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風光旖旎的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華翔集團品牌戰略發布會,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李津逵暢談大武漢復興戰略。
三面折屏、PPT動態視覺包裝、全彩射線燈、追光燈,無敵的風景、絢麗的舞臺,恰好組成武漢對李津逵最高規格的禮遇,以此感恩多年來他對武漢絲絲入扣的研究和忠貞不渝的情懷。
“決定著武漢起伏興衰的是它距離人類文明創新中心的距離,離這個中心越近的時候,武漢越興旺,離這個中心越遠的時候,武漢越坎坷。”
“深圳沒有北京的文化底蘊,沒有北京的高等教育,沒有北京占全國三分之一的名醫,但為什么房價直逼北京,就是因為深圳距離人類文明創新中心越來越近。”
“判斷一個城市的房子現在是否值得買,分析這種距離的趨勢是一個靠譜的方法。”
當李津逵開場就演繹出這組獨特觀點的時候,現場所有的觀眾和設備突然不約而同地進入了一種更高量級的寂靜,那是聚焦,那是沉思,那是默許。
“張之洞督鄂18年,這位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新聞、出版等全方位將武漢最大限度推向了世界的中心。走遍北美、熟悉英國的孫中山先生當年滿懷深情地預言:未來在世界上鼎足而立的三大都會應該是紐約、倫敦、武漢。”
武漢人知道孫中山這句名言的應該很少,在100年后的今天聽到,許多人也許仍然會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武漢有一個世界名城之命,但他后來的發展一直磕磕絆絆,不如人意。今天,武漢暢通了,長高了,武漢的光谷要承擔中國芯的研制了,武漢的運程終于趕上了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拐點——工業4.0。”
武漢還不是一個雙語城市,但用雙語思考和交流是一個國際都市的必要條件,武漢在校大學生接受的藝術薰陶還很有限,武漢的國際知名企業、世界知名品牌還很少,武漢的抗挫折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盡管如此,李津逵一直堅定地認為,大武漢應該也一定能夠復興。他認為武漢要從四個方面發力:復興與世界的對話能力、復興審美的眼光、復興工匠精神、復興百折不回的意志。
他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深思的真實故事:
“多年前,武漢市政府收到一封來自英國的信。信中說,我們是漢口水塔的設計單位,我們想告知貴方,水塔即將達到70年使用年限,我們對它今后的使用安全將不再承擔責任,如果你們全面檢測,我們會告知貴方所有的關節點。”
“2015年,我給一百多位中國著名的出口設計和出口工程承包的企業家上過一次課,我講完以上故事后,鄭重地問現場所有人:你們在全世界設計和建設了許多工程,當你們的工程使用壽命快到70年時,你們后任的后任的后任,一定會寄出這封信的請舉手。我停留了三秒,現場一片沉寂,沒有一個人舉手。這是否可以說明,當今中國不少企業的工匠精神,跟上世紀初英國的那家設計公司相比還有很遠的距離。”
20分鐘的演講在意猶未盡的故事和真誠熱烈的掌聲中結束。鳳凰網的一位女記者追到大堂告訴李津逵,讓媒體人動情很難,但她確實感動得流了兩次眼淚。華翔集團董事長林華先生對演講贊不絕口:“您對大武漢復興的展望讓聽者心潮澎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談萬人心,世界眼光、中國思考、城市情懷。這是一位城市化專家的人生理想,也是他學術研究和人格追求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