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策支持,有法治保障,有平等對待,民營經濟才更有信心和活力
民企座談會上的強烈信號
對于全國超過2700萬家民營企業和6500萬戶個體工商戶來說,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向他們傳遞了這樣一個無比明確的信號:一段時間以來的“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等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新華社對這次會議的報道中,用了罕見的表述:習近平總書記1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了“十分重要的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使用了態度明確而強烈的措辭:“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都不要聽、不要信。”他還說,“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在座談會現場零距離聽完講話的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感受到了震撼。
“總書記及多位中央領導和幾十位部長到場,總書記親自主持,表達了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高度重視。”雷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整個講話,對民營企業來說,既是“定心丸”,又是指路燈。
參加座談會并在會上發言的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總書記認真聽取企業家們的匯報,并對我們的困惑作了解答。我感觸比較深的是,總書記脫稿講了很多話,講得非常直接。他沒有回避問題,直接講了國企和政府欠債的問題。此外關于減稅的問題,大家提了很多意見和想法,他也直接回復了。”
受邀企業大多發展穩健
輿論注意到,這次會議規格很高。
除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之外,參加座談會的還有三位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此外,丁薛祥、劉鶴、胡春華、黃坤明、尤權、何立峰也出席了座談會。
一些關鍵部門的領導,也參加了座談會。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財政部部長劉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商務部部長鐘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剛、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等都在參會名單之列。
不少民營企業家都對這樣的“豪華陣容”印象深刻。“此次民營企業座談會規格之高,黨和政府之重視,前所未有。”在現場參會的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在與會者名單中,還能發現不少金融機構負責人的名字。四大國有銀行掌門人——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悉數到會。此外,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趙歡、交通銀行行長任德奇、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也都在參會名單之中。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困擾民營企業的老大難問題,而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的全部到會,也傳遞了一個信號:決策層將從金融方面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支持。
會議中數量最多的群體,來自民營企業家代表。會議邀請了54位民營企業家出席,這些企業家所代表的領域分布廣泛。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各領域,大部分都有相關企業代表參會。
一些明星企業家也紛紛亮相,如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宗慶后、張近東、王傳福等。不過,在座談會上,這些明星企業家卻相對“低調”,并沒有受邀發言。
劉積仁、魯偉鼎、王小蘭、孫飄揚、盧勇、湯曉鷗、劉漢元、談劍鋒、劉屹、耿哲等10位企業家代表先后發言,就新形勢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這10位企業家中,來自信息技術領域的占據了4席——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眾人科技董事長談劍鋒、和同信息董事長耿哲。
而其余6位,分別來自不同領域。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是醫藥行業企業家代表;萬向集團總裁魯偉鼎來自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勇來自新材料行業;通威集團董事長劉漢元是新能源產業代表;安徽艾可藍環保董事長劉屹來自環保產業;時代集團公司總裁王小蘭是發言企業家中唯一的女企業家,來自機械制造業。
“參加座談會的企業家,既有老一代企業家,也有接班的二代企業家,還有年輕的創新型企業家。”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
以發言的10位企業家為例,63歲的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是中國較早由學者下海、轉型為企業家的人士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創辦了東軟集團。64歲的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下海潮中,辭職下海創業,成為中關村第一批“標簽式”創業者。萬向集團總裁魯偉鼎則是“企二代”,其父魯冠球是中國第一代鄉鎮企業的代表人物。而1976年出生的眾人科技董事長談劍峰,是年輕一代企業家代表,今年只有42歲,2007年創立眾人科技。眾人科技雖然是一家年輕企業,但已經成為國產信息安全相關標準的制定者和推動者。
在54家民企中,上市公司超過了半數,有28家是A股上市公司。10位發言人所掌舵的企業中,7家是A股上市公司。《上海證券報》梳理發現,這些發言企業有一個共同點,大多股權質押率較低,財務狀況相對穩健。
給雜音畫上休止符
習近平在講話中正面回應了關于民營經濟的疑慮和爭議,他說,“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有的人發表了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說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歷史舞臺;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有的人說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等。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
此前,一篇聲稱“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的文章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作者是自稱“資深金融人士”的吳小平。在吳小平的文章中,他認為私營經濟的任務是“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已初步完成。該文一出,輿論嘩然。而在資本市場中,一些地方國資馳援有平倉風險的民企,也引發了“國進民退”的擔憂。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撰文指出:“這次座談會釋放出極為重要的信號,是對‘民企退場論’‘國進民退論’的最后一擊,是 2018 年迄今最為重要、最為明確的政策引導信號。”
相比融資渠道不暢、貿易不確定性增多等困難,輿論場的混亂,更加劇了不少民營企業家的不安情緒,動搖了一些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都是從中國經濟發展最困難的時期起步的,他們在發展過程中是不懼怕困難和挑戰的,他們有很好的適應性,能夠在各種壓力中找到自己發展的道路。他們最擔心的就是不知道國家的政策是否發生了變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國家是否能夠像過去一樣以寬容、改革、創造新的發展環境來支持他們面對挑戰?為他們的繼續發展創造空間?”在座談會上第一個發言的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對媒體表示,黨中央能夠及時發出這樣的聲音,這對民營企業家和創業者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實際上,在最近一個多月內,習近平屢次談及民營企業。9月27日,在遼寧忠旺集團考察時,習近平表示,“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關心支持愛護民營企業。我們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
10月20日,習近平在給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中,再次對外傳遞了清晰的信號:“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質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10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再次表態,“民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前途不可限量。黨中央一直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點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而在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連續用三個“沒有變”和一個“不能變”,針對思想界出現的誤解和爭議進行釋疑,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他說,“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了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
“這些頗有針對性的說法,是對影響相當廣泛的所謂‘私有制速滅論’‘民營經濟離場論’等荒謬言論的有力回應。”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習近平的這次講話,再次強調“兩個不動搖”的同時,首次大聲疾呼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這代表著執政黨領袖向廣大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以及全社會發出的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強音。”
“自己人”,意味著平等
在不少民營企業家看來,最大的信心和最暖心的一刻,來自習近平在座談會上的一句新提法:“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今年以來,大家觀察到民營企業因各類因素,活力、信心均受到影響,焦慮成為大家交流中的主題詞。”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能讓人特別安心。”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有同感:“在總書記的講話中,讓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就是,總書記說,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這句話雖然很樸實,但讓我感覺特別親切特別溫暖。”
這句話也讓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感動了許久。東明石化集團是一家石化領域的民營企業,長期以來,國企占據了石化領域的壟斷地位,民營石化企業發展空間受限。“盡管國家為推動民營石化行業的健康發展進行了政策改革,但還沒能完全實現對民營企業公平公正的對待。”李湘平表示,這種新提法,是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最充分的認可,“既然是自己人,就意味著平等。”
在座談會上作為發言代表的安徽艾可藍環保董事長劉屹,也對這句話感觸很深。“一段時間以來,‘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言論在民間流傳。雖然說謠言止于智者,我們對那些言論也是不予認同,但是這種言論的根基其實就是把民營經濟當作另類來看待,也反映了一小部分群體對于民營經濟的態度。” 劉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說到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都是自己人,是對這一言論的有力回應,直接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注入了無窮的信心。
“習總書記的話表明,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上的定位,實際上是跟國企、外企都是平等的。這給了民營企業很大的信心。只要大家有信心了,其他事情就好辦了。”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紓困方案直擊痛點
整個講話中,更大的篇幅在于直面當前民營企業的困境,并給出紓困方案。
習近平在講話中明確表示:“應該承認,當前一些民營經濟遇到的困難是現實的,甚至相當嚴峻,必須高度重視。”
“有的民營企業家形容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習近平在講話中,將困難歸結為三大主要原因: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結果、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結果、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結果。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還與發言企業家現場互動,零距離了解民營企業當前遇到的困難和建議。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代表整個新能源行業,圍繞光伏產業和能源轉型進行了發言。
他在發言中坦言,整個中國光伏行業當前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包括政策“急剎車”給行業帶來危機。
“總書記聽了我的發言很高興,也和我進行了交流。”劉漢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針對政策對產業的影響,習近平談道:有些政策制定過程中前期調研不夠,沒有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對政策實際影響考慮不周,沒有給企業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協調,政策效應同向疊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簡單,導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產生了相反的作用。
針對種種困難,習近平提出六大方面措施:一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二是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四是完善政策執行方式;五是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六是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總書記講到的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六大舉措把民營企業家的擔心和顧慮基本上全面包括進來,尤其是一直呼吁的減稅降費、抽貸斷貸等痼疾問題。”比亞迪(49.000, 1.75, 3.70%)董事長王傳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場的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一定要真正落實下去,“這些話都講到民營企業家的心坎里去了。”
重在落地
在給出解決方案的同時,習近平在講話中也對一些現象和工作方式提出了直言不諱的批評。
“近年來,我們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實不好、效果不彰。有些部門和地方對黨和國家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大政方針認識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應該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護產權、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過程中前期調研不夠,沒有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對政策實際影響考慮不周,沒有給企業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協調,政策效應同向疊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簡單,導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產生了相反的作用。”
一些專家對這部分內容印象深刻。劉勝軍認為“這段話太給力了”,原因有二:第一,中央對政策執行中的問題看得很清楚,講得很具體。第二,中央對“有關部門”提出了嚴厲批評,這是黃牌警告。
“在過去一段時期,對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問題,中央和國務院也曾經出臺過許多的文件,但到后來總是打了水漂。”出席座談會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在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場的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一定要真正落實下去,“保護民營企業產權,保護民營企業家財產,這一直也是民營企業家群體更為關注的問題,更直接影響到整個民營經濟未來發展。”
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屹建議,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各級政府要正確領會中央精神,切實把相應政策落實到位,“有政策支持,有法治保障,有平等對待,民營經濟才更有信心和活力。”
一批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和降低民營經濟準入門檻的政策,正在密集出臺的路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放寬民間資本在電信、軍工等領域市場準入。
上海市也率先響應,于11月3日晚間推出27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措施,明確將投入“3個100億元”,包括10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基金、提供100億元信用和擔保貸款、擴大100億元擔保基金等。并推出包括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
劉迎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希望有關部門切實將習近平講話精神進一步細化為具體的管理辦法、工作條例,真正執行和落實到位,以更好促進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并由此更好推動中國經濟中高速高質量發展。
更大的舞臺
“這次講話讓民營企業家不要相信雜音噪音,廓清了民營企業家心頭上的霧霾。”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徐樂江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講話,從歷史意義看是里程碑,從現實意義講是指南針,“從政治層面向全世界宣告我黨對民營經濟怎么看,這次座談會是一個里程碑。”
習近平還明確提出,民營經濟“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更廣闊的舞臺,是指民營企業要繼續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產生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劉迎秋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民營企業迎來春天了,但不能再粗放式發展、不負責任地亂發展。好環境來的時候,民營企業要趕快瘦身強體,把發展凝聚到主業實業上,而不是哪個賺錢去弄哪個。”徐樂江對民營企業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習總書記在發言過程中還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今天民營企業發展所遇到的困難,除了外部環境,還要認識企業本身的挑戰,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是否找到了適合未來發展的模式。”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表示,東軟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要不斷創新,圍繞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新技術來創造新的業務發展空間,與時俱進。
在多變的內外環境下,民營企業自身更需要苦練內功,這是不少企業家的共識。
安徽艾可藍環保董事長劉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企業角度,首先要練好內功,加強企業家自身修養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自身實現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其次,要保持定力,增強信心;再次,民營企業自身也要做好風險控制,不能盲目熱衷于鋪攤子,上規模,要注重資金鏈安全,合理規劃發展路徑和節奏。
在一些企業家看來,除了修煉內功,還要視野向外。
“民營企業要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為我們民營汽車企業指明了方向。”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未來,長城汽車將在汽車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等方面加大投入,并將更加開放、包容,更加國際化。只有通過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在全球汽車市場這個“更加廣闊的舞臺”上成為“主角”。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民營企業還要拓展國際視野,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此,中國原創技術發展需要與國際合作,同時,也應該鼓勵國企與民企聯手,推動國際合作。“我們期待國家能夠推動國企和民企合作出海,加強對外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看來,更大的舞臺,不僅意味著更大的視野,還意味著更大的責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的路子肯定會越走越寬,民營企業有能力、也有責任承擔起更大的國家使命和國家責任,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