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記者走進大化瑤族自治縣銘順防護制品有限公司的縫制車間,一排排身穿藍色制服的工作人員在縫紉機前井然有序地制作著皮手套,有的在剪裁布料,有的在縫紉上線,有的在檢查線條……
銘順公司去年5月入駐大化生態民族新城農民工創業園,有員工150多名,其中貧困人員30多名。公司還在縣城及周邊鄉村發展加工點,提供產品原材料,讓留守待業人員和貧困人員在家自主經營,實現在家就業。
覃春曉是都陽鎮都陽村貧困人員,2015年搬遷到生態民族新城,去年到銘順公司上班。“每個月扣完‘五險’后,還能領2700元左右。”覃春曉說,在這里不僅能在家門口就業,也方便孩子讀書和丈夫到附近打零工。
目前,該農民工創業園創業孵化區已與51家企業簽訂入園協議,其中農民工創業企業37家,園區內就業人數553人;園區企業向各鄉鎮發包訂單帶動了1413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106名。
90后女孩韋美,高中后便外出打工,吃了不少苦頭也攢下了一些積蓄。2016年,在好政策的東風下,她回鄉創辦大化臻德電子加工廠,入駐岜歪農民工創業園,解決28人就業,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
此外,工廠把工序簡單的產品送到困難群眾手里,并派出技術人員上門培訓,免費提供加工設備,完工后回收。至2017年底,外發到戶加工總產值達到了14萬多元,外發加工戶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營商環境,讓當年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如今毅然歸鄉,為故鄉帶來活力和希望。目前,大化縣農民工返鄉創辦企業達482家,帶動就業8700多人。
當前,大化縣城鎮化率達36.2%。據社保部門統計,全縣城鎮新增就業年均為1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年均為3.07%,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年均1萬人次。
2016年,大化被國家列入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兩年來,該縣以點帶面,通過農民工創業園、工業集中區為載體,持續探索貧困山區、特色農業示范區、特色旅游核心區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新模式。
開辟返鄉人員“綠色通道”。在人社局業務大廳設立農民工服務專窗,專門提供返鄉農民創業服務,簡化辦事流程。2017年,共頒發“一照一碼”營業執照2501本。
目前,全縣登記在冊非公有制經濟第三產業市場主體達10299戶,從業人員18528人;全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典型專業合作社3個,帶動貧困戶就業300人。今年,共發放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1729萬元,惠及返鄉創業企業175家,間接帶動就業2000多人。
據悉,試點創建工作截至2020年。到“十三五”期末,全縣將累計完成8萬人生態移民搬遷任務,縣鄉城鎮人口達22萬人以上,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5.9%以上。工業集中區、農民工創業園區則新增接納100家以上中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創業置業,直接安置3萬人以上搬遷農民工就業,間接帶動就業約8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