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參林發出并購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南昌大參林擬以9987.6萬元收購會好康藥房持有的7家門店及其庫存商品。同日,益豐藥房也發出并購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江蘇益豐擬以1.33億元收購江蘇民大藥房連鎖53%股權,交易標的包括10家連鎖藥店等。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1日至9月1日,這三大上市連鎖藥店又發起了5起并購,共涉及115家門店,并購金額總數約4.36億元。
在政策驅動、資本介入、規模化競爭等因素影響下,藥品零售行業連鎖率持續提升。全國性和區域龍頭企業借助資本力量加速整合,不斷新建和并購,進行連鎖化復制,國內零售藥店兼并整合不斷升級,連鎖藥店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
業內專家指出,快速并購背后的管理問題值得重視,人才匱乏、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新政實施等都將對大型連鎖藥店的并購策略及管理提出挑戰。
三大連鎖藥店今年并購加劇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2017年四大上市醫藥連鎖企業并購勢頭強勁,老百姓大藥房并購門店數量最多,達到563家店,其次為一心堂,全年并購門店數為448家,大參林為231家,益豐藥房最少,也有167家。
今年上半年,大參林、益豐藥房和老百姓三家連鎖藥店巨頭依然延續了去年的并購熱情。新京報記者統計,大參林上半年新增門店479家,其中并購門店117家;老百姓新增門店534家,其中并購門店237家。2017年在四家企業門店總數上排名末位的益豐藥房,今年并購“兇猛”,僅上半年就達到209家店鋪,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的并購數量。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益豐藥房今年4月17日首次公告披露的一起并購。公告顯示,益豐藥房擬以13.84億元并購石家莊新興藥房連鎖有限公司86.31%的股份。資料顯示,新興藥房連鎖當時擁有460家直營門店,深耕河北,2017年銷售超過10億元,此前曾獲得過多輪融資,也進行過對外收購。中國醫藥(17.000, -0.03, -0.18%)人俱樂部創始人錢立正告訴新京報記者,新興藥房董事長郭生榮去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導致新興藥房管理層失去核心人物,這是新興藥房最終被并購的主要原因。“新興藥房是當地第一品牌藥店,重視與消費者的聯系,僅石家莊市的連鎖會員就達到了380萬人,是很優質的并購標的。”
這筆并購被認為是中國藥品零售史上最大的并購案,由于此次收購構成了重大資產重組,益豐藥房當日申請停牌。8月15日,此次并購中以支付現金購買的新興藥房48.96%股權已完成過戶,而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新興藥房37.35%股權,仍需中國證監會核實后實施。
8月30日,就益豐藥房的并購策略及藥店管理等問題,新京報記者向益豐藥房發去了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一心堂上半年并購速度放緩
相較于三大連鎖藥店的并購熱情,曾被稱為“收購狂人”的一心堂上半年并購速度放緩。一心堂曾坦言,主要是因為并購標的成本增加。
作為A股上市的第一家連鎖藥店,截至2018年6月30日,一心堂在四家上市連鎖藥店中擁有最多的門店——5264家。
2014年7月2日一心堂上市時,主要市場為云南和廣西。此后,借助資本力量,開始大量開店和并購。截至目前,其主要業務范圍已經覆蓋云南、四川等十個省份及直轄市。一心堂副總裁、CFO、董事會秘書田俊曾在今年5月舉行的“中信證券(16.020, -0.07, -0.44%)資本市場論壇”上透露,過去一心堂花了近18億元并購,實現了銷售近28億元的藥店資產。
一心堂2018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一心堂新增349家店鋪,為四家連鎖藥店中最少的,基本都為自建,而去年同期新增門店中,有51.17%是收購門店。
對此,一心堂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對門店進行集中化調整,下半年將集中力量開新店。今年計劃新開800-1000家,主要以自開店為主,并購店為輔。因為2017年末行業內市場情況變化較大,并購標的成本顯著增加,公司門店收購業務受到一定影響。
在8月27日一心堂發布的投資者調研會議記錄中,一心堂提到,目前市場存在一些高估值購買,都是結合各自企業的實際情況考慮,一心堂會對有利于公司市場定位、且價格在能接受范圍內購買。如果一個區域里人才配備不合理,即便價格便宜,并購也沒有意義,因為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去經營、管理才能出現效益。因此,一心堂會因地制宜,根據自身格局精準定位并購事項,才能達到投入和產出成正比。
針對一心堂放緩并購速度、并購門店管理等問題,8月30日,新京報記者向一心堂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日未收到回復。
單體藥店消失速度將會更快
今年6月,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性和區域性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上年均有提升,零售市場集中度及零售連鎖率不斷提高。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409家(下轄門店229224家)、零售單體藥店224514家。
“十三五”期間,新醫改政策陸續實施,間接推動了醫療機構處方外流進程,部分區域開始積極探索醫院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店零售信息共享,開展了門診特病、慢病定點藥店醫保結算試點,直接推動患者向零售藥店流動。在此背景下,以國藥控股國大藥房、中國北京同仁堂(31.120, -0.60, -1.89%)(集團)以及大參林、老百姓、益豐藥房、一心堂等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大型零售連鎖企業,積極借助資本力量加速行業并購重組,擴大自身市場網絡。
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指出,上述連鎖藥店可以獲得更多資金進行并購,通過快速擴張獲得優勢,對上游制藥企業有更強的發言權。另外,隨著醫改推進,處方外流成為大趨勢,大型連鎖藥店的優勢也顯而易見,優質藥店才有可能獲得機會。“區域性并購始終都在進行,關鍵看并購標的的質量。”
錢立正指出,中國每3500人就擁有一家藥店,密度非常高。按國外標準測算,應該每6000人擁有一家藥店才合理。“藥店多,加上惡性競爭、固定成本(如租金、人工成本等)增高,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等,單體藥店和中小連鎖藥店生存艱難。”
錢立正預計,未來3年內,約3萬-5萬家藥店會關閉,很多中小連鎖藥店會被并購。“政府導向也是高度連鎖化,因為好管理。”
單體藥店消失速度將會更快,史立臣預計,單體藥店每天在以百為單位消失。“中國藥店并購潮還沒有到來,未來5-10年,會有至少50家連鎖藥店能占據60%的市場。”在史立臣看來,隨著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的推行,45萬多家藥店預計有一半會倒閉。
問題1
快速擴張 管理費用提升
新京報記者發現,隨著門店的擴張,人工薪酬、房租費用也隨之增長,相應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也在升高。四家上市連鎖藥店中,大參林、老百姓和益豐藥房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均同時增加,只有上半年減緩并購步伐的一心堂銷售費用上升,但管理費用下降。
從上半年關閉門店的數量來看,一心堂關閉81家店鋪,居四家連鎖藥店之首。一心堂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一心堂累計虧損門店1539家,收入占比13.28%,平均單店虧損1.82萬元。盈利的3725家收入占比86.72%,平均單店盈利12.18萬元。虧損店中,新開店及次新店(開業時間在2年以內的門店)929家。超過2年未盈利門店610家,其中半年累計虧損金額小于2.5萬元的門店277家。
針對虧損門店整改,一心堂表示,虧損門店的比例在合理的可控范圍內,公司設立有專門的整改項目組,對門店醫保銷售影響、當地政策、競爭對手情況、公司拓展計劃進行分析,長期未能盈利且不具備繼續開店價值的門店,會選擇搬遷或撤店。
錢立正指出,擴大規模是上市連鎖藥店當前最大需求,快速擴張后的問題就是如何穩住門店,而且上市企業要看“成績單”,隨著門店增加,管理成本也在增加,如果運營體系跟不上,就會導致盈利性不夠。因此,快速擴張之后關閉盈利性不強的門店很正常。
問題2
瘋狂并購 管理難以跟上
在上市連鎖藥店瘋狂并購的背后,還存在其他隱憂。
今年3月,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報道,三亞市“一心堂”連鎖藥店出現醫保卡當消費卡購買非藥品,以及開具虛假名稱發票,涉嫌套取社保資金的情況。一心堂調查后承認情況屬實,隨后全面暫停相關的醫保刷卡業務,并進行整改。另外,因存在開具發票與實際銷售不一致、未按藥品儲藏要求儲存陳列藥品、藥品與非藥品未分開陳列等,今年4月,海南一心堂在三亞市、東方市、萬寧市的多家零售藥店先后被撤銷GSP認證證書。在全面自查自檢和整頓后,目前,涉及此次超范圍刷醫保卡等而停業整改的所有門店,均恢復營業。
“上市企業并購,資金不是問題,關鍵是并購后管理很難跟上,現在門店經營,特別是新店,基本都虧損,因為連鎖經營成本在上升。”錢立正指出,醫藥行業的專業人才是關鍵,如果沒有5年以上積淀,一個人很難勝任門店管理。而連鎖藥店行業,中高端管理人才匱乏,執業藥師緊缺,“全國只有20多萬名執業藥師,與40多萬家門店相比,缺口太大。”而人才緊缺,帶來的就是薪資上升,加上房租上漲、監管標準日益嚴格等原因,導致經營門店整體成本上漲,企業要并購優質藥店,成本自然會上升。而好的管理人才,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管理成本。
■ 行業提示
并購主要風險來自分級管理
在史立臣看來,連鎖藥店大舉并購最主要風險是未來將全面推行的藥店分類分級管理。
2018年1月29日,《關于推進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第三版發布,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將在全國推廣。4月15日起,廣東省已經正式實施藥店分級管理政策,依據經營面積、軟硬件設施、執業藥師配置人數、倉儲條件等核定藥店類別,并賦予相應經營權限,級別越高的藥店可以賣的藥品種類越多。
史立臣指出,未來可以大規模承接處方外流業務的一定是有醫保資格的3A級門店,因此上市連鎖藥店并購門店數量規模雖然可觀,但這其中有多少優質藥店至關重要。“并購1000家店,最后只有100家被評為3A就壞了。大多數并購的藥店質量不太好,好的藥店別人也不愿意賣。”史立臣認為,一心堂上半年減緩并購步伐,以自建為主,其實也是瞄準了往最高級標準藥店發展,而自建標準由企業自己掌握,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藥店往往扎根于社區,未來藥店發展的大方向是慢病管理和社區健康管理。”史立臣指出,在第三方醫藥服務平臺麥斯康萊協助100多家區域連鎖藥店做中醫館時他發現,中醫館營業能力非常強,慢病管理盈利可觀。連鎖藥店產品品類多,如果與周邊的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融合,盈利能力將遠遠超過單一藥品經營本身。而且中醫館現在采取備案制,成本低,利潤高,通過中醫館帶動,還能吸引更多人在藥店消費,是一種獲客方式,值得切入。