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生態環境部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從“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來看,PM2.5未達標的262個城市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相比2015年下降24.6%;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相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均超額完成時序進度和年度目標要求。338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認為,在取得上述成績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仍處高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等方面問題仍然突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三大重點區域單位面積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5倍,大氣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遠。
北京減排量不足以支持北京控制PM2.5持續下降
北京去年實現了51微克/立方米的好成績。對此,劉炳江認為,在看到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北京市空氣質量相對高位運行的狀態是十分脆弱的。受到風速、濕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空氣質量會出現波動,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情況下表現就更為突出,加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煤炭消耗量高、機動車排放量大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因此,大氣污染治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目前北京的減排量不足以支持北京控制PM2.5持續下降,解決傳輸通道污染也成為當務之急。”劉炳江說。
鋼鐵行業深度治理將是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進入攻堅期,推進工業行業深度治理是有效降低全社會污染排放、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保障。劉炳江介紹,工業行業污染深度治理的第一個重點是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工作,這是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第二是推進重點區域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通過加嚴排放限值,推動行業治污設施升級改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下一步將逐步擴展至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其他區域。第三是推進VOCs治理。去年完成了2.8萬家治理工作,今年將繼續推進,既是為了解決臭氧問題,也是為了PM2.5。
初步摸清“2+26”城市污染特征和來源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表示,攻關聯合中心成立以來,取得了四個方面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開展城市顆粒物來源解析、排放清單編制與“一市一策”跟蹤研究,初步摸清了“2+26”城市污染特征和來源,提出了“一市一策”綜合解決方案等。此外,建立重污染預測預報、會商分析、預警應急、跟蹤評估和專家解讀等全流程的應對技術體系,區域性的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顯著提升。
有毒有害大氣污染名錄正在制定 首批包含11種污染物
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通過進入大氣環境,并且通過吸入或其他暴露途徑,會對社會公眾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通常都發布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進行嚴格管控。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也明確提出要公布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劉炳江表示,生態環境部會同衛生健康委制定了第一批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并征求了各方面意見,很快就會發布。他介紹,第一批名錄共有11種污染物,其中5種是重金屬類物質,6種是揮發性有機物。
改善生態環境將逐漸弱化行政手段 增強經濟手段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投資增長43%。劉炳江介紹,去年中央財政資金在大氣污染防治投入方面達到200億,是這幾年來最多的一年。如果沒有大氣專項資金,農村清潔能源替代工作撬動不了,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范圍從原來12個市增加到35個市,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的清潔能源替代。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要求,要發揮好經濟手段的作用改善生態環境。劉炳江說,今后,行政手段會逐漸弱化,經濟手段會更加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