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2018國際清潔取暖峰會清潔化集中取暖論壇上,中國建筑科學院建筑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城市化委員會委員徐偉做演講時指出:清潔取暖要摸清數,選對路。
三年來清潔取暖成效明顯,問題不少
首先介紹一下,近三年來我國清潔取暖現狀。截至2016年底,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面積206億平方米,城鎮建筑取暖面積約141億立方米、占2/3,農村占1/3。清潔取暖面積69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34%。2017年主要進行煤改氣、煤改電,北方地區煤改氣347萬戶、煤改電127萬戶,共完成474萬戶,2017年底清潔取暖率約41%;實際煤改氣開工量近400萬戶,實際完成了約347萬戶,如果按照一戶1500立方米采暖氣量計算,去年新增用氣量約52億立方米,占到當年新增天然氣各類用量300億立方米的1/6。2018年主要工作集中在煤改電,預計會超過400萬戶。
近年來,煤改電和煤改氣方面的問題已逐漸顯現,煤改氣在農村實施有三大風險:氣源保障、安全風險、運行成本;煤改電的電網改造投資及工期能否按時等都存在困難。煤改氣,2017年度已集中出現氣荒。煤改電,農村電網正常改造升級到2000瓦,一戶投資大概為5000元,煤改電后戶均容量至少要升高到6000瓦,投資至少要1.5萬到2萬元。同時,對國家電網而言,每年能施工的煤改電工程量有限,如果只裝了設備,電網改造卻沒跟上,可能農戶照明用電都得不到保障。
提到清潔取暖不得不提試點城市。去年第一批12個試點城市完成熱源清潔化面積是16億平方米,但建筑能效提升只有1.6億平方米,具體到農村,其建筑能效提升面積都不到10%。未來農村做這么多氣代煤、電代煤項目,它們的可持續性問題有待考慮。
第一批試點城市,一戶的清潔取暖設備初投資大約2萬元,電網改造1.5萬元,能效提升要1.5萬多,如果政府補貼沒法持續下去,面對高昂的取暖費,農民很可能會返煤或者獲得感很差。同時,農宅能效提升相比城鎮難度更大,有很多閑置浪費和大馬拉小車的現象。很多農村農民裝了設備只是為了春節期間在外打工子女回來用,有的只是等孩子放學到睡覺之前幾個小時用,但電網改造大、投資高,這是不是一種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值得思考。
第二批試點城市的相關政策更為完善,以前技術路線只提到“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現在是“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油則油、宜熱則熱”,有了更大空間,關注重點也更容易落地。第一批城市主要關注創新模式、改造量,第二批城市關注是否因地制宜,能源保障是否到位,可持續性好不好等實際問題。
警惕事故和閑置浪費
推進清潔取暖的政策方面,雖然相關政策層出不窮,但這些政策有待協調、統一和落地。例如一個政策文件要求,2021年生物質能清潔取暖面積要達到21億平方米,但另一個關于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則提出,到2035年生物質能清潔取暖才發展到20億平方米。中央層面對生物質能的定位是不是已經清晰統一還要畫個問號,另外很多文件中的“優先發展”、“大力發展”等用語,到底怎么落地執行也是難題。
實施層面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數據的收集、整理等基礎性工作薄弱,各地數據統計歸口部門不一;清潔取暖技術路線缺乏科學規劃,特別是農村地區,存在插花式實施、概念性盲目性推廣等問題;全過程管理機制尚未完全理順,各地牽頭部門不一,各部門、各區縣小算盤多,大局意識差。
如何把清潔取暖工作做好?應做到:數摸清,路選對,錢花好,活干好。
很多方案或報告只是把數據收集到城市這一級,這遠遠不夠,應把每個區縣的建筑情況、集中供熱、分散供熱以及清潔取暖率等基礎數據梳理清楚。
關于因地制宜,有五個重要因素有待考慮:建筑密度、經濟條件、氣候條件、資源條件和居民習慣。
清潔取暖涉及能源保障、環保和資金。對于試點項目,整個項目的建設規劃和資金撥放要在最開始規劃時就定好管理辦法。注重從資金的預算、下達、使用等各方面加強管理,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
做方案的時候要明確每一項工程的關鍵環節、內容、部門、步驟以及保障措施,確保整個建設方案計劃科學、技術可行、經濟合理,能夠按照工程進度分類按時完成。
此外,在風險防控方面,清潔取暖要警惕事故風險和閑置浪費。風險包括規模級的頻繁停電,用氣、用電的安全風險,運行成本較高導致用戶返煤的風險、大量裝置的售后維護不到位等農村供暖的后續管理等問題。(信息來源:中國能源報 記者 武曉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