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河北承德縣人,1979年9月參加工作,1985年11月入黨,河北省高教自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自考大學學歷,文學學士學位,中國農業大學農業推廣專業碩士。歷任承德縣政府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承德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體改委主任;中共承德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中共承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中共平泉縣委副書記、人民政府縣長;2008年6月任中共平泉縣委書記。2008年1月,當選為省十一屆人大代表。
先后被評為2005年度全國食用菌產業十大新聞人物、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優秀領導者、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所撰寫的《增加農民收入是增強縣級執政能力的關鍵》一文在中國當代杰出領導文獻《時代潮》刊發;所撰寫的《增強執政能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文在中華“精英杯”論文大展賽中榮獲一等獎,還有多篇論文和文章在國家省市級報紙刊物發表。
平泉位于冀遼蒙三省交界處,素有“京冀門楣、通衢三省”之稱,歷史上曾是個商賈云集、經濟繁榮的商貿重鎮,后因軍閥混戰、日寇入侵而日漸蕭條,至今仍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忽如一夜春風,喚醒了這里對城市文明的渴望,使這座默默無聞的省際邊界“小城市”發生了“大變樣”。今天的平泉,“遼河源頭、契丹祖地、中國菌鄉、神州炭都”四張既浸透歷史文化內涵精髓,又閃爍著現代產業光芒的城市名片聞名遐邇;文化產業、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等一批與科學發展觀相伴相生的現代產業加速崛起;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全面小康生態先進縣、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活性炭之鄉等諸多殊榮相繼榮膺;一條條寬闊筆直的城市干道、一片片展示現代城市品位與個性的樓群、一座座蘊含著濃郁契丹文化的精品建筑、一個個盛滿市民笑臉的廣場公園……開啟了塵封的歷史,創造了凝固的藝術,托起了一個加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信心和決心——源自對省委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綜合競爭力等系列一脈相承的重大戰略的深入解讀和領會。2008年4月29日,省委召開了三年大變樣動員和推進大會,提出以摧枯拉朽、蕩舊滌新的氣魄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繼此之后,省委省政府又做出在全省上下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和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等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為使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對省委的決策部署從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思考,進而把省委的決心變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堅定信心和堅決行動,平泉通過開辦假日黨校、舉辦科學發展觀大講堂等形式,充分利用節假日時間組織黨員干部聆聽清
謀劃和推進——堅持把“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放在贏得省際競爭、提升河北形象的高度,強力推進“三城同創”和“六創聯動”工程。平泉是遼寧、內蒙進入河北的門戶,平泉的城市形象不僅關乎平泉,關乎承德,更關乎河北。在省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遼寧、內蒙將與河北相鄰城市凌源、寧城作為省際次中心城市進行全力扶持與打造,一副與河北競爭資源、比拼形象的架式已經全面拉開。對此,平泉面臨的選擇是要么被邊緣化,在競爭中落伍,要么勇敢擔負起省際競爭的重任,加速崛起,率先發展。根據對縣情的這一基本認識,平泉敢于突破慣性思維,大膽摒棄“縣城概念”,牢固樹立“城市理念”,強力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深入實施“三城同創”(省級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工程,從城市規劃建設到城市管理經營立體式攻堅,從城市形象氣質到城市文化內涵全方位提升。
一是規劃引領未來。平泉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老城,文化有傳承,產業有基礎,發展有特色。圍繞將城市古風古蘊與現代特色巧妙融合,使古城煥發青春,彰顯特色魅力,在激烈的省際競爭中加速崛起,我們先后投資1500余萬元請“大院”、聘“名家”,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城市,確定了“兩軸、三區、五極”的城市網絡體系,規劃控制區由26平方公里擴大到158平方公里。在總體修編基礎上跟進編制了縣城商業網點布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基礎設施配套和重點區片的控制性詳規,2008年城市總規被省市政府定位批準為中等城市標準。為確保規劃執行不走樣,不斷強化“規劃即法、執法如山”的理念,堅持“一套班子研究、一個出口發布、一支筆審批”,確保規劃不走樣。《城鄉規劃法》頒布后,迅速組建了城鄉規劃局和鄉(鎮)村規劃管理所,實行縣、鄉(鎮)、村“三級”規劃一體化管理,推進規劃管理全覆蓋。
二是拆遷突出和諧。為了破解拆遷難問題,推行了“統一規劃、毛地掛牌、行政拆遷、凈地供給”的工作模式,把拆遷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讓給廣大群眾,工作中始終做到“一把尺”、“三公開”(拆遷方案拆前公開,拆遷補償標準公開,拆遷安置方案公開)、“三嚴格”(嚴格拆遷人監管,嚴格拆遷管理程序,嚴格接受社會對拆遷的監督)、“三清楚”(清楚拆遷底數,清楚拆遷方案,清楚責任部門)。去年以來,全縣共完成拆遷60萬平方米,動遷4267戶,不但沒有引發大的不穩定問題,而且許多群眾發生了由不愿意拆到主動找政府申請拆的轉變,在破解了拆遷這個焦點、難點問題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親和力。
三是建設強調品位。規劃是“T臺”,建筑是模特,景觀是時裝,個體完美、相互映襯才能共同演義凝固藝術的精彩。為提高城市品位,我們投資550萬元聘請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進行了城市形象、數字城市、城市綠化景觀、城市道路、城市照明、城市公共安全6個專項設計,并制定了單體建筑設計“預審”和開工前“終審”的審批流程。在此基礎上,強力推進城市建設,去年以來,共完成投資32.6億元,實施了府前廣場、府前大街等城市精品工程10項,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8萬平方米,建設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等公建工程17項,新建園林式精品住宅小區21座,舊城改造70多萬平方米,新區開發100多萬平方米。
四是管理圍繞人本。按照“人本化、精細化、網格化、數字化”現代城市管理方向,實施了總投資800萬元的數字城市管理系統工程,形成全時段監控、全方位覆蓋的現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實現了城市管理“由被動到主動、由定性到定量、由分散到系統、由重結果到重過程”的轉變,城管執法由單純執法到執法服務的根本轉型。將治污治亂與凈化美化相結合,兩年來共打造城市重要節點景觀23處,取締了城區內所有燃煤散燒鍋爐,外遷、改造“雙高”企業11家,主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增加15天。2008年,全省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順利通過驗收,并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級文明城市,“三城同創”圓滿完成創建任務。在此基礎上,全面啟動了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文明生態城市、雙擁模范城市、環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六創聯動”工程,按照建設中等城市的理念、要求、標準以及建設中等城市的工作節奏、工作力度、工作質量來統領和帶動整體工作實現新跨越。
挖潛和提升——構筑現代產業體系,啟動塵封的歷史,讓記憶與現實對話、文化與產業對接、經濟與生態共贏、城市與鄉村統籌。城市發展靠要素支撐,“三年大變樣、六年上水平、九年出精品”,既要一招不讓地抓好“規劃、拆遷、建設、管理”這些直接環節,更要抓住產業支撐這個根本,浚源通流、固本強基。
一是展開科學發展雙翼,驅動現代產業、城市經濟共振齊飛。現代產業體系與中等城市建設相互契合、相融相通,如同科學發展的雙翼,只有共振齊飛,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此,我們確立了“三省通衢新樞紐、省際邊界次中心,五港內陸大基地、京津休閑游樂園,冀東區域中心帶、科學發展示范區”的城市功能定位,按照既遵循國際產業發展大勢和普遍規律,又傳承現有產業基礎和特色的原則,堅持以中等城市和產業聚集區建設為平臺,以循環經濟為主要特征進行構筑,以文化產業為紐帶進行串聯,以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進行支撐,以資源、生態安全進行保障,強力構筑“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前輪牽引,先進制造業、有機食品精深加工業后輪驅動”的“動車組式”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打破傳統的產業發展路徑依賴,推動產業走上“微笑曲線”的高端,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布局合理化、產業發展集聚化和產業競爭高端化,實現中等城市與現代產業體系雙槳齊動、雙翼齊飛。根據產業基礎現狀和縣域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我們將城市規劃定位為“一中心四組團”式發展格局,同時將省級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規劃建設與城市功能區規劃建設統籌考慮,同步實施,將產業聚集區劃分為相互獨立、功能互補的六個功能分區,各功能分區與城市四個組團相互契合。主城區,依托良好的城市發展基礎,以綜合型城市為主要特點,打生態經濟之牌、走科學發展之路,按照宜業、宜居、宜游的思路,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城區,充分挖掘利用紅山省級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的政策優勢,重點發展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適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北城區,以華北物流園區為基礎,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吸引周邊生產要素向平泉聚集。遼河源區,依托遼河源國家AAA級景區、契丹始祖發祥地、中國七大河流之一遼河發源地等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河源文化于一身的寶貴罕見旅游資源優勢,大力建設“原生態旅游新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托七溝良好的小城鎮建設基礎、建設用地資源、交通區位優勢、水力電力資源,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綠色食品加工業。中等城市與現代產業建設的深度融合,促進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要素的迅速聚集,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8.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3.2萬,城市化率提高到33%,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省綜合實力排位5年提升了58個位次。
二是把城市文化挖掘當作大生意來做,讓城市的一磚一瓦皆文化。城市經濟是樁大生意,歷史文化挖掘是篇大文章。欠發達地區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眼前最大的難題是“差錢”,將來可能顯現的最大問題是低水平建設和千城一面,沒有個性。為此,我們把城市經營的重點聚焦到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文化產業的打造上,與城市功能分區相結合,圍繞唱響“遼河源頭、契丹祖地、中國菌鄉、神州炭都”四張城市名片,規劃了四個文化產業園區,推進實施了總投資45億元的40個文化產業項目,有效實現了彰顯城市個性、搞活城市經濟、聚集城市要素的多贏統一。例如,圍繞挖掘契丹文化,開發建設了市民主題文化廣場,與此相呼應,實施了總投資1.2億元的契丹文化主題公園—澤州園項目,在澤州園竣工開園前夕,舉辦了中國首屆契丹文化研討會,邀請國內頂級專家匯聚一堂,學習交流,獻計獻策,同時成立了中國契丹文化研究中心并落戶平泉。契丹文化主題公園和廣場的建設,不僅為市民增添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拉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而且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省際邊界小城因契丹文化而聞名遐邇,公園及廣場周邊土地價值大幅飆升,一些受金融危機影響信心不足的投資商紛至沓來,去年儲備的8宗800畝土地高價掛牌出讓。文化產業與城市建設的融合,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拉動了商貿流通,活躍了城市經濟。今年以來4家星級酒店(其中2家五星級)爭相落戶,并均已開工建設,打破了平泉沒有星級酒店的歷史;公園東側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總投資近億元的澤州園商業街項目,廣場對面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總投資3.4億元的水岸華庭綜合商住項目已經開工,項目建成后將拉動近萬人向城市聚集,吸引400多個商鋪落戶;此外,古八溝大街恢復改造、山莊企業集團夷狄佳釀宮廷釀酒文化及工業觀光旅游開發、清真歷史文化街區恢復保護、華北物流園區等城市文化產業項目正在或即將開工建設,一個冀遼蒙三省交界處群眾幸福指數最高的文化魅力之城、宜業宜居之城、山水園林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三是全面啟動農村面貌三年大變樣,讓鄉村和城市同繁榮,農民和市民共福祉。京沈快鐵將于2012年竣工通車,途經平泉并設站,這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屆時平泉將納入京津兩大都市1小時經濟圈。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長期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都市人,對農村生態休閑旅游、農家有機食品等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項目情有獨鐘。為此,平泉把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目光瞄準在吸引兩大都市的消費上,在狠抓產業富民的同時,全面啟動了農村面貌三年大變樣。立足“看得好”,大力實施植綠攻堅、封育禁牧、節能減排、面源污染和五亂治理等環境整治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8%,名列全省各市縣第3位,努力讓整個縣域成為一個純天然的大景區。立足“吃得好”,深入開展了食品安全縣創建活動,聘請專業機構對全縣農業資源做深入分析、分類,對生態、休閑、高效農業發展做整體規劃,對大氣、土壤、水進行質量控制,實行有機認證,面向高端消費市場,積極開發有機食品。立足“玩得好”,深入挖掘、高起點開發旅游資源,充分利用平泉多民族聚居和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交融薈萃的特點,謀劃實施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運動和民間娛樂項目,著力打造異域風情,突出神秘體驗。立足“住得好”,結合新農村、文明生態村和小城鎮建設,實行整村改造,大力推進新民居建設,區別各村特點建設設施農業型、城郊建設型、生態旅游型、商貿流通型新村,目前全縣20個市級以上示范村全面開工,10月1日前全部入住,以實實在在的惠民行動向國慶60周年獻禮。立足“學得好”,在深入挖掘紅山、契丹、大清文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縣內保存多處近代歷史遺跡遺存的優勢,大力挖掘開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上山下鄉、文革四清時期歷史文化,將歷史文化元素浸透到城鄉肌理,讓每一個來平泉的游客在休閑消費的同時,充分享受精神文化大餐,讓廣大群眾每一天都享受京津都市人在旅游時才能享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