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施政 共享繁榮
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為政、施政的親民、惠民。無論是胡錦濤主席時刻強調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還是溫家寶總理溫文儒雅的親民形象與工作作風,莫不如此。我國正處在快速城市化時期,這個階段社會結構急劇變化,各種沖突與矛盾突顯。為政者以“和諧社會”倡而導之,正是充分認識到社會的階段性特點。民生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
改革開放前期,中國經歷了一個快速致富期。有的人先富了起來,更多的人卻沒能迎頭趕上。如今,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區域戰略的轉移、惠民政策的實施,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開放繁榮成果。尤其是農民,在城市化進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剛剛發布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另外,在城市之中,公民社會逐漸成型。更多關乎國計民生的決策不得不直面民意,公民成為健全社會機制、推動社會發展的主體。這一點,在當前的社會熱點諸如拆遷、房價等問題上可見一斑。
城鄉統籌,戶籍破冰,高層強調城市化
自李昌平向總理發出“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的呼聲后,三農問題逐漸成為中國所面臨的根本問題之一。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鎖定“三農”。這幾年的主題分別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2004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05年)、新農村建設(2006年)、發展現代農業(2007年)、加強農業基礎建設(2008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2009年)。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1月31日發布,連續第七年鎖定“三農”。與眾不同的是,今年的“一號文件”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題,這表明三農問題已經不局限在農業、農民、農村內部解決。
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的一號文件,提出了“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針。文件全文約為12000字,分為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加快改善農村民生、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部分。新華社撰文分析稱,今年一號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強農惠農新政策,“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是其最大亮點”。
文件全文多處具有新意,如首次在文件名稱中突出“城鄉統籌概念”、對“三農”投入首次強調“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首次提到“新生代農民工”這一概念等。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將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事實上,城鄉統籌與城鎮化正是中央近期一直在強調的內容。在去年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等要求;12月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促進農民工在城鎮落戶的政策措施,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允許有穩定職業和收入的農民工及其子女轉為城鎮戶口,并納入城鎮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也要求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和有條件的農村人口進城定居,加快小城鎮建設,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局面,努力實現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
戶籍改革開始在中小城市和城鎮穩步試點。一些專家認為,戶籍改革之后,還需要配套措施及時跟上,讓農民獲得城鎮戶口后,還要享受到城鎮的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等福利待遇。
“拆遷變法”,保障和諧城市化
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式向公眾公開征求意見。這也意味著引發無數社會問題的“拆遷”開始面臨最根本的變革。以往的“拆遷”因為法律法規不完善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合理,產生出許多不必要的社會沖突,導致釘子戶、暴力抗拆等事件頻發,唐福珍自焚等事件更是帶來血的教訓。
征求意見稿將傳統的“拆遷”概念由“征收”和“搬遷”取而代之,十分有新意。征求意見稿規定,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進行危舊房改造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未達到90%被征收人同意的,不得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征求意見稿規定,房屋征收部門及其委托的單位不得采取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等方式實施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暴力、脅迫以及其他非法手段實施搬遷。征求意見稿規定,實施強制搬遷前,房屋征收部門應當按照補償決定,對被征收人先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產權調換房屋、周轉用房。征求意見稿對征收補償規定:貨幣補償的金額,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但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生效之日類似房地產的市場交易價格。
此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拆遷變法”召開過專家學者座談會。而去年底,北京大學的五位法學教授曾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遞交《建議書》,建議作為立法機關的全國人大對《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進行審查,撤銷該條例;或由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向國務院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對《拆遷條例》進行修改。此后,他們先后接到了國務院法制辦和全國人大的座談會邀請。可以說,“拆遷變法”的順利推進,是一次成功的民意表達的貢獻。
防通脹,抑房價,穩定經濟保增長
城市的居民,粗略地可劃分為富人、窮人以及中間龐大的夾心層。對于最廣大的窮人和夾心層,能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成為他們心頭難以割舍的祈望。這也是房價問題以及保障性住房問題之所以廣受關注的根本原因。中國房地產市場不乏需求,加上去年房地產市場投資的活躍,城市中的房價一路高漲,廣受爭議。問題主要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這些地方房價漲幅過大。例如北京,去年1月份商品房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10787元,而到了11月份漲到了17810元,漲幅高達65.1%。有評論者無不擔憂地喊道,房價過高使中產階層正在被消滅?
自去年底以來,中央政府順應民意,連續出臺多項有效措施予以抑制。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要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強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棚戶區改造等方面,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增大供給,平抑房價。此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決定,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國土資源部等五部委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土地出讓價款首次繳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讓款的50%;財政部、國稅總局發文,提出5年以上普通住房轉讓時方準予免征營業稅;國土資源部召開掛牌督辦房地產開發閑置土地處置新聞通氣會。
事實上,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很多程度上得益于去年中央為“保八”而采取的調控措施。而在今年,“保八”成功后,如何防止這些措施持續刺激所帶來的通脹危險,則成為決策者思考的問題。“保增長”的前提下,防止通貨膨脹超預期上升可能成為我國面臨的首要問題。去年,GDP增長8.7%,高達335353億元。不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去年底均出現了上漲,去年12月分別同比上漲1.9%和1.7%。
分析普遍認為,今年經濟增長的最大挑戰就是防通脹。在對于2010年的中國經濟預測中,社科院公布的一份報告認為,2010年GDP增長速度是10%左右,超過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的9.5%增長率。有專家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國氣候惡劣,夏糧有可能出現歉收,這將直接導致未來農產品價格上漲,加劇通脹預期。CPI由負轉正警醒我們高度關注物價走勢。近來,央行頻頻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其中出人意料地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以抑制商業銀行的信貸增速,預防通脹超預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