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比上年末下降0.8%,同比減少16.5萬。其中2018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常住人口為1562.8萬人,同比減少了23.3萬。這是1997年以來的常住人口第二次下降,也是自2017年起連續兩年下降。
目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效顯著,不斷健全人口調控和服務管理機制,加大人口調控力度,常住人口增量、增速保持雙下降。
據北京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1月23日發布的《全市(北京)年末常住人口》顯示,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4.2萬人,比上年末下降0.8%。
從年齡構成看,0-14歲常住人口226.6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0.5%;15-59歲常住人口1562.8萬人,占72.6%;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364.8萬人,占16.9%。
從城鄉構成看,城鎮人口1863.4萬人,鄉村人口290.8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5%。
對此,華爾街見聞指出,北京人口連續兩年負增長,為近50年來首次。而21世紀經濟報道認為,北京與上海一樣,上海最近幾年也經歷了人口負增長的情況,外來常住人口減少是主要原因。
據了解,此次下降,為1997年以來的第二次下降,降幅也比上一年加大,尤其是青壯年人口下降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從1978年的871.5萬人至今,平均每年增加33.3萬人,年均增長2.4%。
1978-1985年,常住人口增長平穩。改革開放初期,人口增長較為穩定,從1978年的871.5萬人增加到1985年的981萬人,年均增加15.6萬人,年均增長1.7%。
1986-1999年,常住人口持續增長。從1986年的1028萬人增加到1999年的1257.2萬人,年均增加17.6萬人,年均增長1.6%。
2000-2011年,常住人口快速增長。常住人口從2000年的1363.6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2018.6萬人,年均增加59.5萬人,年均增長3.6%。
2012-2018年,常住人口增長放緩。人口規模增量、增速實現了雙下降。常住人口從2012年的2069.3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2154.2萬人,年均增加14.15萬人,年均增長不足1%。
其中,2018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增加6.6萬人,至364.8萬人,占比從2017年的16.5%攀升至16.9%。而15-59歲常住人口1562.8萬人,占72.6%,比上一年減少了23.3萬。這部分人為勞動年齡人口。
北京市常住人口減少主因為“十三五”規劃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帶動人口調控政策,根據目標,2020年比2014年要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也就是至少會減少300萬人。目前雖然常住人口已出現兩年負增長,但任務依然艱巨。
對于人口負增長,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龐江倩去年初也就表示,這“符合北京人口發展變動的趨勢”。
龐江倩解釋,中國勞動年齡的人口逐年減少,而隨著全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在不斷縮小,部分省市區人口出現回流趨勢,而人口向各大城市流動速度有所放緩。
同時,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構建,一些勞動密集型傳統行業的就業人口有所減少,影響人口總量的變化,以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北京常住人口的增長。
另據此前報道,北京六大核心城區也正在實施遷出戶籍給與獎勵的措施,這使得一些戶籍空掛戶加快注銷,一些本地戶籍人員可能會轉到副中心等地。
1月16日,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同意,三家單位聯合印發實施了《關于做好核心區歷史文化街區平房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恢復性修建和經營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京建發〔2019〕18號)提出,按照區主管部門確定的申請式退租補償標準,計算貨幣補償金額。補償標準原則上按照退租房屋市場價值總額扣除房屋重置成新價款后進行計算。對自愿將戶口遷出中心城區的,可給予適當獎勵,具體標準由東城、西城區政府協商一致,分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