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白紙,從零開始,可以畫出最美的圖畫。從珠江入海口的灘涂與荒島,蝶變為樓廈林立的城市新中心,前海蛇口與橫琴僅用了短短數年;國際航運服務和通關模式改革,推動南沙加速建成吐納萬象、東西互濟的國際通道與現代化港區。
城市與港口的滄桑變化,源自廣東自貿區全方位的制度創新與先行先試釋放的巨大活力。掛牌運作3年多來,廣東自貿區形成385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33項;發布92項制度創新案例,3項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示范帶動效應凸顯。
今天的廣東自貿區,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樞紐、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窗口建設扎實推進,高端要素加速集聚,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內生動力愈發強勁。
新模式——
探索經濟管理的市場化運作
在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艷華看來,3年多來廣東自貿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潛力,破解改革難題,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爭當改革開放排頭兵與創新發展先行者。“尤其是前海片區創新制度設計,設立了中國內地首個法定機構——前海管理局。法定機構施行的現代治理體系,對于探索經濟管理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是一個很好的探索。”毛艷華說。
法定機構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廣為推行,被視為幫助行政管理機構“消腫”和“治懶”的利器。前海借鑒香港經驗,將設立法定機構作為發展突破口,2011年前海管理局應運而生,履行前海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承擔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引資、制度創新、綜合協調等工作。
法定機構依政府規章設立,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毛艷華介紹,法定機構主要有4大特征:一是經過法律和行政的授權,與一般的企業法人、社會法人不同;二是一個小規模、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機構,有獨立的機構設置和用人自主權;三是以服務轄區商業機構、社會機構及居民的社會生活為宗旨;四是位于市場、政府和社會之間的中介性管理機構。“這些特點指向同一個目標:讓政府機構有效精簡,讓政策鏈條切實減少,讓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得到快速提高。”
李燕過去是一名金融機構職員,現供職于前海管理局自貿綜合協調處社會信用服務中心,她對法定機構帶來的“精簡化、高效化、現代化”深有感觸。“與從前的工作相比,在前海管理局工作充滿干事創業的激情,不少同事有海外經歷、國際視野和獨當一面的能力。這里工作節奏快、開創度大、專業性高、參與性強,經常需要滿負荷運轉,但成就感也非常高。”
在廣東,探索設立法定機構與推進法定機構改革,已經被先后列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與《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中。在前海管理局之后,南沙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和產業園開發建設管理局等法定機構相繼設立,逐步推廣并深入探索這一治理模式。
新制度——
貿易便利化與國際接軌
“南沙位于珠三角地區的地理幾何中心,港口優勢突出,企業運輸成本低,關檢業務成熟,訂單清關快,進出口商品全球質量溯源體系有保證。”京東集團華南區跨境電商負責人鄧涵介紹,京東入駐南沙保稅園區以來,“全球購”業務訂單量增長迅猛,年增長率超80%。
以貿易便利化為核心,用制度創新為企業實現減負增效,以南沙片區為代表的廣東自貿區改革創新碩果累累。在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南沙率先上線“人工智能+”商事登記系統,最快10分鐘完成營業執照辦理;建成“線上海關”樣板間,企業辦事效率提高80%以上;進出口商品全球質量溯源體系被納入APEC成員復制推廣項目,應用該體系后南沙口岸跨境電商抽檢不合格率同比下降61.43%,平均通檢時間105秒,市場采購商品驗放周期也由平均兩三天縮短為16分鐘。
得益于貿易便利化改革和營商環境的優化,南沙片區外貿新業態發展如虎添翼。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3年累計進口額125.2億元,備案企業總數達1336家,備案商品34萬種;經南沙港出口的市場采購貨物貨值累計達1391億元;平行汽車進口到港累計超過2.8萬臺,成為全國平行汽車進口第二大口岸。
不僅在南沙,前海也以“促合作、簡手續、降成本”為導向,構建高效集約的貿易監管模式。推進關檢聯合作業,推動智能化通關、進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深港陸空聯運、全球中心倉、原產地證書智慧審簽等試點改革。“單一窗口”上線運行,企業貨物申報數據項減少三分之一,船舶申報數據項減少80%、放行時間由1天縮短到1小時,貿易便利化水平進入新階段。
“廣東是貿易大省,南沙是崛起中的國際航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貿易往來頻繁,對貿易便利化改革的需求極大。”毛艷華說,在貿易便利化領域的組合式制度創新,將大力推動廣東建設引領全國的高水平貿易體系,夯實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廣東自貿區還以廣東省統一信用信息數據庫為基礎,依托全省一體化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向自貿區開放企業及個人相關信用、監管數據,加快自貿區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和信用平臺建設。李燕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前海已經啟動公共信用平臺項目建設,匯集深圳市74個信源單位的400余萬條企業信用數據,建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及預警平臺,形成“企業信用畫像”;同時,推行“信易租”“信易貸”“信易批”等多場景的“信易+”服務,讓守信者獲得實實在在的激勵。
新局面——
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在橫琴島西側,一個歷時7年建設,涵蓋藥品科研、中試、檢測等平臺的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正在崛起。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張海鴻說:“產業園將充分利用澳門現有的中醫藥研究積累和內地研究機構、中醫院、制藥企業資源,推進粵澳中醫藥產業發展,讓中醫藥走向‘一帶一路’。”
香港客商尤建興幾乎每天都會往來深港兩地,他創立的玖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專門開發非電解電容LED,已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15%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力度很大,到前海后我還發現,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和項目基金可以申請。”尤建興對前海服務香港創客的政策贊不絕口,“特別是我們要找什么企業合作、找哪家機構融資,夢工廠都會幫我們牽線搭橋,我們只用專心做科技研發。”
廣東自貿區的戰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進一步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前海在為香港服務業擴大空間、推動香港結構優化方面成功發揮了杠桿作用;橫琴正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重要載體。除此之外,前海香港優勢產業基地、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黃金深港通、世界自貿區(橫琴)論壇……一批重要合作項目也成為粵港澳三地優質資源集聚、高端要素交融的平臺。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累計注冊港企9580家,注冊資本9230.05億元,港企作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經濟支柱的作用日益顯現;橫琴開發9年來,對澳合作在基建對接、通關便利、產業合作、服務一體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累計在橫琴注冊的澳資企業已近1300家。
浩瀚伶仃洋,滾滾珠江潮。廣東自貿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發揮示范帶動,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更多新途徑、積累更多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