永濟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源于農技培訓、啟于廣場舞、發軔于“服務教育再服務”,聯合蒲州、韓陽兩個鄉鎮43個自然村,形成了5個專業合作社,3800多戶社員……
公共活動
如今,聯合社18名輔導員,生于鄉村,長于鄉村,歷練于城市,根植于鄉村。他們每人每天奔走于180—200戶社員的田頭地尾,在家長里短之間掌握了聯合社每一戶社員的基本狀況、生活需求,為社員提供統購統銷、生態生產、信用互助、老人養老、兒童教育、手工藝傳承等全方位的綜合服務,成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組織。
一、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形成與背景
1978年改革開放后開始實行“包產到戶”,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弱點也逐漸顯現。如何提高家庭經營抗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將小農戶的分散經營與國內、國際大市場對接,是我國加快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于我國的農業來說,也意味著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小農戶分散經營的現狀也急需受到保障。
2004年起中央連續14年發布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2006年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正式頒布施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提高了農業生產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結構調整。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鄉村振興的20字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一戰略為鄉村建設再一次支撐起強有力的后盾。
在此背景下回顧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以下簡稱蒲韓聯合社)20年的發展歷程,自1998年的農業技術培訓開始,后在永濟市婦聯的幫助下,成立了寨子村科技中心和農業技術培訓學校,在為農戶后續的培訓中又增添豐富的婦女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又開始嘗試經濟合作。2007年國家出臺《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探索近十年的鄭冰及其團隊以培訓了多年的當地農戶為群眾基礎,率先發起,在蒲州鎮及韓陽鎮范圍內成立了28家專業合作社。2012年9月聯合蒲州、韓陽兩個鄉鎮43個自然村5個專業合作社在永濟市工商局注冊為“蒲韓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最終發展成為一家跨兩個鄉鎮、23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六萬畝土地的互助性經濟合作組織。
蒲韓聯合社的團隊成員全部來自當地農村,生于鄉村,成長于鄉村。在這二十年中,團隊成員秉持著讓農戶生活得更有尊嚴、讓我們鄉村更美的理念,逐漸摸索出一條以農戶為主體,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共同利益,合作發展的綜合服務之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鄉村體驗
二、主要做法
1998年為引導農戶科學生產,合理投入農資,而后開始舉辦技術培訓,建設科技興農網絡,當時主要靠請當地技術服務站的老師為農戶授課,發展至今聯合社已發動社員成立了386個有機農業聯保種植小組,以“守護土地、守護良知”為宗旨。
2001年,為發現骨干、凝聚人心,組織婦女跳舞,并通過跳舞延伸更多的娛樂活動、文化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婦女能頂半邊天”,婦女更適應、更適合鄉村工作,并探索出一條以戶為單位,從生活生產方面入手的可持續發展方式。
2004年通過鄉村衛生治理大運動,整治村莊環境衛生,一戶戶的入戶溝通,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最終,全部村民積極主動參與到公益勞動中,完成村莊巷道堆積多年的垃圾清理,而后的村民義務修路也順勢完成,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由此也開啟了自主互助的社會化服務道路。
紅娘手工藝術
2005年開始嘗試經濟合作。2008年到2010年,側重社區公共服務與經濟合作實體同步發展,具體如下:
① 社區農民文化活動持續開展的制度建設,且還原于日常生活中;
② 社區農民技術學校培養人才的課程及教學方法的有效進行;
③ 紅娘手工藝作坊完成傳統文化的紐帶作用;
④ 有機農業聯合社生產組織體系制度建設;
⑤ 生態家園環保理念全社區普及;
⑥ 婦女活動由娛樂提升到以家庭教育為核心的讀書文化活動;
⑦ 農資超市轉型為消費者合作社;
⑧ 關注社區內老人健康快樂的生活。
2011年至2014年側重制度化管理促進社區各個項目步入快速發展期:
① 有機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與消費市場有效合作;
② 社區老人與婦女、兒童三位一體的服務理念,應用于實踐中(老年公寓與社區服務相結合;婦女兒童學習與社區生產發展相結合);
③ 環保與節能一并推行。(垃圾分類處理,生態廁所改造,污水有效防治,社區能源充分利用);
2015年至2018年側重社區內部良性循環體系與政府、市場有效結合完成社區三大目標:
① 社區環境回歸生態、文明、古樸、含蓄;
② 社區社員人人具備積極向上的學習能力;
③ 社區社員達到穩定增長的經濟收入。
紅娘手工藝活動
自1998年開始,團隊歷經二十年的艱苦探索,如今蒲韓聯合社以“服務教育再服務”為宗旨,堅持“真實生活品質提升第一,經濟互助第二”的理念,深入社員的生產生活,圍繞社員生產經營和生活需求,提供統購統銷、生態生產、信用互助、老人養老、兒童教育、手工藝傳承等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三、聯合社的“服務教育再服務”模式
(一)生態生產合作
1、土壤改良和生態種植
堅持自愿原則典型示范;堅持逐步推廣,不一哄而起。
從1998年的農業技術培訓,我們始終堅持引導社員在生產上精耕細作,合理使用農資。2010年前后,合作社自覺開始以改良土壤為目的進行統一生產指導。第一年,合作社就號召社員自愿拿1畝地進行實驗。3年后推廣到每戶5畝,統一要求在改良的耕地上種植4—5種不同的作物或果樹品種,這樣做既是錯開農時,防止一哄而上導致果品滯銷,又能發揮家庭生產優勢,使勞動力、資金都得到優化配置。
2、農資統購、日用品統購服務
合作社社員土地面積約3萬畝,社員聯合起來農資統購既能保證監督質量,又可聯合降低產品價格。另一方面,引導社員合理健康地使用農資。自2014年后又增加了為農戶提供日用品統購服務。聯合社始終遵循保證質量價格合理的原則為社員提供服務,起初每月為社員統計一次外,在后續的發展中增加了傳統節日需求統計統購服務,包括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通過日用品統購服務,蒲韓聯合社引領社員做到正確、健康消費,杜絕假冒偽劣的商品進入農村市場,至2016年日用品統購業務涉及9個種類68個品種,全年日用品統購約430萬。
3、技術培訓
社員技術培訓從1998年到現在,通過成立聯保種植小組,田間技術指導和室內課堂相結合,師資團隊由當地技術指導員和外部高校老師組成,引導社員科學合理的生產生活。同時,學校也作為內部工作人員的能力建設基地,每月集中學習1—3次,相互分享交流工作方法、經驗問題、提高團隊凝聚力。
4、農產品統銷
農產品統銷主要是針對社員土地生產的合格農產品統一銷售,聯合社通過永濟、運城兩個城市消費店以及和經紀人聯盟,確保產品進入市場。農產品統銷作為合作社至關重要的一項業務,聯合社員統一對接市場,保障了產品價格。
5、興辦鄉村旅游
蒲韓聯合社協調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城鄉融合與互動,鏈接城市與鄉村的田園綜合體。通過制定統一服務接待標準,組織指導生態戶自愿加入鄉村旅游項目,以家庭農場的方式接待游客。蒲韓聯合社距離市區不到1小時車程,聯合社組織社員提供鄉村體驗式旅游,其中包括農耕體驗和當地的傳統文化體驗。節假日城市居民會與家人朋友選擇體驗農耕文化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舒適。同時農耕體驗結合參與式保障體系,讓城市消費者加入到生產過程中,組織城市消費者與本地社員互相交流,互相影響,而這也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巨大推力。傳統文化體驗中,借助聯合社的紅娘手工藝與社員的手工加工坊讓游客親自體驗手織布的十幾道工藝、體驗棉花到布的過程;在手工加工坊里感受民間手工美食的加工過程,如芝麻醬、香油、豆腐等產品的純手工加工過程,可親自體驗其中加工環節。2017年聯合社每月接待2-3次的團體游。
兒童教育
(二)日常生活與文化服務
1、互助養老。由于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養老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因此,農戶紛紛要求合作社興辦照料老人的服務項目。于是,蒲韓聯合社在村里租下民房,以入股合作的方式籌集資金,于2013年創立了“不倒翁學堂”即養老院。每位參加養老合作的老人由子女每月交費200元,合作社保證老人每天吃兩頓飯。“不倒翁學堂”本著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的精神,組織讓老人參與諸如挖野菜、做手工藝等輕便勞動來增加收入。這項合作雖非以贏利為目的,但也沒有讓合作社貼補,基本上自負盈虧。養老院共設30個點,每個點安排2名護工、志愿者,還在全合作社內動員了30名義工參與養老服務,讓75歲以上的老人不出村就可以養老。
互助養老
2、農村兒童教育
我們一直堅定兒童是鄉村的未來,孩子在鄉村能夠得到最好的自然課堂。我們的兒童教育分為夏令營和兒童學堂兩部分。2008年我們在做“十年計劃”把兒童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在同年10月份兒童教育部門單列出來,開始做整個社區43個村的學校調研。2009年至2010年,我們計劃想做一個兒童學校,因為碰上撤點并校,將兒童教育擱置;2011年有了新的想法,作為合作社我們開始思考可以給孩子提供哪些服務,7月份,在理事長鄭冰的帶領下,從內部員工子女開始我們做了第一期兒童夏令營,并在2012、2013年連續開展夏令營,社員子女也積極參加。夏令營主題為“釋放孩子天性”,內容為帶領孩子:了解并參與農作物的生長過程;訪山、看黃河、自己動手做食物,并了解參與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剪紙、紡線織布等)……
開展夏令營,我們看到農村教育的現狀與危機:
<1>農村隔代教育問題比較嚴重,甚至有些年輕父母對自己子女不了解,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會,過度依賴電子產品;
<2>村里很多孩子(甚至6-12歲的孩子)對自己周邊的自然環境都不認識,更何談鄉土文化;
<3>撤點并校以后,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城里,孩子過度自卑,產生攀比心理,對村莊不自信。
2014年,夏令營遍布蒲韓各個村莊,并新增了英語品格營,累計學員374人,讓本地的大學生參與到鄉村志愿活動中了解鄉村,農村的婦女、兒童、老人分別參與夏令營學員和志愿者。在寨子村廣場舉辦的結營活動,共有500人參與。
2015年至2018年,蒲韓的夏令營吸引北京、河南、上海、廣州、西安等大城市及本地城市孩子參與:彌補更多的孩子自然缺失癥并促進了城鄉兒童的融合。
兒童學堂于2014年開展啟動,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張孝德老師策劃發起的華夏三親啟蒙教育中,蒲韓成為一個試點,在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兒童成長關鍵期,開始啟蒙教育。在學堂中,孩子可以不出村完成啟蒙教育,增長他們的自信以及與鄉土社區的鏈接,并在此過程中吸引年輕媽媽做老師,回歸鄉村,陪伴孩子成長!
兒童學堂開展的課程內容主要有:
自然開慧課程:根據24節氣安排四季自然教學內容,使兒童在與自然節律的吻合中感知自然、認識自然、在天人感應中實現啟智開慧、實現身心靈一體的健康成長。
經典啟蒙課程:在幼兒記憶黃金時期,講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指讀、背誦三字經,完成對中國4000常用漢字的認讀學習,并進行行為養成。
鄉土文化課程:尋找鄉土民俗、本村村志、技藝能手、道德模范等三親教育素材,讓活教材在天地之中滋養孩子扎根鄉土。借用天地社區學校家庭的力量共同影響教育孩子。
心靈手巧、禮樂藝養教育: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繪畫、禮儀等教化功能,重點開發鄉土音樂、鄉土藝術、鄉土文化、鄉土風俗等對兒童進行全方位的熏陶教育功能,讓禮樂開慧成為終身滋養。
心靈手巧教育:秉承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圍繞手腦并用、身心合一的原則,開展手工藝術、農耕勞作、舞蹈游戲、健身習武等課程,讓兒童德智體全面發展。
技術培訓
3、文化服務
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看到了文化既是一種釋放天性、改變自我的力量,又是一種團結凝聚的力量。因此首先組織婦女跳廣場舞,組織學習提高,倡導優良家風家教,批評不遵守文明規則、不孝敬老人、鬧家庭矛盾的村民。同時,每個季節舉辦不同的公益活動,如春季的“我家最美”衛生活動;夏季的“夏風童趣”夏令營;秋季的“我家有寶”老人活動;冬季的“相約冬季”青年交流活動。這樣,既增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又提升了村莊的文明風尚。
(三)資金互助
農民貸款難一直困擾著農村經濟發展,為此蒲韓聯合社對社員開展以誠信為擔保為社員提供種植、養殖、家庭消費等信用服務,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5年內累計服務農戶6165戶,累計放貸金額1.366億元,更加增強了聯合社與社員之間的緊密性。
由于聯合社始終遵循三位一體的指導方針,從而形成了基于【生產促進供銷】、【供銷服務信用】、【信用推動生產】“服務教育再服務”模式的自循環經濟。
農資統購
四、經驗與啟示
(一)形成了基于熟人社會的鄉村治理載體。
堅持政府主導,積極支持和配合村黨支部、村委會開展工作。積極爭取政府購買服務,開展村容整潔、養老、幼兒托管等社會性服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鄉村是一個熟人社會,村民之間的互信互助遠比城市重要。蒲韓聯合社在開展工作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熟人社會原理和制度優勢發揮出來了。尊重本地的公序良俗,在管理人員中培養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農戶服務的精神境界。以此為前提,蒲韓聯合社在各種事務當中,以生活方面為切入點,尤其注重引導社員的觀念轉變,在開展經營活動的同時,也進行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形成了基于熟人社會的鄉村治理載體。
(二)積極探索出兼并社會文化與經濟相結合的鄉村綜合組織架構。
蒲韓聯合社的原點是鄭冰夫婦的農資經銷店,也屬于從專業合作社起步。但管理團隊沒有拘泥于某個項目,而是把各個專業合作社整合到聯合社中,形成綜合服務優勢,把農戶手中掌握的土地、產品、資金、人才、市場信息等多種要素有機地組合成市場競爭優勢,有效地改變了專業合作社單打獨斗的艱難局面。
通過持續的文化活動與義務勞動調動農戶的自主性。積極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在此過程中激發出了農戶的積極性,在后續的經濟合作中逐漸顯現出農戶的自主性與主體性。
(三)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與合作精神
聯合社堅持合作經濟基本屬性。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推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實行民主管理、互助互利,高度重視提高社員素質。依托農民技術培訓學校,要求社員每年自費參加農業技術培訓4次;專職人員必須參加相應的職業培訓;輔導員養成讀書習慣,至少讀4本書,并組織定期交流。聯合社要求社員遵守國家法律,尊老愛幼,不賭博、不偷竊、不上訪,并能鄰里和睦相處,自覺參與公益活動,追求生活真善美。聯合社的農產品能夠讓消費者放心,正是基于對合作社理念和社員誠信的信任。農民在起始階段對合作社不大了解,有個觀察認識的過程,往往抱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態度,更加需要培養合作精神。自覺遵守合作社章程,牢固樹立合作意識,增強社員主人翁責任感,是辦好農民合作社的基礎。
合作組織是幫助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要把準社員需求的脈博,認清自身的優勢,不斷開拓合作領域,形成與社員互相依存的關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以農戶生活方面為切入點開展工作,引導社員健康理性消費,還原鄉村原有的樸素、節約、互幫互助的生活本質。
(四)建設美麗鄉村,吸引返鄉創業就業。
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帶來農村空心化和鄉村凋敝難以避免的當下,蒲韓聯合社的建設和探索,給鄉村帶來了富裕和活力。
一方面,聯合社近一百名全職工作人員全是蒲韓地區的村民(女性居多,有些是本地人,有些是嫁到本地的媳婦),且輔導員大部分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聯合社的工作不僅是一份生計,也是鍛煉能力的機會。而對年長些的老員工來說,聯合社也不僅是生計,還是一種價值體現,亦是創建美好家園生活的事業。另一方面,隨著鄉村經濟發展、文化生活、村容村貌的不斷改善,許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陸續返鄉創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