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08 09:45:36
來源:紅網 作者:嚴奇
近日,山東菏澤多名學生家長反映,當地整治超標電動車卻和學生的“道德品質分”掛鉤:從9月16日開始,菏澤市在數條主要路段禁行超標電動車,而學校在配合政府宣傳整治行動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扣分來向家長施加壓力。(10月7日澎湃新聞網)
騎超標電動車縱使有錯,也不至于上升至道德層面。退一步看,即便家長道德有失,也不應該將道德評價延伸至孩子。向來只聽說“子不教,父之過。”從沒見過“父有責,子來擔”。利用家長對孩子的疼愛,向家長施壓,如此措施比道德綁架更為可惡。
回顧歷史,在我國古代的司法活動中,曾存在著一種普遍性的“代親受刑”現象。孩子為盡孝替父母受罰,看似“有理有據”,可實際上卻是封建思想的產物。事實也證明,孩子替父母擔責,難以從根本上杜絕違規現象,反而讓孩子承受橫加的傷害。難道現代的教育措施,需要向古代的腐朽制度看齊嗎?
面對記者的追問,當地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各執一詞。可無論如何,都難以否認,有部分學校為支持超標電動車整治行動,下了“大功夫”,其中難免會滋生“層層加碼”的現象。由各方間的爭議,亦能看出,當地教育部門在活動監管上的不嚴不細。出現激發民眾反感的負面輿論,他們也難辭其咎。
據當地報紙報道,為要求學生拒乘超標電動車,學校要向學生和家長送達《一封信》、簽訂一份《承諾書》和《責任狀》。糾治超標電動車,學校可以有作為。只是開展舉措當以正向激勵為主,慎用負向激勵,尤為禁止試圖一蹴而就的亂作為。發放倡議書,由學生安全為切入口,鼓勵家長學習相關常識,引導家長自覺放棄就好。要求簽訂《承諾書》和《責任狀》,是否強制的味道太濃了?
前段時間,父母失信讓孩子“連坐”的事件,已飽受社會各界的批評。學校應該是保護孩子的地方,不是孩子受罪的地方。“道德品質分”看似無關學業,可也影響到孩子于校園的健康生活。孩子的世界是脆弱和敏感的,學校通過孩子向家長施壓,無論是暗中勸導還是明面上批評,都會將壓力在無形間傳導給無辜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已承受太多來自學業以外的壓力,莫讓父母的錯誤影響孩子的成長。如今,輿論上的關注已然形成,相關部門最需要做的是澄清事實,化解不良影響,糾治管理舉措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保護孩子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