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格局預示發生城市化拐點 2009年06月05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據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數字,2009年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為1020萬,比去年減少了40萬,降幅3.8%,這是多年來高校報名人數的首次下降;將這一變化解釋為畢業生就業困難降低了學生上大學的興趣,是難以成立的,其實,從十幾年前的人口變動數據,完全可以預見到今天的局面;若不是因為近年來的大學擴招、入學率提高,和大量積累待消化的復讀生(今年的考生中便包括了270萬往屆生),高校考生會在兩年前就已開始減少;而人口數字顯示,今后幾年考生人數將繼續大幅減少,降幅的高峰將出現在2018年。考生減少,除了對高等教育市場的供求對比帶來直接影響,它更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提醒人們注意人口格局的變遷,和這一變遷即將給各個產業帶來的影響。 在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所闡述的創新機遇之七大來源中,唯一具有高度可預見性、而事實上卻又經常被忽視的一個來源,就是人口變動;導致這種忽視的原因大概是:決定人口趨勢的基礎變量(生育率和各年齡段死亡率)的變動,和它們的經濟后果最終表現出來,這之間往往有數十年的時間差,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構不成新聞事件,也就很難得到媒體的關注。 每個在中國做生意的人,必須牢牢記住一個年份:1987年,新生人口在這一年達到了2550萬的頂峰,此后便以平均每年48萬的速度下降,直到2004年后暫時趨穩;你不妨把這一為期16年的人口絕對數下行段想象成一個倒梯形箍圈,它隨時間流逝而沿著人口金字塔慢慢往上擼,沿途所經之處,每個以特定年齡段人口為主力消費群的產業,將一個挨一個的遭受打擊;現在,它正走在5-21歲這個年齡段,剛剛壓過初等教育,正在撞向高等教育,幾年前已經碾上摩托車,六七年后將碾到汽車,兩三年后推進到住房租賃市場,八九年后將沖進首次購房市場……;在我們所能觀察和評估的宏觀變量中,沒有比這個更加確鑿無疑和無法抗拒的了,漠視它的人們,很快將品嘗到它的厲害。 需要牢記的另一個年份是2003年,這一年,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口達到歷史頂峰2000萬,此后便以平均每年170萬的速度下降,降至去年的1100萬,顯然,城市化進程已經走過了拐點;請注意:2003減1987等于16,這恰好是初中畢業的年齡,我們知道,許多農村孩子正是在這個年紀進城打工,現在,城市化的這一來源正在枯竭;同時也要注意,170萬3.5倍于48萬,因而城市化降速還有其他原因,很可能是農村16至45歲這一青壯年潛在進城人群正在全面萎縮;如果是這樣,那對于許多產業將是個十分不詳的信號,這些產業過去十年能在目標年齡段人口縮減的情況下保持高速增長,全賴于每年從農村涌入的大批新增城市人口,而現在,這一動力源[7.37 -0.81%]正在迅速枯竭。還是2003年,該年死亡率達到了198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6.40‰,此后便以平均每年0.13個千分點的速度上升,對應著死亡人數平均每年22萬的遞增。 和經濟危機一樣,人口箍圈橫掃之處,每個產業都將經歷一次大掃除,效率低下和盲目擴張的企業將被清除,那些陶醉于過去十年高速增長所帶來的興奮與樂觀之中、對自己一度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信心滿滿的企業,將死得最慘;懂得未雨綢繆,善于在逆境中創新的企業,將脫穎而出;要做到這一點,起碼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目標消費群年齡結構,再算算離緊箍咒還有多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