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是一個火熱的季節,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已圓滿落幕,中國隊收獲“大滿貫”。然而,關于奧運后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爭論卻愈演愈烈。那么,中國是遭遇后奧運蕭條?還是會迎來一個更好的發展機遇?筆者傾向于后者,理由多多。
奧運會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機會,可以說,通過奧運會,中國人“留長辮、穿長袍”的形象將一去不復返。奧運會之后中國的發展環境會更好,不管是出口、進口還是合作,都是一個新的契機。西班牙駐華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比亞說:“奧運會給了中國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創造了無限商機。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率將至少持續30年?!?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國剛剛步入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鄉之間流動的勞動人口在1.3億人左右,未來還有約3億多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經濟增長的潛力依然巨大。
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家庭財富不斷積累,購買力不斷提高,居民的消費預期不斷改善,消費需求比較旺盛。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的工業化城市化活動,形成了大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形成了旺盛的和可持續的國內需求。中國政府決心解決城鄉人口二元結構問題,八億待富農民是中國政府實現擴大內需的基礎。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彭斯表示,一方面中國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國內市場可以讓中國經濟保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又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之一,幾乎所有人在確保中國經濟增長這一問題上都有著共同的利益。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中國的經濟規模跟其他舉辦奧運會國家的經濟規模比較起來差異較大。中國在2007年達到的經濟規模是3萬億美元,與雅典奧運會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是2004年希臘的16倍,與悉尼奧運會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是2000年澳大利亞的8倍。當前我國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8萬億左右,外匯儲備接近1.6萬億美元;外資直接投資每年有700多億美元。
中國幅員遼闊,有30多個省市自治區,北京只是其中之一,北京的經濟規模只占全國GDP的3.6%。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在“奧運經濟論壇”上指出,即便在2006年北京出現奧運會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最高峰時,北京的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還不到3%,況且北京的這種投資在奧運會之后不可能銳減。
以“和”為貴的奧運會開幕式,不僅讓80多位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大飽眼福,更是把一個有著5000年神秘、古老文明、追求“四海之內皆兄弟”平等胸懷的大國展示在世人面前。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實用性、普適性和解決當前世界棘手問題的可能性。……
如果說,中國政府在行業壟斷、政府職能轉換、農民收入增長、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中國經濟在持續增長的道路上將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