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義烏:小商品之城邁向國際化
時間:2008-08-29 14:21:25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田紅星  

【位置】 地處浙江中部,東經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緯29度02分13″至29度33分40″。
【規模】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里,轄7個街道6個鎮;本地戶籍人口71.6萬,長住義烏的外來建設者100多
萬;規劃2020年城市人口規模95萬;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為73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義烏歷史悠久,秦贏政25年(公元前222年)置烏傷縣,公元624年改稱義烏,1988年撤縣建市;義烏人杰地靈,名人輩出,著名的有“初唐四杰”之一駱賓王、宋朝抗金名將宗澤、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朱丹溪及現代教育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馮雪峰、歷史學家吳晗等。
【地位】中國小商品第一城,國際小商品流通中心,國際性商貿城市。

義烏的巨變,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堅持和深化“興商建市”的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來,義烏以培育、發展、提升市場為核心,大力推進工業化、國際化和城鄉一體化,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發展之路。2007年,義烏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億元,增長15.7%;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8.8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28億元,分別增長31.2%和33.2%;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255元,分別增長15.9%和16.4%;經濟增長質量也明顯提升,萬元GDP能耗下降4%,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4%和3.8%。義烏在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逐步調整和不斷升級的同時,其城市化進程也成效顯著;義烏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市等稱號。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城市是否發達的重要指標之一,而2007年義烏這一指標是世紀之初的4倍!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20倍!是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數百倍!它以令人側目的20%甚至30%以上的經濟高增長速度,引領義烏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奔騰跨越,大大改變了義烏無依無靠、積貧積弱的落后狀況,累積起了一座“財富金礦”和“資本高山”的新城。

那么,為何一個無任何資源優勢、也沒有國家特殊政策“惠顧”的浙江小鎮能創造系列奇跡?能在中國眾多城市發展中獨占鰲頭?又能在世界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商品搭建“世界大超市”

現在,小商品已成為義烏的城市符號和城市名片,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當勤勞的義烏人農閑時節在自家門前擺地攤時,還屬于“資本主義尾巴”。對于這條讓人擔心的“尾巴”是“割掉”還是“保留”,1982年,義烏縣委卻做出了超乎尋常的決定: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并由義烏縣政府發出通告。這在當時全國是絕無僅有的。當通告發出后,“義東”、“稠城”兩個小商品市場率先開放,整個義烏市沸騰起來了。

當然,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僅僅是政策上的放開、允許商品經營還是不夠的。經過反復研究后,義烏政府又出臺了四個允許:“允許農民進城經商,允許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從而開放了城鄉市場,沒有了束縛,人們紛紛涌向市場做起了生意,當起了老板,從此這座小縣城也開始活躍起來。1984年義烏又開始實施“興商建市”的發展戰略,使義烏人的經商智慧得到了充分發揮,“小商品,大市場,規模就能出效益”,這就是義烏人的生意經,從利潤微薄的小商品做起,從而輻射到了全國乃至世界。

建成世界最大商品批發市場

“小商品、義烏造”這就是義烏的城市口號。義烏在資源匱乏,國有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情況下,堅持市場取向,緊緊依托市場發展小商品加工業,不以物小而不為,做大做足做好小商品制造業文章,大力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制造業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目前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1.6萬余家,形成了針織襪業、飾品、工藝品、毛紡、化妝品等20多個優勢行業,其中飾品產量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5%以上、襪業占35%以上、拉鏈占30%以上,涌現了新光、夢娜、偉海等一批行業內的全國乃至世界“單打冠軍”。義烏還先后被授予制筆、化妝品、無縫針織服裝、工藝禮品等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稱號,目前義烏市場商品的本地產品占有率達30%以上;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7件、中國名牌產品7個,國家免檢產品19個;市場經營面積達260萬平方米,經營商位5.8萬個,有43個行業、1900個大類、40多萬種商品;市場成交額連續17年位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2005年,聯合國、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聯合發布的《震驚全球的中國數字》報告指出,義烏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批發市場。2005年,義烏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列浙江第一;2006年,義烏國際商貿城又成為全國首家4A級購物旅游景區。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這一平臺,義烏從1995年開始,連續13年成功舉辦“義博會”,如今“義博會”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最具規模、最有影響、最有成效的日用消費品類博覽會,是繼“廣交會”、“華交會”后的國內第三大出口商品展。

義烏用了26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一個貧瘠小縣到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的蝶變,歷史就是這樣給了這個小縣城一個機遇,并讓它成長為“世界大超市”;具有“不怕買不到,只怕想不到”的市場美譽度,也使義烏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城市。

興商建市加快城市化步伐

1982年,義烏率先在全國開放了小商品市場,進而提出了“興商建縣”的發展戰略。26年來,義烏小商品市場五易其址、九次擴建,實現了從最初的“馬路市場”、“棚架市場”向大型現代化室內交易商場的跨越。創新是義烏市發展的永恒主題,26年來,義烏市也從簡陋的集貿市場轉變提升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商貿城;由單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匯集、價格形成、產品創新等方向拓展;由傳統的“三現”(現金、現貨、現場)交易,向洽談訂單、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交易方式轉變。2006年10月開始,由國家商務部和義烏市政府主持編制的“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定期向全球發布,成為全球小商品生產貿易價格變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先后被國家質檢總局、工商總局授予全國唯一的“重質量、守信用”市場、“守合同、重信用”市場稱號。

80年代初,義烏城區人口僅2萬多、面積只有2.8平方公里。對于當時的小鎮居民來說,城市,還不過是一個虛幻的夢想。然而,永不滿足的義烏人,卻一步一步地在追夢。十年前,義烏建成區面積也僅有3.5平方公里,而今天,城市建成區面積已超過45平方公里。

高標準規劃實現城鄉一體化

義烏市實現的大跨越發展源于高標準的城市規劃。按照市域一體化規劃理念,義烏專門對全市1105平方公里進行一次性的整體規劃和產業帶規劃,吸取香港、美國、澳大利亞等設計單位的“各家之長”,精心制訂城市中心區的高品位規劃,同時完成了社區布局規劃工作,一些重點工程建成后,將形成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和300平方公里的城市道路框架。

長期以來,規劃是城市的“專利”。把農村發展與城市建設統一規劃,并且高起點、高標準修訂各項規劃,是義烏的一個大膽探索。而義烏市委出臺的《義烏市新農村建設二十條》是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而推出的又一項新的戰略部署。它圍繞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目標,堅持市域一體、規劃引領、農民主體的原則,對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舉措進行具體細化,包括繁榮農村經濟、建設農村新社區、推進農民充分就業、培育新型農民、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等內容。

目前,義烏全市城鄉已基本實現道路、公交一體化,中心城區至鎮(街道)已建成高等級道路,形成“十分鐘經濟圈”,通村公路全面實現等級化、硬面化。城鄉垃圾日產日清,做到網絡化收集、無害化處理。全市8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已轉移到城鎮和第二、第三產業,8.6萬名被征地農民全部有養老保障,46萬名農民參加大病醫療保險,農村“五保”人員集中供養率達100%。鄉村百姓開始享受現代城市文明,城市居民也可隨時去體味農家之樂。

2003年7月17日“全國第一個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義烏市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問世,它集中了義烏全市上下的智慧,明確了城鄉一體化行動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即:“四個區,三步走,二十年,一體化”——“四個區”即把義烏市域劃分為主城區、副城區、城郊區和遠郊區;“三步走”即到2005年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10年城鄉壁壘消除、城鄉差別明顯縮小,到2020年實現城鄉一體化,基本建成國際性商貿城市;“二十年”即通過近20年努力,完成城鄉一體化任務;“一體化”即推進農村向社區轉變、農民向市民轉變、農業向企業轉變,市域共享現代文明。

近年來,義烏每年投資數十億元,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現已完成400多個村的舊村改造和環境整治,“異地奔小康”安居小區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實行城鄉一體垃圾集中處理、城鄉一體污水集中處理、城鄉一體飲用水工程,城鄉一體化工程受益面達90%以上;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打防控”體系,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8%;在全國首開外來人員當選市、鎮人大代表的先河,職工維權工作經驗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按照規劃,義烏2010年將建成現代化商貿城市,預計投資150億元以上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大城市框架,強化現代化商貿城市的功能,做到市場繁榮、環境優美、生活富裕、市民文明,使義烏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小商品集散中心、國內外知名的商貿名城。

義烏以商品市場為龍頭,帶動產業集聚,也迅速由小城市發展為大中型城市。義烏城市化發展的歷程,是一個聚合、裂變和催化的連鎖反應過程,義烏在城市化方面取得了的成功經驗,為浙江乃至全國的小城市向大中城市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國際化推動城市化駛入快車道

在中國的版圖上,義烏雖是一個小縣級城市,但是對外卻敞開了巨大的胸懷,系列舉措顯示,在走向城市化之后的義烏越來越國際化了。2005年1月11日,浙江省第一張香港居民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在義烏市頒發;2006年1月17日,浙江省第一張澳門居民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在義烏市頒發;2006年4月3日,浙江省第一張臺灣居民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在義烏頒發;2005年,義烏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短期赴港澳再次簽注審批權、外國人簽證和居留許可證,使該市成為全國首個也是惟一一個被授權辦理外國人簽證和居留許可權的縣級公安部門;2007年10月,義烏開通縣級城市第一條對香港的空中通道。

義烏至香港的空中通道開通,一座促進浙中地區經貿旅游發展的“國際空中橋梁”也在義烏架起,這對義烏乃至整個浙中城市群的經貿和旅游等方面的整體發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帶動浙中地區外向型經濟和旅游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將進一步密切與香港的合作。

統計顯示,國際化的香港給義烏不少產業發展提供了平臺,促進了義烏國際化市場的繁榮。目前,已有101家港資企業投資義烏,總投資10.64億美元;32家香港個體工商戶在義烏領到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123家香港公司在義烏設立了商務代表處,占境外企業駐義烏辦事處的10%。2005年9月成立的義烏國際商貿城香港館,已有109家香港企業入駐,年成交額2億元人民幣。據義烏機場統計,從旅客構成當中,外商已占據半壁江山,2007年突破50萬人次。

面向世界贏得無限商機

目前,義烏市場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外向度達60%以上。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余名境外客商常駐義烏進行國際采購,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80多名外籍兒童在義烏就學;經批準設立的境外公司企業代表處有1340多家,占全省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聯合國難民署以及家樂福等10多家國際零售集團在義烏設立了采購信息中心,在國際商貿城內開設了美國館、韓國館、臺灣館和香港館。義烏商人“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在阿聯酋迪拜就有2000多義烏人在經商,俄羅斯莫斯科有50多家義烏店,在五大洲均能見到義烏商人忙碌的身影。同時,義烏的涉外管理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義烏法院成為全國第一家可管轄涉外民商案件的基層法院,義烏成為全國第一家設立出入境管理局的縣級市和全國首個可以直接受理外國人在華就業行政許可的縣級市,義烏還是全國首個獲得出國展覽權的縣級市。近年來,先后有科摩羅、薩摩亞、多米尼克等五國元首來義訪問,去年共有300多批國外使節、政府高級代表團到義烏考察訪問。

如果說義烏十年前是“買全國貨,賣全國貨”,那么現在就變成了“買世界貨,賣世界貨”。義烏在進入城市化快車道后將越來越國際化,這不僅僅是指義烏的商品進口出口,還包括許多方面,商貿經濟,文化產業,傳統產品的價值提升、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等等,這些都將通過義烏這一平臺實現向全世界輻射的目標,從小商品舢板上起家的義烏正在逐漸變身為一艘國際化的巨艦。睿智的義烏人用他們的智慧不斷地開拓進取,利用電子商務,營銷模式的轉變,政府宏觀戰略的轉變,又使義烏在面臨挑戰的同時贏得了更多的機遇和商機。

“二次騰飛”面臨挑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商業城市要求全方位的開放性,使各種新思想、新技術、新理念在其中相互碰撞、交流和融洽。但是在“世界是平的”的今天,國際化趨勢給義烏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那么,義烏要實現向國際性商貿城市轉型,該怎樣創新現代城市功能、建立市場與城市發展的新機制?該怎樣走一條國際化的城市與商貿發展之路?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專業市場已遍地開花、同質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義烏又該如何實現“二次騰飛”?

跳出義烏看義烏,依然可以清醒地看到義烏發展中不時顯露出一些“缺憾”和“破綻”。“放眼全國看義烏”,同樣是縣級市,2007年,GDP超1200億元的順德與GDP1100億元的昆山比肩而立,南海GDP也高達1231億元,江陰仍坐擁1160億元GDP。與這些“帶頭大哥大”相比,義烏的GDP還只是它們的三分之一。這差距,或許有著“區位不同,環境不同,政策不同”的成因所致,但這里面還有思想觀念的差距、工作水平的差距、發展環境的差距和新時期創業激情和城市競爭力的差距等等。

正可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義烏的不足在哪里?數字是最好的說明:各種要素資源制約義烏在新一輪經濟社會和城市快速發展中的瓶頸現象日益明顯。

首先,缺水隱患仍存。據統計,義烏市人均水資源量僅482方,為全國人均的五分之一。預計今后若干年城區原水供應量年均增幅在15%以上。水源性、時空性、水質性缺水三者并存。

其次,發展方式仍然粗放,結構不夠優化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發展模式尚未根本轉變。

再次,一個“產出率”最能凸顯企業的增長質量。據統計,義烏市工業開發區每畝平均年產出產值僅為20萬元左右,與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每畝年產出100億至300億懸距相差甚大。全市目前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還處于萌芽狀態。

第四,科技創新不足。義烏市的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僅占0.4%。36%的專利集中在18家專利示范企業手中,全市仍有超過91.2%以上的企業未申請專利,約38%的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企業、約46%的品牌企業甚至沒有專利;作為一個市場外向度很高,對外貿易活躍的國際性商貿城市,國外專利授權數量沒有實現零的突破。此外,國民幸福指數、制度創新、知識競爭力、環境質量、協調發展等深層次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義烏城市發展的實踐證明,城市化是商業的主要動力,每一次商業變革的出現,都是以一定城市形態變化為前提。同時商業變革與發展,又促進城市面貌與內涵發生巨大變化。因為商業業態的發展與人均GDP的關系顯示,商貿發展與城市化進程互相作用,相輔相成。義烏城市的發展過程,基本上就符合這樣的規律。在新一輪大發展中,義烏既面臨著空前的歷史機遇,同時它又是交織在前所未有的困境與危機之中。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30年艱苦探索創造出了“義烏經驗”和獨特的“義烏模式”,將使義烏在城市化邁向國際化的進程中走得更高更遠。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